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寧木央鎮 | 加強鄉風文明建設 推進“產業振興”

富寧縣木央鎮坐落於中越邊境線上,國境線長17公里,是一個典型的冷涼山區、石漠化地區,貧困面積廣、程度深。自十九大召開以來,木央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總方針,大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鑄實鄉村“五大振興”之“魂”。

在富寧縣木央鎮睦倫村,幾名群眾正在國景昌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裡忙碌著,一叢叢黑木耳整齊地排列著,品相誘人。自從脫貧攻堅開展以來,黨員幹部不捨晝夜走村入戶,對群眾宣傳“不等不靠、苦幹實幹”的思想意識,村民們發展的願望日益強烈,現在大家都積極參與到產業發展當中來,信心滿滿地加入到合作社中。

“我們村實行‘公司+合作社+大戶+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並且成立了富寧國景昌食用菌專業種植合作社,由種植大戶帶頭種植,貧困戶直接或間接參與種植,可以獲得務工收入和入股分紅。”睦倫村黨總支書記駱專說到。睦倫村現已種植食用菌200畝,年產量約40噸,帶動周邊群眾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

富寧木央鎮 | 加強鄉風文明建設  推進“產業振興”

“等不來好日子,實幹才能奔小康”,這句話已成為木央鎮黨員幹部群眾們共同的口頭禪。幾年裡,扶貧車間、專業合作社、公司企業等多種載體應運而生,全鎮形成以傳統種養業為主、特色產業為輔的發展體系,結合“八入股八增收”的發展模式,廣大貧困群眾積極參與入股,實現了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巨大轉變。目前,全鎮共創建7個扶貧車間,成立8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黨建+產業”示範基地64個,覆蓋18個行政村1228戶5261名貧困人口。在產業發展上,木央鎮以傳統產業加特色產業的雙重模式,發展了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7萬餘畝,辣椒、油菜等經濟作物2.88萬畝,三七、重樓、苦參、鴉膽子等中藥材3325畝,百香果、芒果、甘蔗等高原特色水果2900畝,黑木耳、大球蓋菇、羊肚菌、塊菌等食用菌312畝,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萬元以上。

如今,富寧縣木央鎮距離脫貧摘帽僅剩最後一百米,文明新風湧起,產業振興也逐步落實到位。

來源:魅力木央

原標題:木央鎮 | 鄉風文明:鄉村振興之“魂”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湯維

審核:字丹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