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戰“疫”實錄 七條戰線壯行色 白衣執甲氣益豪

己亥末,庚子春,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洶湧而至,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國土上全面打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位謀劃,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安排部署,迅速組建以黨委書記崔向軍和院長楊簡為組長的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彙集精銳醫療力量,集中優勢資源,啟動疫情防控工作,在主院區、市一醫院康復分院、雲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七條戰線並肩戰“疫”:康復分院成為定點救治醫療機構;主院區承擔發熱門診、集中隔離點醫療工作、非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深入基層,守牢基層疫情防控堡壘;同時,該院依託統籌有效的管理,維護七條戰線的抗疫工作同步、有序進行。

與疫情競速,24小時,完成康復分院改造;精銳盡出,300餘名專家型、骨幹級醫護馳援宜昌市三醫院、基層醫院及市一醫院康復分院;堅守“大後方”,100餘名醫護奮戰在主院區發熱門診,奮戰在阻擊病毒的第一道屏障……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宜昌市一醫院這所歷經140年風雨洗禮的老牌“三甲”醫院,迎難而上,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截至3月31日,該院發熱門診累計接診2214人次;核酸檢測累計10640人次,康復分院累計出院383人(已清零);集中隔離點累計留觀、康復177人(已清零)……在這場疫情大考中,市一醫院淬鍊了大愛與擔當,在一次次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中挺立潮頭,歷久彌堅。

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戰“疫”實錄 七條戰線壯行色 白衣執甲氣益豪

發熱門診醫務人員對照登記表,核對患者信息

多管齊下 科學管理 主院區防控診療兩不誤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1月中旬,宜昌市一醫院黨委未雨綢繆,第一時間啟動24小時發熱門診,密切關注疫情動態,全力以赴守好“哨口”,不漏過一個發熱患者。

疫情發生後,該院領導高度重視,多措並舉,首先將發熱門診“武裝”升級,完成轉型——

為杜絕疫情擴散和確保病人得到及時救治,醫院組織專家建立了疾病診斷篩查流程,發熱門診規範了一線醫護接診患者的標準流程;

為提高發熱門診整體應戰能力和應對水平,醫院聯動急診科、放射科、藥學部、檢驗科等多個部門,讓發熱病人在發熱門診完成一站式診療,極大降低了醫患交叉感染的風險,也能讓發熱病人第一時間得到有效治療,讓新冠肺炎疑似病人或臨床診斷病人儘快進入定點醫院進行救治。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醫療服務。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非新冠患者的救治同樣是生死競速。3月7日,該院胸痛中心心血管外科為高風險主動脈夾層患者進行微創手術,將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無獨有偶,巴東一位七旬老人突發急性心梗,緊急轉入宜昌市一醫院,該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提前開啟綠色通道,經多學科協作搶救,入院40分鐘後瀕死老人成功獲救。

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宜昌市一醫院胸痛中心行急診PCI 40例,數量省內領先;神經內科收治住院患者120餘人,其中經卒中中心搶救的危重患者達20人,靜脈溶栓30例,機械取栓2例,大部分已治癒出院。

急重症患者救治有保障、慢性病患者用藥有供應、一般患者就醫有渠道,在保證緊密防控疫情的同時,宜昌市一醫院統籌兼顧,為非新冠肺炎患者的診治保駕護航,給患者及廣大市民吃了一顆“定心丸”。

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戰“疫”實錄 七條戰線壯行色 白衣執甲氣益豪

宜昌市一醫院支援市三醫院醫療隊部分隊員合影

馳援四方 勇毅逆行 大醫精誠彰顯英雄本色

與子同白袍,懸壺共戰“疫”。

自1月21日起,市一醫院陸續派出精兵強將支援市三醫院、縣市區、隔離點,直面宜昌保衛戰。

他們之中有業內知名的呼吸專科骨幹,有經驗豐富的危重症救治專家,有多年奮戰在一線的科室技術精英,也有優秀的護理工作者。第一批支援市三醫院隊伍成員、市一醫院麻醉科護士長黃陳紅臨行時說:“我是黨員,我必須站在前面。”

逆行的背影,透出的是堅定與從容;寥寥數語,道出生死時速。

錢民是市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急危重症救治專家,到市三醫院後,他立即牽頭成立了“市一醫院支援醫療隊重症救治小組”,對危重症患者進行治療;黃陳紅到三醫院後,一頭扎進護理一線,全身心救治患者;身在危重症病區的護士張曉玲負責氣管插管有創呼吸機的患者的護理,用自己的專業與滿腔熱忱與生命賽跑。

據悉,市一醫院先後分6批向市三醫院派駐了24名醫護人員。隨著支援隊伍不斷壯大,市一醫院支援市三醫院醫療隊臨時黨支部在“火線”上成立,將紅色旗幟插在了抗疫一線。

用藥如用兵,用醫如用將!2月14日,市一醫院副院長李俊明、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迎難分別率隊前往枝江、當陽,援助當地疫情救治工作。查房、評估、會診……這一行,不僅承擔著加強縣域危重症病例救治的重任,也以其豐富的經驗、專業的判斷,為打贏疫情防控的總體戰發揮著智囊參謀的作用。

在集中隔離點,在副院長査運紅的帶領下,以心內科醫生王均鵬為隊長的12名醫護人員為每名出院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密切監測出院患者的健康情況,針對不同患者制定了不同的康復方案,指導患者進行呼吸操鍛鍊、八段錦練習、穴位按摩等自我康復鍛鍊。

三醫院、縣市區、隔離點,總能看到一醫院醫務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他們在磨難中奮起,在逆境中前行,盡顯英雄本色!

