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旺 生態宜居 鄉風文明——永昌美麗鄉村洋溢脫貧新氣象

產業興旺 生態宜居 鄉風文明

——永昌美麗鄉村洋溢脫貧新氣象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毛婧雯

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走進永昌的第二天,記者探訪了永昌縣六壩鎮、南壩鄉、東寨鎮的幾個村子。在這裡,記者看到,扶貧產業生機勃發,村居環境整齊優美,鄉風鄉情淳厚朴實,農民有錢掙有奔頭,鰥寡孤獨有所養有所依。記者真正感受到了這場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行動對貧困群體的切實關注,也真實地感受到了在這場脫貧攻堅行動的帶動下,鄉村所煥發出來的巨大潛能和勃勃生機。

扶貧產業帶動,農民有奔頭

4月21日上午,迎著初升的朝陽,記者一行來到了位於永昌縣六壩鎮的永昌海量辣椒專業合作社。32歲、長著一張娃娃臉的農民楊彥龍正在設施蔬菜大棚裡澆灌菜苗。“我在這裡工作已經3年了,每月工資4200元,每天工作8小時。”楊彥龍說,自從在本村的合作社獲得這份穩定工作後,他就告別了四處打工的生活,在家門口工作,讓他感受到了踏實和安定。

據瞭解,楊彥龍務工的合作社,每年蔬菜銷售收入超過4000萬元,帶動全鎮12個村發展日光溫室1600餘座,帶動周邊7個鄉鎮近600戶農戶發展日光溫室12處。

同一天,在永昌縣南壩鄉何家灣村南面的3800畝戈壁荒灘上,該村致富帶頭人、惠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愛民正指揮車輛和工人在荒灘上栽植特色林果樹苗。為了讓村民有後續發展產業,陳愛民投資200多萬元,從外地購進蘋果、蟠桃、西梅、杏樹等經濟林樹苗61.2萬株,移植在村裡的72座日光溫室裡,並陸續移植到3800畝的戈壁荒灘上,打造何家灣整村田園綜合體,讓村民可以在家門口務工,在家門口找到致富的門路。

裝扮美麗鄉村,舊村換新顏

在六壩鎮九壩村,漂亮宜人的景觀花木,造型現代的農家宅院,乾淨整潔的村巷道路,擁有健身器材、長椅的休閒廣場,無不顯示出這個村子的與眾不同。九壩村駐村幫扶隊隊長文福海告訴記者,村子把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通過興建高標準農宅、優化配套設施,栽植各類景觀植被,硬化村社街道等措施,將昔日的貧困村建設成了全省美麗鄉村示範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在南壩鄉何家灣村,曾經的貧困戶、63歲的王得才正在修建一新的集中居住點前栽植樹木,他的新家就在他背後,“一室一廳一廚一衛的新房子,我一分錢都沒花就住了進來,真的要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

王得才的老家在祁連山腳下,每年夏秋季節的暴雨和山洪曾是他心頭最大的擔憂。“眼看莊稼成熟了要收,一場山洪就全都毀了。”2018年,同社的鄉親們陸續搬到了山下的集中安置點,但11萬元的房屋購置費成了王得才眼前“不可逾越的鴻溝”。年輕時他為了生計在煤礦工作,落下了肺病,幹不了重活。前幾年兒子又不幸去世,老兩口的生活漸漸無所依憑,緊靠幾畝薄田維持生計。好在鄉幹部給他帶來了好消息:村裡新建的“公建民住”房可以給他免費住。搬來新家之後,看著村前村後美麗的環境、平坦的道路,夜晚亮起的路燈,王得才心裡湧上久違的幸福和滿足。

鄉風文明培育,“裡子”美起來

“我們通過發動鄉賢、企業家、愛心人士捐款,籌集3萬多元為村裡設立了‘孝善基金’,鼓勵和監督村民孝敬贍養老人;多次開展‘孝道紅黑榜’‘善行義舉榜’‘身邊好人’‘好翁婿’‘好婆媳’等表彰評選,潛移默化地在村民中形成孝老愛親、誠信和諧、勤勞致富的好村風,為脫貧攻堅和鄉村發展凝聚起精神力量。”4月21日,九壩村舉行先進典型表彰和“孝善基金”發放儀式,文福海一邊高興地忙前忙後,一邊不無自豪地向記者介紹。

在東寨鎮頭壩村,村黨支部書記喻培文指著一片嶄新的平房對記者說,村裡為了鞏固脫貧成果,為全村60歲以上的留守老人統一修建了20套居家養老住宅,併為老人們修建了文化廣場,配備了健身器材。

居家養老項目自2018年投入使用後,頭壩村不僅解決了很多外出務工農民的後顧之憂,也通過優質的服務,讓老人們實現了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