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应聘高校教师,收到了A大学的offer,先接受,还是再等等?

26岁,应聘高校教师,收到了A大学的offer,先接受,还是再等等?

文 | 菲力


1

昨天,与本科时的好友小Y语音,她最近正在纠结:


博士即将毕业,目前刚刚面试工作,就收到了A大学的offer,是该接受,还是再看看其他更心仪城市的高校?


我说啊,首先应该恭喜她:


1. 26岁,就快博士毕业了;


2. 有纠结,就说明有选择的权力,是好事;


3. 年轻 + 名校 + 应届生的身份,这些都是资本,莫要浪费,确实要好好选;


所以,“好好选”,要怎么选?


2


年轻这几年,初入社会,我们都在“选择”的纠结中挣扎前行:


找什么样的工作?安定在什么样的城市?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那些目标笃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毕竟是少数,他们多让人羡慕;


大多数人,如你我,还是在“得失”之间摇摆的普通人,小心翼翼地前行;


许多“鸡汤”,告诉我们,要像乔布斯一样: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确实有认真听过,嗯,每分钟响68下,其它的也没听到啥……


所以,不想“稀里糊涂”过一生,又不想被“选择恐惧症”所累的年轻人们,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3


菲力,作为“纠结症”深度患者,倒是好好研究过这个问题:


之前,看过“罗胖”,罗振宇老师的一期节目,里面提到了4个做选择的方法,亲测有效:


01 用“终局”思维思考


阿里巴巴参谋长曾鸣教授提出过一个词,叫“终局思维”,就是站在这个选择的终点,倒推回来看待如今的选择。


就拿小Y的高校教师应聘举例,可以想象一下,在A大这个城市生根,并在A大这所学校,一直工作到退休,是不是自己喜欢和想要的?


终局思维,由“果”推“因”,往往能给我们一双“慧眼”,看破眼前的迷雾。


02 找到自己的“指南针”


假设一个探险家,在森林里迷了路,身上什么都没有,这个时候应该去找什么?没错,水源。


找到水源,不仅生存下去的时间会延长,捕获猎物的概率也会增加,最重要的是,顺着水走,能帮助探险家走出这片原始森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水,就是“指南针”。


曾经,我在一个大家都知道名字的国企,做国际贸易,后来,辞职了。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放弃看似“不错”的工作。


原因很多,不过,最核心的就是,所在组织,平均年龄44岁,同事们都把我当小孩子;整体的氛围就是“亲切有余,但丧失活力”,而我又是一个喜欢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鲜事物的人,所以,最后离开了。


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指南针就是:是否能够持续成长迭代。


所以,这个3年前的选择,至今仍觉得明智。


03 守好自己的“底线”


矿工,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工作:煤矿里,会产生瓦斯气体,造成生命危险。早年的时候,又没有什么仪器能够把瓦斯的浓度给测出来。


所以煤矿工人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发现金丝雀对于瓦斯气体极其敏感。所以他们下到矿井的时候,会把一只金丝雀的鸟笼,放到矿井里,时刻观察。什么时候发现金丝雀晕倒了,知道大事不妙,赶紧撤退。


“金丝雀”,就是矿工的底线。


我妈,就是一个很有“底线感”的人,她的理念就是,生活上必需的基础物品,宁可准备富余,也比需要的时候没有强。她的口头禅是:家里有粮心不慌。


这次新冠疫情暴发期间,曾经有过“一罩难求”的时候,我家就很淡定,因为家里的小200只口罩,囤在那里很久了。


老妈事前并不知道,这些口罩,会派上这么大的用场;但是,她对家里的生活必需品的采购,始终坚持着她自己的“底线思维”;这,也许就是“妈妈一代人”的生活哲学吧!


底线就是尺度,能够帮助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更好地看清自己。


04 减少那些无谓的选择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他一辈子出门,往往都穿那种黑T恤,一次性买好多件,穿起来就能出门;


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打开他的衣橱,也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灰T恤;


著名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也是同样的衬衫配好领带,打开衣橱,好多件一模一样的;


很多选择,不管你在上面花多少心思,其实效果都差不多。所以,每天不要在一些无谓的事情上耗费你的精力,因为这种选择不值得。


我刚工作时,经常会因为早上选衣服,做搭配,而耽误吃早餐,导致一上午饿着肚子;


随后,我发现,其实同事们,根本都没注意到你是否“穿得和昨天一样”;


于是,我就花了一个周末,搭配好一个星期的衣服,每天随手拿起搭配好的一套,穿上就走。


既得体,又省时间,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4


古人杨朱阮籍“临歧路而痛哭”,说明,因“纠结”而痛苦的,不止你我,“选择恐惧症”自古就有了。


以上4个技巧,可以帮我们在遇到选择时,少一些纠结,多一些明智。


不过话说回来,没有哪个选择,是绝对正确的:


世事都是在“变化中”发展流动的,不管如何选择,最后结果,终究还是看我们在过程中,是如何经营的


人生中,一局定生死的时候,太少了;大多数的旅途,都是“事在人为”。


希望,老天能让我们拥有,“权衡利弊”的智慧


更希望,他能给我们,“选择后就不后悔”的勇气


26岁,应聘高校教师,收到了A大学的offer,先接受,还是再等等?

菲力 PS.

小Y现在还在纠结如何给A大答复;


如果是你,刚刚找工作,收到了还不错的A大的offer,是会直接签下,还是再看看其他更喜欢的城市的高校呢?


快来投票,一起给出建议:


应聘高校教师,收到A大学的offer,先接受,还是再等等? 单选

0

0%

接受A校

0

0%

放弃,再看看更好的

0

0%

纠结,不知道怎么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