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戰“疫”實錄 七條戰線壯行色 白衣執甲氣益豪

宜昌市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餘旻帶領專家團隊為患者會診

逆行衝鋒 攻堅克難 康復分院書寫一線擔當

喬木亭亭倚蓋蒼,櫛風沐雨自擔當。

2月3日,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分院成為宜昌市新冠肺炎疫情定點救治醫療機構。至此,康復分院也成為了主戰場之一。

聞訊而動的一醫人用時不到24小時,即在康復分院組建4個感染性疾病科病區,床位104張。與時間賽跑,也是在與生命賽跑。2月4日中午12時,康復分院開始救治首批患者,並從主院區選派了100多名醫務工作者奔赴一線。

病區如戰場,戰友如親人。以呂雲波牽頭,萬鵬、蘇建等組成的醫療專家組攜手攻克難關;曾俊、湯華、張麗靜、李冠蘭等人分別為病區負責人;廖子敏、代敏、田曉睿護士長帶領護士兄弟姐妹全面接管患者護理和生活照料……

生命為號,疫情為令。為更好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和戰鬥堡壘作用,市一醫院“火線”成立康復院區感染性疾病科臨時黨支部。“黨員幹部成為這場逆行路上鮮明的旗幟和表率,廣大醫務人員不計報酬、不論生死,托起患者的生命之舟。”市一醫院崔向軍同志向醫務人員致敬時說道。

戰士衝鋒陷陣在前,後方供援及時到位。康復分院院長楊成良、分院副院長夏秋江第一時間組建了後勤保障隊並參與各項工作,康復治療師高少君、蘭洋、周勇等積極主動加入充當起“搬運工”,手抱肩扛保障前方物資供應。

醫院與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協調,解決康復分院疫情防治一線工作人員住宿問題,休班人員居住於市老年大學,確保飲食營養及舒適的住宿環境,市殘聯提供醫院運行的基礎保障,公交公司為康復分院開通醫務人員專線通勤車。

3月18日,宜昌市一醫院康復分院最後一位患者出院,實現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是城區最先清零的定點醫療救治機構。救治的患者中,年紀最大的有98歲,年齡最小的只有5歲,在抗疫的60多天裡,一個個生命被白衣戰士從死神手中奪回。

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戰“疫”實錄 七條戰線壯行色 白衣執甲氣益豪

雲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為社區居民配製預防中藥

攜手居民 共克時艱 雲集社區衛生中心貢獻力量

疫情來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為了城區發現疫情的“哨點”,也積極發揮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的“網底”作用。

從1月25日(正月初一)開始,西陵區雲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留宜的13名員工始終堅守崗位,雖沒有定點救治醫院的高危感染風險,但在基層一線,他們承擔著預檢分診、居家隔離觀察、消毒消殺、隔離點醫療護理等繁雜醫療工作,他們的身影遍佈轄區,守護著7萬餘名居民的生命健康。

2月9日起,西陵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為“四類人員”、防控一線工作人員和易感人群免費發放預防中藥。採購藥材、配藥、熬藥全部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

雲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團結協作,從最開始每天配500多副中藥,在經過強化訓練後,每天可配2000多副。截至目前,中心已為轄區7000多名居民和相關人員累計配送各類中藥3萬餘包。

“經常一天下來,腿麻了,腰痠了、手臂都抬不起來了。”社區醫生宴亦凡說,只要想到居民們飲用了中藥以後,症狀能減輕,無病能預防,再苦再累都算不了什麼了。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新冠肺炎治癒者結束隔離回家後,還需要進行康復治療。雲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工作者身在最基層,卻直面治癒患者,承擔著繁雜的工作任務。詢問體溫、瞭解身體狀況、登記檢查結果……自疫情發生以來,確診、疑似、以及密切接觸人員的詳細信息統計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項重要工作。

“我們要按照流行病學調查,對新冠肺炎治癒者進行時段的隨訪工作,對他們的健康狀況保持關注。”雲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鄒秀蘭介紹,按照相關的時間規定,中心積極做好了各個關鍵時間節點的隨訪工作。

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戰“疫”實錄 七條戰線壯行色 白衣執甲氣益豪

急診醫務人員24小時不懼風險衝鋒在前

科技抗“疫” 創新平臺 “雲上醫院”率先出招

疫情期間要安心宅在家,生病了怎麼辦?會不會感染了新冠肺炎?

