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战“疫”实录 七条战线壮行色 白衣执甲气益豪

己亥末,庚子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至,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上全面打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谋划,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安排部署,迅速组建以党委书记崔向军和院长杨简为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汇集精锐医疗力量,集中优势资源,启动疫情防控工作,在主院区、市一医院康复分院、云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七条战线并肩战“疫”:康复分院成为定点救治医疗机构;主院区承担发热门诊、集中隔离点医疗工作、非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入基层,守牢基层疫情防控堡垒;同时,该院依托统筹有效的管理,维护七条战线的抗疫工作同步、有序进行。

与疫情竞速,24小时,完成康复分院改造;精锐尽出,300余名专家型、骨干级医护驰援宜昌市三医院、基层医院及市一医院康复分院;坚守“大后方”,100余名医护奋战在主院区发热门诊,奋战在阻击病毒的第一道屏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宜昌市一医院这所历经140年风雨洗礼的老牌“三甲”医院,迎难而上,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截至3月31日,该院发热门诊累计接诊2214人次;核酸检测累计10640人次,康复分院累计出院383人(已清零);集中隔离点累计留观、康复177人(已清零)……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市一医院淬炼了大爱与担当,在一次次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挺立潮头,历久弥坚。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战“疫”实录 七条战线壮行色 白衣执甲气益豪

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对照登记表,核对患者信息

多管齐下 科学管理 主院区防控诊疗两不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1月中旬,宜昌市一医院党委未雨绸缪,第一时间启动24小时发热门诊,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全力以赴守好“哨口”,不漏过一个发热患者。

疫情发生后,该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措并举,首先将发热门诊“武装”升级,完成转型——

为杜绝疫情扩散和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医院组织专家建立了疾病诊断筛查流程,发热门诊规范了一线医护接诊患者的标准流程;

为提高发热门诊整体应战能力和应对水平,医院联动急诊科、放射科、药学部、检验科等多个部门,让发热病人在发热门诊完成一站式诊疗,极大降低了医患交叉感染的风险,也能让发热病人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治疗,让新冠肺炎疑似病人或临床诊断病人尽快进入定点医院进行救治。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医疗服务。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非新冠患者的救治同样是生死竞速。3月7日,该院胸痛中心心血管外科为高风险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微创手术,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无独有偶,巴东一位七旬老人突发急性心梗,紧急转入宜昌市一医院,该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提前开启绿色通道,经多学科协作抢救,入院40分钟后濒死老人成功获救。

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宜昌市一医院胸痛中心行急诊PCI 40例,数量省内领先;神经内科收治住院患者120余人,其中经卒中中心抢救的危重患者达20人,静脉溶栓30例,机械取栓2例,大部分已治愈出院。

急重症患者救治有保障、慢性病患者用药有供应、一般患者就医有渠道,在保证紧密防控疫情的同时,宜昌市一医院统筹兼顾,为非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治保驾护航,给患者及广大市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战“疫”实录 七条战线壮行色 白衣执甲气益豪

宜昌市一医院支援市三医院医疗队部分队员合影

驰援四方 勇毅逆行 大医精诚彰显英雄本色

与子同白袍,悬壶共战“疫”。

自1月21日起,市一医院陆续派出精兵强将支援市三医院、县市区、隔离点,直面宜昌保卫战。

他们之中有业内知名的呼吸专科骨干,有经验丰富的危重症救治专家,有多年奋战在一线的科室技术精英,也有优秀的护理工作者。第一批支援市三医院队伍成员、市一医院麻醉科护士长黄陈红临行时说:“我是党员,我必须站在前面。”

逆行的背影,透出的是坚定与从容;寥寥数语,道出生死时速。

钱民是市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急危重症救治专家,到市三医院后,他立即牵头成立了“市一医院支援医疗队重症救治小组”,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治疗;黄陈红到三医院后,一头扎进护理一线,全身心救治患者;身在危重症病区的护士张晓玲负责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的患者的护理,用自己的专业与满腔热忱与生命赛跑。

据悉,市一医院先后分6批向市三医院派驻了24名医护人员。随着支援队伍不断壮大,市一医院支援市三医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在“火线”上成立,将红色旗帜插在了抗疫一线。

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2月14日,市一医院副院长李俊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迎难分别率队前往枝江、当阳,援助当地疫情救治工作。查房、评估、会诊……这一行,不仅承担着加强县域危重症病例救治的重任,也以其丰富的经验、专业的判断,为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发挥着智囊参谋的作用。

