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攻坚进行时】“三维聚焦”打响教育脱贫攻坚“三大决战”

2015年11月,党中央立足脱贫攻坚的战略全局,向教育战线下达了“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动员命令”。时至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之年,教育系统必须按照党中央的“总攻命令”,强化“三维聚焦”,打好“三大战役”,为脱贫攻坚取得全局性胜利贡献“教育力量”。

聚焦贫困代际传递:打好教育扶贫攻坚“阻击战”

当前,扶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巩固、深化和冲刺阶段,余下的贫困人口多是极端贫困人口,要实现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任务相当繁重,“战役”更加艰苦。党中央反复强调“扶贫必扶智”,其核心就是要通过有效的观念供给、知识供给、技术供给,从根本上帮助贫困人群提升减贫脱贫的素质和技能。决战决胜之年,教育战线必须持续发力,推动“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让贫困人群更加深刻认识到,子女应教育获得的成长和发展是打破“贫困积累循环效应”、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所在。

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助力减贫脱贫,这一教育精准扶贫的“中国经验”已经得到国际社会认可,这也是教育战线决胜贫困代际传递“阻击战”的“重要法宝”。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持人力资本投资优先原则,在全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提高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水平的同时,加大面向不同性质、不同致贫原因的贫困人群,实施针对性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力度,搭起脱贫阶梯,助力贫困人群在短时间内扭转贫困状态。这是发展之本,更是人心之本。

聚焦优质均衡发展:打好教育扶贫攻坚“系统战”

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脱贫攻坚总布局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任务已进入“最后一公里”,攻坚难度越来越大,巩固提高任务也越来越重。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既需要教育战线奋力攻坚,也需要汇集多方力量,构建“系统战”任务体系,实现“多兵种”协同作战。

协同作战要注重集中攻坚与巩固提高、斩断贫根与循环造血相结合,“动员力量”要精准施策,积极引导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充分利用教育扶贫攻坚形成的大投入政策机遇、大协作格局体系,加快提升本地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本校基本办学条件水平;“主攻力量”要精准发力,全方位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智力资源,精准投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困难学生,切实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办学条件,全面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权益;“保障力量”要精准激励,结合脱贫攻坚任务演进,因时因势调整优化具体策略,拓宽资源汇集渠道,聚焦内生动力激发,支持贫困地区全面提升增进人口素质的教育支持能力,以此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培植贫困家庭“造血细胞”,充分发挥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长效作用、关键作用。

聚焦精准精确施策:打好教育扶贫攻坚“信息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大幅提升,信息技术逐渐成为精准扶贫“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有效手段。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阶段,教育精准扶贫要在持续推进定点援建、送教下乡等传统路径的基础上,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布局和广泛应用。

教育战线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扶贫对象精准聚焦,瞄准困难学生群体建立教育精准扶贫对象数据库,链接政府精准扶贫对象数据库,并通过信息化手段精准分析致贫原因、精准了解个体现状、精准跟踪帮扶动态、精准开展后续支持;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精准投送,加快提升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水平,推动“慕课”“专递课堂”等精准配送到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实现优质师资、课程、教材资源基于教育信息技术实现全面覆盖、全面共享;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扶贫工作精准评价,依托数据伴随式收集系统,集成所处地域、原有基础、扶持周期、扶持举措、投入强度等维度,推动评价方式由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向多元的过程性评价转变,实现预测评价和成效评价相结合,全面提高教育扶贫举措出台、成效评价的精确度。

脱贫攻坚是中国国家治理进程中一场艰苦卓绝的伟大战略决战。在通往最终胜利的道路上,教育战线仍须保持争分夺秒、时不我待的昂扬斗志,立足大局、精准布局,瞄准目标、尽锐出战,用教育非常之力、打教育非常之战、竟教育非常之功。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