固執老和尚遇到一場細雨,寫首妙詩讓他一詩成名,卻經常被理解錯

詩,之所以和其它文學作品不一樣,就是因為它的語言凝練、意境優美,這也是很多人喜歡它的原因。但令人無奈的是,不少人嘴上說著喜歡,卻始終停留在背幾個千古名句上,不願意認真品讀每一句、每個字的意思。這一點,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就看得出來。

固執老和尚遇到一場細雨,寫首妙詩讓他一詩成名,卻經常被理解錯

在詩詞大會上,很多挺簡單的理解字意題,卻難倒了不少選手。隨便舉兩個例子,詩詞大會有道題問的是"春風送暖入屠蘇"中的"屠蘇"是什麼意思?百人團不少人都選錯了答案,其實屠蘇並不是地名,而是古代的一種酒。同樣的,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的"嬋娟"到底是指什麼,也有不少人答錯。一般來說嬋娟指的是女子,但在這裡也可指代月亮。

固執老和尚遇到一場細雨,寫首妙詩讓他一詩成名,卻經常被理解錯

本期,筆者再和大家說一個詩詞大會上難倒不少高手的題目,當時的題是這樣的:

宋.志南《絕句》"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中的"杏花雨"到底何意?

A. 杏花如雨般飄落 B.代指梅雨 C.杏花開放時下的雨

固執老和尚遇到一場細雨,寫首妙詩讓他一詩成名,卻經常被理解錯

說實話這道題並不難,因為這首詩是大家應該比較熟悉的一首詩。這首詩名叫《絕句》,作者是宋代詩僧志南,一位固執的老和尚遇到一場細雨,成就了這首千古名句,僅28個字就讓他一詩成名,卻經常被人理解錯,讓我們來看看原詩:

《絕句》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為何說這是一個固執的老和尚呢?大家來想想當時的場景:志南和尚乘船而來,把船系在有陰的古樹下,明明腿腳不好卻仍要拄著柺杖過橋,然後才看到了眼前的一片絕美春景。全詩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後兩句,而詩眼就在這"杏花雨"3個字上。

固執老和尚遇到一場細雨,寫首妙詩讓他一詩成名,卻經常被理解錯

如果把"杏花雨"當成像杏花像雨一樣飄落下來,則無法解釋為何會"沾衣欲溼"。而且如果是這樣,那全詩就沒有雨,也與下句"吹面不寒"的楊柳風意思上接不上來。所以這個杏花雨其實指的是早春時清明前後下的雨,那時正是杏花開放時節,所以在這首詩中志南便用"杏花雨"來代替它。這就像江南地區6、7月的梅雨一樣,本意指的是梅子成熟時下的雨。

固執老和尚遇到一場細雨,寫首妙詩讓他一詩成名,卻經常被理解錯

後一句中的"楊柳風"也一樣充滿詩意,古代把一年分開24節氣,每個節氣的風都有自己詩意的叫法,都對應了一種花信風,早春時節的風便常被稱為楊柳風。這樣一解釋大家就明白了,詩中雖然有"花"字,也有"柳"字,但其實寫的是春風和春雨。普通的風和雨,被詩人寫出了絕美的詩性,這就是這首詩能流傳至今成為千古名作的原因。

固執老和尚遇到一場細雨,寫首妙詩讓他一詩成名,卻經常被理解錯

志南的這首詩看似簡單,但對後世的影響是很大的。後世文人墨客不少都在詩中或直接使用、或化用過"杏花雨"的意象。對於這首詩,其實真的只有讀明白了杏花雨的意思,才能理解為何它能成為經典,但就是這詩眼部分仍有選手會弄錯,可見我們在讀詩背詩時確實是存在不少問題的。知其然,也必須要知其所以然,這才是讀好古詩的態度,不然所謂的喜歡不過只是說說而已。大家說對不對?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