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潔龍
前言
“乾隆下江南”一事,可以說是後世流傳非常廣的關於乾隆帝的事件。要說乾隆帝,也確實是一位有福氣的皇帝,繼位順利,執政期間,國內沒什麼大的波折,國庫富足,而且乾隆帝本人也是長壽。
在乾隆帝在位期間,曾六下江南,在這個過程中,乾隆帝可以說是不亦樂乎,該享受的享受一遍,也由此流傳出了許多關於乾隆帝的民間故事。
後話——乾隆帝為何嘗菜之後連連搖頭?
乾隆帝下江南,不是什麼微服私訪,而是排場擺的很大,而他的落腳點之類的,更不是什麼秘密,這也給了許多當地人表現的機會,想著好好討乾隆帝歡心,然後為自己謀取榮華富貴。
問題中所提到的大鹽商就是這樣的人,他想著好好巴結一下乾隆帝,給皇帝留一個好印象,那樣自己的富貴就隨之而來了。跟當下許多人一樣,到一個地方旅遊,當地的特色美食,是要去嘗一嘗的。
乾隆帝也是如此,他每到一個地方,就品嚐一下當地的特色美食,而這個鹽商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就開始在食物上動主意了,他特意聘請了一幫大廚,準備好好籌備一下地方特色美食,以此討乾隆帝的歡心。
這位鹽商也這麼做了,在他上下打點之後,他精心籌備的菜終於上了乾隆帝的餐桌。但是,在這位鹽商已經在想象自己未來的富貴時,情況發生了變化,乾隆帝絲毫沒有召見他的意思。
這讓這位鹽商開始慌了,開始想是不是菜出了問題,如果是這樣,別說富貴,搞不好他的腦袋都要搬家,可是後來,乾隆帝也沒有要處理他的意思,這樣鹽商開始懵了,搞不明白髮生了什麼。
於是,鹽商就用錢買通了一位乾隆帝身邊負責端菜的小太監,問他菜的事兒,這個小太監在得知鹽商的疑問之後,大笑不止,並且告訴鹽商,不是他送上去的菜不好吃,而是每次給乾隆帝端菜時,端菜的太監都會往菜裡面放上一勺糖。
原來,這些太監都被乾隆帝的“御廚”買通了,因為御廚怕乾隆帝品嚐菜之後,覺得好吃,就帶著做菜的廚師回京,這樣的話,御廚的競爭壓力就大了,所以,就出現了放糖事件。
試想,乾隆帝吃了被“加料”的菜,能不連連搖頭嗎。
說與山鬼聽
1751年,乾隆準備巡視江南。在皇帝外出前,官員們會事先安排好行程,並派專人負責打前站,將沿途的橋樑房屋適當地修整,給人一種國泰民安之感。當一切準備就緒後,乾隆帶著大批人馬,浩浩蕩蕩地南下。
程大鹽商得知乾隆喜歡美食後,立即派手下花大價錢,請來當地最好的廚師,做一桌地道的淮揚菜,讓太監送給乾隆皇帝享用。可是,程大鹽商左等右等,乾隆遲遲未召見他,也就意味著,這桌淮揚菜未得到乾隆的認可。
乾隆走後,程大鹽商非常失落,菜品究竟出現什麼問題,難道它們不符合乾隆的口味嗎?見乾隆毫無反應,鹽商們大為詫異。
於是花錢探聽消息。太監說:“你們的菜還怕不好?萬歲爺要吃慣了你們的菜,回到宮裡要吃,我們怎麼辦?所以你們每道菜端上去時,我們就一律給放一大勺糖。”這一大勺糖下去,乾隆什麼好滋味也吃不到了。
也許你又要奇怪了。宮裡的廚子怎麼做菜手藝還不如揚州的廚子呢?這是因為宮裡規矩太多,一道菜要怎麼做,要用多少原料,要放哪些調料,都要記錄下來,廚師只能按菜譜做菜,不能自己發揮。這樣,即便是一流的廚師,也很難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皇帝也就吃不到他們烹飪的最佳餚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