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便无三国!

郭嘉,字奉孝,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二十岁后便隐居。他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

后来郭嘉出山准备成就一番事业。

他出山,后第一个辅佐的人是袁绍,可惜袁绍多疑猜忌,没有雄才大略。

汉献帝建安元年,郭嘉投奔曹操,被曹操奉为上宾。曹操公然表示:“能够使我干成大事者,必此人也!”曹操对郭嘉非常信任,许多军国大事,曹操总是让郭嘉最后做定论,而郭嘉的决策则也十拿十稳。

当时,各路诸侯割据一隅,虎争天下。在这种情况下,郭嘉的料事如神,对敌方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常常成为曹操获胜的关键。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

建安二年,曹操讨张绣失败,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曹操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

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操有十胜,绍有十败”。

他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同时,郭嘉也正式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事智囊团中的核心地位。

建安三年,刘备为吕布所大败,刘备无路可去,只好依附于曹操。

谋士程显向曹操建议杀死刘备,以绝后患。

曹操便问郭嘉有何意见。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

郭嘉认为,曹操举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出诚信以招揽英雄俊杰,恐怕仍未做到。现今刘备有英雄名声,他在穷途末路时投靠曹操阵营,而曹操将他杀害,这会使曹操背负杀害贤士的恶名。那么智者、将士都会自疑,再次想选择谁做主人,哪谁还会投奔曹操?所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声望以及安危的选择,不可以不明察!

曹操亦有感于此,想到自己曾经因为杀死名士,进而引发张邈、陈宫等充州士大夫们的集体造反,因此,曹操便决定不杀刘备。

不过,郭嘉也认为刘备有万人敌关羽、张飞跟随,而刘备得人心,不会长久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建议软禁刘备。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

但曹操却不接纳软禁刘备的计谋,为了使刘备心服于自己,反而对他更亲近。

建安四年,刘备借趁袁术北投袁绍之机,主动向曹操请求前去截击。这时,恰好郭嘉、程显不在身边,曹操就同意了刘备的请求。

待郭嘉与程昱回来,得知此事后一起劝阻曹操,绝不能放走刘备,否则会生变数!

但此时刘备已走,而且夺取下邳,举兵对抗曹操。

曹操悔恨不听郭嘉之言。

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吕布。

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最后围困下邳。吕布坚守不出。

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见士兵疲惫,束手无策,是退是攻,犹豫不决。

这时,郭嘉却看出了胜机,献计曹操,力劝曹操用水计急攻吕布。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利用水攻,顺利攻克下邳,擒了吕布,安定了自己的大后方。

可惜,天妒英才,郭嘉年仅37岁病死于征战途中。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


当时曹操北方已定,拥兵百万,势力已成,统一全国,胜利在望。如果郭嘉不死,曹操统一全国的梦想可能就会实现吧。郭嘉死后,刘备请出诸葛亮,诸葛亮大发神威,曹操连遭败绩,赤壁一战后天下三分,所以便有郭嘉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