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大爆发!陕西染病面积900余万亩,如何防?

近期陕西渭河、汉江流域小麦条锈病严重爆发。

据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调查,今年陕西省小麦条锈病是近30年来发生县区最多、面积最大、程度最重的年份。预计全省染病小麦面积将达到900多万亩。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陕西省小麦面积在1500万亩左右,900万亩占到其中六成!

小麦条锈病快速蔓延

据陕西省植保系统调查,截至4月9日,陕西省小麦条锈病已经在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汉中、安康、商洛等7个市55个县区出现,发生面积已经接近300万亩,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副站长冯小军表示,小麦条锈病目前在陕南已进入流行盛期,关中进入流行初期。由于4月中旬麦田气温上升比较快,田间湿度非常有利于条锈病蔓延,现在小麦条锈病在全省已进入了普发阶段。预计全省小麦中后期条锈病发生面积将达到900多万亩,属于大发生的年份。

防治紧锣密鼓

咸阳市永寿县目前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3500亩,大面积防治正在进行。咸阳永寿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孙艳妮告诉记者:“条锈病致病疱子会随风雨传播再浸染。它通过破坏小麦叶片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额外损耗植株的营养和水分,造成小麦产量、品质严重下降,一般减产20%左右,重者可减产80%以上。现在看,条锈病菌已经侵染到小麦旗叶和倒二叶,旗叶、倒二叶是小麦的功能叶,病菌会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导致小麦减产。”

据了解,三月中旬,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就已经向全省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小麦条锈病全面普查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市要站在保障全省夏粮生产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小麦条锈病普查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陕西全省开展了以小麦条锈病为主的“春季防控行动”,组织开展应急防治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前移防治关口,压减病害基数,控制病虫害扩散范围和流行速度,减轻后期防治压力,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从抽穗到扬花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病虫发生危害的高峰期。植保专家告诉记者,关中、陕南要抢抓防治关键期,以条锈病为重点,兼顾小麦赤霉病、蚜虫、吸浆虫等中后期病虫进行防治:对条锈病麦区实施统防统治,发生区域要开展群防群控,争取做到一次施药,兼防病虫的目标。陕南及关中灌区小麦条锈病常发早发区,在条锈病发生初期,就用三唑类药剂对麦田进行了一次全面喷雾,遏制病菌向东部西安、渭南等渭河下游地带扩散、蔓延。

威胁夏粮安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陕西省已经实现粮食生产十六连丰。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关中和陕南是陕西粮仓,以增强粮食安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稳产丰产作为当前农业头等大事抓紧抓实。

小麦条锈病是典型的空气传染流行性农作物病害,一旦成害扩散区域广、流行速度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晓杰建议,防治小麦条锈病必须从政府到农户进行合力防治、群防群治。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采取行动摸清各商户对农药、化肥等物资的销售、储运情况,及时组织农资到位,实现供需对接,组织好防治病虫草害物资的生产、跨省运输和供应;另一方面,各市县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普通农户等要及时喷洒农药,不可偷懒耍滑,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用科学病害防控技术确保今年粮食安全。

防控指南

坚持“突出重点区域,抢抓关键时期,实施全面防控”的防控策略,以条锈病为重点,兼顾小麦赤霉病、蚜虫、吸浆虫等中后期病虫。在密切监测,查清发生区域和面积的基础上,对条锈病达标区域实施统防统治,发生区域开展群防群控,争取做到一次施药,兼防病虫的目标。

拔节孕穗期主攻小麦条锈病,兼治白粉病、蚜虫、红蜘蛛。陕南及关中灌区小麦条锈病常发早发区,要前移防治关口,在条锈病发生初期,选用三唑类药剂对麦田进行一次全面喷雾,遏制病菌向东部下游地带扩散、蔓延。当田间病叶率达到0.5%-1%,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杀菌剂可用三唑酮、戊唑醇等,杀虫剂可用吡虫啉、哒螨酮等。

防治中要规范操作,注意选购“三证”齐全的农药,严格按照农药登记标注的使用范围和剂量用药,根据不同施药器械调整施药液量,确保防治效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