面對患者的疑惑和需求,市一醫院的“免費在線諮詢問診平臺”率先出招,作為首批唯一試點醫院,在全市率先開展線上慢門處方,為患者和醫生建起問診橋樑。

宜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市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迎難介紹,在線上問診諮詢功能開通當日,專家團隊完成了近1000次問診。

面對廣大市民的需求,除了接受“發熱門診”相關的問題諮詢外,涉及婦科、兒科等專業問題,市一醫院的每一位醫生都秉持著負責任的態度,積極徵求專科專家意見後,通過該平臺給予患者專業、快捷、精準的回覆。

線上問診既及時滿足人民群眾居家問診的需求,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還減輕了前線醫務人員的工作壓力,“一舉三得”,服務優勢比較明顯。

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市一醫院在“宜昌雲醫院”平臺累計接診11605人次,微脈問診3229人次,接受市民電話諮詢1972人次,完成遠程會診95例。2月12日,宜昌線上診療平臺作為服務患者的創新典型登上中央電視臺,向全國範圍推介。

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戰“疫”實錄 七條戰線壯行色 白衣執甲氣益豪

醫院“為愛護航”志願者服務隊收發捐贈庫房的物資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後勤管理保障戰“疫”

在宜昌市一醫院抗疫的主戰場上,持續堅守一線的除了奮鬥的白衣戰士們,還有為了戰疫勝利而默默付出的後勤管理團隊。他們是前方抗疫戰士的堅強後盾,更是市一醫院另一支英勇的防疫“鐵軍”。

醫用防護物資是打贏此次疫情攻堅戰的關鍵之一,面對春節期間工廠停工、大部分物流公司放假、醫用防護物資採購異常艱難的特殊時期,後勤管理人員衝鋒在前,以院為家,一方面針對需求量較大的口罩、防護服等應急物資,加緊與生產廠家及供應商的協調調配,準確掌握物資採購、資質確認、發貨進度、到貨日期等關鍵信息,有備而戰;另一方面制定出防疫期間的應急物資領取、調用、管理制度,優先保障一線醫務工作人員的使用,在物資庫存方面做到了每日一統計,每日一上報,領取發放清單公開透明,醫院監察部門靠前監督,對可能出現的疫情爆發情況作出預留處理方案。

疫情期間,各職能部門工作人員每日堅守崗位,為一線抗疫服務。醫院成立了“為愛護航”志願者服務隊,從1月26日至今,共有155人次參與服務,每天工作時間長達9小時。志願者全天身著隔離衣,對到院物資分門別類登記、整理、歸置、發放。45萬件防護物資的發放、160臺套急救設備的投入使用,是對每個志願者體力和毅力的挑戰。正是在他們的積極奔走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臨床防護物資的保障任務。

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戰“疫”實錄 七條戰線壯行色 白衣執甲氣益豪

醫院多學科聯合救治外傷危重患者

應對挑戰 服務大局 傾情助力復工復產

陰霾終將散去,神州大地已然春暖花開。

當前,宜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為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進一步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實現“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目標,市一醫院採取多項舉措進一步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掃描綠色健康碼、詢問流行病學史、檢測體溫、填寫就診承諾書、“一人一診一室”問診……系列暖心舉措只為把好“安全關”。為更好地滿足復工復產上班族的就醫需求,醫院門診醫務人員放棄午休,從3月19日起開設了骨科、婦科、產科、普通外科等9個科室的午間門診服務患者。目前,市一醫院已安全、有序、科學恢復日常診療工作。

疫情防控關乎生命,復工復產關乎生計,一個都不能少!

為助力本地區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高質量推進復工復產,市一醫院履職盡責、傾情出力。4月11日,在宜昌東站建立核酸檢測點,市一醫院醫護人員24小時值守,對武漢返宜人員進行免費核酸檢測。

此外,該院健康管理中心還為宜昌市本地企事業單位及市內即將赴外地務工人員提供體檢服務。除此之外,該中心每日派出醫療隊伍進入企業開展新冠核酸檢測、新冠抗體檢測、血常規等項目的體檢工作。據健康管理中心負責人介紹,下一步他們還將走進縣市區,下基層開展體檢服務,助力各地復工復產。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醫院成立了兩支臨時黨支部,醫院黨委充分履行了主體責任,黨支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同志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在逆行上做到不打亂仗、不算糊塗賬,在一線做到“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宜昌市一醫院院長楊簡表示,此次疫情是危機,也是大考,在這場嚴峻的考驗中,醫院在風雨中挺立脊樑,醫無私,兵無畏,民齊心,匯聚成磅礴力量。未來醫院還將繼續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升現代化管理能力,增強人員隊伍的凝聚力,“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刻,我們召必戰、戰必勝。”(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朱鴻 田豆豆 通訊員 喻偉 向熙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