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家為何寧可倒掉牛奶都不願轉贈窮人

相信不少70後、80後乃至90後對初中歷史課本中的一個歷史事件記憶猶新。

倒奶事件

資本家為何寧可倒掉牛奶都不願轉贈窮人

資本家為何寧可倒掉牛奶都不願轉贈窮人

1929年10月24日,美國爆發了資本主義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一週之內,美國人在證券交易所內失去的財富高達100億美元,農場主為了銷燬“過剩”的產品,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當時紐約流行一首兒歌:“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鍾。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裡衝!”

我記得班裡很多同學看到這個歷史事件時,都憤憤不平的咒罵美國人沒有人性。

我們中國多少人都喝不上牛奶,這些喪心病狂的商人竟然把那麼好的牛奶白白浪費了,可見資本主義社會盡是些酒肉奢靡、不知民間疾苦的傢伙。

一段時間裡,我自己也深受這種觀點影響,想到歷史上美國佬的種種霸凌惡行,對資本主義充滿了鄙夷和唾棄。

隨著年紀漸長,閱歷和認知逐漸沉穩開闊,回頭再來想想對這一事件的描述和結論,實則可笑。

人們看待事物多是有共性,這種共性是由人的閱歷認知和思維廣度決定的。

就像看見天上烏雲密佈,人們都知道下雨的可能性很大,但少有人會去思考烏雲的來歷成因,以及烏雲會對整個地區經濟帶來什麼程度的影響。

以正題牛奶為例,大多數人看到的是浪費,因為需要用成本生產出來的東西,不能帶來利好而白白倒掉,不符合我們一貫的實用主義思維。

倒掉牛奶是否真的就是浪費資源?

未必見得

我們來算一筆賬:

假設因為各種因素影響,導致大部分奶製品企業牛奶過剩,有人建議把牛奶免費發放給有需要的窮人。

作為企業管理者,他這個時候需要思考以下問題:

No.1

這批牛奶要在什麼地方免費發放,是否有場地需求,費用多少?

No.2

牛奶運輸成本、人員管理成本是多少?

No.3

免費牛奶不存在買賣交易,食品安全問題賠付如何進行?

No.4

免費牛奶會導致牛奶本身銷售量萎縮,引發一系列問題……

如果大家都等著免費牛奶,而無人購買牛奶,勢必會導致銷售量進一步萎縮;

銷售量萎縮也就意味著生產規模的調整,規模調整會裁減一部分工人,作為牛奶供應源頭的養殖業也會萎縮,進而導致更多行業相關人員失業或轉行;

奶製品企業規模的減小,免費不可持續,萎縮到一定程度,奶製品價格會遭到哄抬,這時候不僅窮人喝不上牛奶,有一定購買能力的正常消費者也會為此付上2倍甚至更高價錢才能喝上牛奶。

此時整個行業會進入一個畸形的發展趨勢。

No.5

後續如果不再提供免費牛奶,那些喝過免費牛奶的人會不會聚眾索要,甚至謾罵?

奶製品企業管理者心裡盤算了這筆賬,立即炒了提議者的魷魚,果斷把奶倒進了密西西比河。

資本家為何寧可倒掉牛奶都不願轉贈窮人

如果還有人覺得企業管理者應該免費發放牛奶,要麼就是數學沒學好,要麼就是隻適合生活在天上掉餡餅的世界裡,因為除了老天爺賞一口飯吃,就只能等死。

把牛奶免費發放給窮人無異於是左手倒右手:

看似慷慨仗義,實則劫貧濟貧。

當然,我大中華不無傾盡家產、俠義慷慨之輩,可救難一時,難以救難一世,可飽一時之口欲,卻置更多人於危難之間,實不為最佳之舉。

當年魯迅先生棄醫從文,也是自知醫人得醫人之明智,不然縱使手腳健全,卻也左右不了時局。

彼之牛奶亦如此,如不從市場根本解決問題,使得各行業順轉,飽一餐又與醫一人又有何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