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應聘高校教師,收到了A大學的offer,先接受,還是再等等?

26歲,應聘高校教師,收到了A大學的offer,先接受,還是再等等?

文 | 菲力


1

昨天,與本科時的好友小Y語音,她最近正在糾結:


博士即將畢業,目前剛剛面試工作,就收到了A大學的offer,是該接受,還是再看看其他更心儀城市的高校?


我說啊,首先應該恭喜她:


1. 26歲,就快博士畢業了;


2. 有糾結,就說明有選擇的權力,是好事;


3. 年輕 + 名校 + 應屆生的身份,這些都是資本,莫要浪費,確實要好好選;


所以,“好好選”,要怎麼選?


2


年輕這幾年,初入社會,我們都在“選擇”的糾結中掙扎前行:


找什麼樣的工作?安定在什麼樣的城市?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


那些目標篤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畢竟是少數,他們多讓人羨慕;


大多數人,如你我,還是在“得失”之間搖擺的普通人,小心翼翼地前行;


許多“雞湯”,告訴我們,要像喬布斯一樣: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我確實有認真聽過,嗯,每分鐘響68下,其它的也沒聽到啥……


所以,不想“稀裡糊塗”過一生,又不想被“選擇恐懼症”所累的年輕人們,我們的出路在哪裡


​3


菲力,作為“糾結症”深度患者,倒是好好研究過這個問題:


之前,看過“羅胖”,羅振宇老師的一期節目,裡面提到了4個做選擇的方法,親測有效:


01 用“終局”思維思考


阿里巴巴參謀長曾鳴教授提出過一個詞,叫“終局思維”,就是站在這個選擇的終點,倒推回來看待如今的選擇。


就拿小Y的高校教師應聘舉例,可以想象一下,在A大這個城市生根,並在A大這所學校,一直工作到退休,是不是自己喜歡和想要的?


終局思維,由“果”推“因”,往往能給我們一雙“慧眼”,看破眼前的迷霧。


02 找到自己的“指南針”


假設一個探險家,在森林裡迷了路,身上什麼都沒有,這個時候應該去找什麼?沒錯,水源。


找到水源,不僅生存下去的時間會延長,捕獲獵物的概率也會增加,最重要的是,順著水走,能幫助探險家走出這片原始森林。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水,就是“指南針”。


曾經,我在一個大家都知道名字的國企,做國際貿易,後來,辭職了。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放棄看似“不錯”的工作。


原因很多,不過,最核心的就是,所在組織,平均年齡44歲,同事們都把我當小孩子;整體的氛圍就是“親切有餘,但喪失活力”,而我又是一個喜歡學習新知識,探索新鮮事物的人,所以,最後離開了。


就我個人而言,我的指南針就是:是否能夠持續成長迭代。


所以,這個3年前的選擇,至今仍覺得明智。


03 守好自己的“底線”


礦工,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工作:煤礦裡,會產生瓦斯氣體,造成生命危險。早年的時候,又沒有什麼儀器能夠把瓦斯的濃度給測出來。


所以煤礦工人就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發現金絲雀對於瓦斯氣體極其敏感。所以他們下到礦井的時候,會把一隻金絲雀的鳥籠,放到礦井裡,時刻觀察。什麼時候發現金絲雀暈倒了,知道大事不妙,趕緊撤退。


“金絲雀”,就是礦工的底線。


我媽,就是一個很有“底線感”的人,她的理念就是,生活上必需的基礎物品,寧可準備富餘,也比需要的時候沒有強。她的口頭禪是:家裡有糧心不慌。


這次新冠疫情暴發期間,曾經有過“一罩難求”的時候,我家就很淡定,因為家裡的小200只口罩,囤在那裡很久了。


老媽事前並不知道,這些口罩,會派上這麼大的用場;但是,她對家裡的生活必需品的採購,始終堅持著她自己的“底線思維”;這,也許就是“媽媽一代人”的生活哲學吧!


底線就是尺度,能夠幫助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更好地看清自己。


04 減少那些無謂的選擇


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他一輩子出門,往往都穿那種黑T恤,一次性買好多件,穿起來就能出門;


臉書的創始人扎克伯格,打開他的衣櫥,也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灰T恤;


著名的管理學家大前研一,也是同樣的襯衫配好領帶,打開衣櫥,好多件一模一樣的;


很多選擇,不管你在上面花多少心思,其實效果都差不多。所以,每天不要在一些無謂的事情上耗費你的精力,因為這種選擇不值得。


我剛工作時,經常會因為早上選衣服,做搭配,而耽誤吃早餐,導致一上午餓著肚子;


隨後,我發現,其實同事們,根本都沒注意到你是否“穿得和昨天一樣”;


於是,我就花了一個週末,搭配好一個星期的衣服,每天隨手拿起搭配好的一套,穿上就走。


既得體,又省時間,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


4


古人楊朱阮籍“臨歧路而痛哭”,說明,因“糾結”而痛苦的,不止你我,“選擇恐懼症”自古就有了。


以上4個技巧,可以幫我們在遇到選擇時,少一些糾結,多一些明智。


不過話說回來,沒有哪個選擇,是絕對正確的:


世事都是在“變化中”發展流動的,不管如何選擇,最後結果,終究還是看我們在過程中,是如何經營的


人生中,一局定生死的時候,太少了;大多數的旅途,都是“事在人為”。


希望,老天能讓我們擁有,“權衡利弊”的智慧


更希望,他能給我們,“選擇後就不後悔”的勇氣


26歲,應聘高校教師,收到了A大學的offer,先接受,還是再等等?

菲力 PS.

小Y現在還在糾結如何給A大答覆;


如果是你,剛剛找工作,收到了還不錯的A大的offer,是會直接簽下,還是再看看其他更喜歡的城市的高校呢?


快來投票,一起給出建議:


應聘高校教師,收到A大學的offer,先接受,還是再等等? 單選

0

0%

接受A校

0

0%

放棄,再看看更好的

0

0%

糾結,不知道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