在集中隔离点,在副院长査运红的带领下,以心内科医生王均鹏为队长的12名医护人员为每名出院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密切监测出院患者的健康情况,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了不同的康复方案,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操锻炼、八段锦练习、穴位按摩等自我康复锻炼。

三医院、县市区、隔离点,总能看到一医院医务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在磨难中奋起,在逆境中前行,尽显英雄本色!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战“疫”实录 七条战线壮行色 白衣执甲气益豪

宜昌市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余旻带领专家团队为患者会诊

逆行冲锋 攻坚克难 康复分院书写一线担当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

2月3日,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分院成为宜昌市新冠肺炎疫情定点救治医疗机构。至此,康复分院也成为了主战场之一。

闻讯而动的一医人用时不到24小时,即在康复分院组建4个感染性疾病科病区,床位104张。与时间赛跑,也是在与生命赛跑。2月4日中午12时,康复分院开始救治首批患者,并从主院区选派了100多名医务工作者奔赴一线。

病区如战场,战友如亲人。以吕云波牵头,万鹏、苏建等组成的医疗专家组携手攻克难关;曾俊、汤华、张丽静、李冠兰等人分别为病区负责人;廖子敏、代敏、田晓睿护士长带领护士兄弟姐妹全面接管患者护理和生活照料……

生命为号,疫情为令。为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市一医院“火线”成立康复院区感染性疾病科临时党支部。“党员干部成为这场逆行路上鲜明的旗帜和表率,广大医务人员不计报酬、不论生死,托起患者的生命之舟。”市一医院崔向军同志向医务人员致敬时说道。

战士冲锋陷阵在前,后方供援及时到位。康复分院院长杨成良、分院副院长夏秋江第一时间组建了后勤保障队并参与各项工作,康复治疗师高少君、兰洋、周勇等积极主动加入充当起“搬运工”,手抱肩扛保障前方物资供应。

医院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协调,解决康复分院疫情防治一线工作人员住宿问题,休班人员居住于市老年大学,确保饮食营养及舒适的住宿环境,市残联提供医院运行的基础保障,公交公司为康复分院开通医务人员专线通勤车。

3月18日,宜昌市一医院康复分院最后一位患者出院,实现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是城区最先清零的定点医疗救治机构。救治的患者中,年纪最大的有98岁,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在抗疫的60多天里,一个个生命被白衣战士从死神手中夺回。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战“疫”实录 七条战线壮行色 白衣执甲气益豪

云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为社区居民配制预防中药

携手居民 共克时艰 云集社区卫生中心贡献力量

疫情来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了城区发现疫情的“哨点”,也积极发挥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网底”作用。

从1月25日(正月初一)开始,西陵区云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留宜的13名员工始终坚守岗位,虽没有定点救治医院的高危感染风险,但在基层一线,他们承担着预检分诊、居家隔离观察、消毒消杀、隔离点医疗护理等繁杂医疗工作,他们的身影遍布辖区,守护着7万余名居民的生命健康。

2月9日起,西陵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为“四类人员”、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和易感人群免费发放预防中药。采购药材、配药、熬药全部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

云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团结协作,从最开始每天配500多副中药,在经过强化训练后,每天可配2000多副。截至目前,中心已为辖区7000多名居民和相关人员累计配送各类中药3万余包。

“经常一天下来,腿麻了,腰酸了、手臂都抬不起来了。”社区医生宴亦凡说,只要想到居民们饮用了中药以后,症状能减轻,无病能预防,再苦再累都算不了什么了。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新冠肺炎治愈者结束隔离回家后,还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云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身在最基层,却直面治愈患者,承担着繁杂的工作任务。询问体温、了解身体状况、登记检查结果……自疫情发生以来,确诊、疑似、以及密切接触人员的详细信息统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要按照流行病学调查,对新冠肺炎治愈者进行时段的随访工作,对他们的健康状况保持关注。”云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邹秀兰介绍,按照相关的时间规定,中心积极做好了各个关键时间节点的随访工作。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战“疫”实录 七条战线壮行色 白衣执甲气益豪

急诊医务人员24小时不惧风险冲锋在前

科技抗“疫” 创新平台 “云上医院”率先出招

疫情期间要安心宅在家,生病了怎么办?会不会感染了新冠肺炎?

面对患者的疑惑和需求,市一医院的“免费在线咨询问诊平台”率先出招,作为首批唯一试点医院,在全市率先开展线上慢门处方,为患者和医生建起问诊桥梁。

宜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市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迎难介绍,在线上问诊咨询功能开通当日,专家团队完成了近1000次问诊。

面对广大市民的需求,除了接受“发热门诊”相关的问题咨询外,涉及妇科、儿科等专业问题,市一医院的每一位医生都秉持着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征求专科专家意见后,通过该平台给予患者专业、快捷、精准的回复。

线上问诊既及时满足人民群众居家问诊的需求,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还减轻了前线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一举三得”,服务优势比较明显。

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市一医院在“宜昌云医院”平台累计接诊11605人次,微脉问诊3229人次,接受市民电话咨询1972人次,完成远程会诊95例。2月12日,宜昌线上诊疗平台作为服务患者的创新典型登上中央电视台,向全国范围推介。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战“疫”实录 七条战线壮行色 白衣执甲气益豪

医院“为爱护航”志愿者服务队收发捐赠库房的物资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后勤管理保障战“疫”

在宜昌市一医院抗疫的主战场上,持续坚守一线的除了奋斗的白衣战士们,还有为了战疫胜利而默默付出的后勤管理团队。他们是前方抗疫战士的坚强后盾,更是市一医院另一支英勇的防疫“铁军”。

医用防护物资是打赢此次疫情攻坚战的关键之一,面对春节期间工厂停工、大部分物流公司放假、医用防护物资采购异常艰难的特殊时期,后勤管理人员冲锋在前,以院为家,一方面针对需求量较大的口罩、防护服等应急物资,加紧与生产厂家及供应商的协调调配,准确掌握物资采购、资质确认、发货进度、到货日期等关键信息,有备而战;另一方面制定出防疫期间的应急物资领取、调用、管理制度,优先保障一线医务工作人员的使用,在物资库存方面做到了每日一统计,每日一上报,领取发放清单公开透明,医院监察部门靠前监督,对可能出现的疫情爆发情况作出预留处理方案。

疫情期间,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每日坚守岗位,为一线抗疫服务。医院成立了“为爱护航”志愿者服务队,从1月26日至今,共有155人次参与服务,每天工作时间长达9小时。志愿者全天身着隔离衣,对到院物资分门别类登记、整理、归置、发放。45万件防护物资的发放、160台套急救设备的投入使用,是对每个志愿者体力和毅力的挑战。正是在他们的积极奔走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临床防护物资的保障任务。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战“疫”实录 七条战线壮行色 白衣执甲气益豪

医院多学科联合救治外伤危重患者

应对挑战 服务大局 倾情助力复工复产

阴霾终将散去,神州大地已然春暖花开。

当前,宜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为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进一步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实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目标,市一医院采取多项举措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扫描绿色健康码、询问流行病学史、检测体温、填写就诊承诺书、“一人一诊一室”问诊……系列暖心举措只为把好“安全关”。为更好地满足复工复产上班族的就医需求,医院门诊医务人员放弃午休,从3月19日起开设了骨科、妇科、产科、普通外科等9个科室的午间门诊服务患者。目前,市一医院已安全、有序、科学恢复日常诊疗工作。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乎生计,一个都不能少!

为助力本地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高质量推进复工复产,市一医院履职尽责、倾情出力。4月11日,在宜昌东站建立核酸检测点,市一医院医护人员24小时值守,对武汉返宜人员进行免费核酸检测。

此外,该院健康管理中心还为宜昌市本地企事业单位及市内即将赴外地务工人员提供体检服务。除此之外,该中心每日派出医疗队伍进入企业开展新冠核酸检测、新冠抗体检测、血常规等项目的体检工作。据健康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他们还将走进县市区,下基层开展体检服务,助力各地复工复产。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医院成立了两支临时党支部,医院党委充分履行了主体责任,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同志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逆行上做到不打乱仗、不算糊涂账,在一线做到“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宜昌市一医院院长杨简表示,此次疫情是危机,也是大考,在这场严峻的考验中,医院在风雨中挺立脊梁,医无私,兵无畏,民齐心,汇聚成磅礴力量。未来医院还将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现代化管理能力,增强人员队伍的凝聚力,“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我们召必战、战必胜。”(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朱鸿 田豆豆 通讯员 喻伟 向熙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