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族的“年味兒”

我有五個伯父、兩個姑姑,父親是奶奶最小的兒子。

除了大伯、二伯還在農村住外,父親和其他的伯父都搬到了城裡住。就連奶奶也把農村的老宅賣了,到每個兒女家臨著住,但每年春節必回老家農村過!

小時候的我特別期盼著過年,不只是為了有新衣服穿等,最主要的是全家族的人聚在一起,特別的熱鬧!

每年大年三十的早上,四口家共十二個人大包小卷地往農村趕,那番景象著實氣場十足。特別幸福的是,我們就連不過一個多小時的公共汽車也不用擠,四伯和五伯分別有一輛五十鈴牌帶後斗的汽車,說話的功夫就到了。

每次我都喜歡坐在副駕駛的位置,這樣窗外的“年味兒”就可以盡覽無疑。在孫子輩中我排行最小,因此比較受寵,無論是父輩還是堂哥、堂姐們,誰坐在了副駕駛的位置上都會把我抱在懷裡。

記得有一年,小堂姐正在衝刺次年的高考,大年三十班主任也前來家中為學霸的她拔高功課,於是中午十二點多我們才匆匆趕到了農村。“長兄為父”(爺爺在父親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的大伯氣不打一處來地問:你們看看都幾點了才來家,難道不想“封門”了嗎?接著,他就把放在豬圈上的對聯和用麵粉熬好了的漿糊拿到院門口,喊五堂哥道:大剛,來,幫大大貼對聯。面對大伯的焦望,我們誰都沒有吱聲,先是開心地笑著。當大伯得知小堂姐是因為學習,才導致集體來家晚了,他突然開懷大笑了起來,走到小堂姐的面前,用他那不算短且硬挺的鬍子使勁蹭小堂姐的臉說:好好學習!小堂姐一邊躲閃著被大伯扎得生疼的鬍子,一邊開心地說:放心吧大大,我一定!

年夜飯是家家戶戶的重頭戲,我們家族每年的年夜飯必須用“琳琅滿目”四個字才能形容。大伯和二伯家只有一牆之隔,這兩家各兩口大鍋同時開火,一家負責燉肉、炒菜,一家負責包餃子。

母親和五個大媽們從下午三點多就開始忙活,待父輩們和孫子輩傍晚上完墳回來,見炕上、電視櫃、爐旁、灶臺上都擺滿了等待下鍋的餃子。因為我們當天晚上要在此守歲,多包點餃子留著大年初一的早上吃;事先已經準備好了的各種蔬菜、魚蝦、調料等,也有條不紊地擺放在了廚房的各個檯面之上,水泥地上的盆裡還泡著剛被宰殺好了的雞貨,一般是曾在部隊任炊事班長的四伯主廚;再加上大媽和二大媽先前準備的“走油”,一桌桌美味佳餚相當的豐盛。

當二伯家的二堂哥和三堂哥分別成了家後,這農村大年三十夜的炕上漸漸擁擠了起來,於是一部分人則到大堂哥不遠處的婚房裡住。農村的夜沒有路燈而漆黑無比,且道路坑窪不平,於是膽兒小的我就鬧著大堂哥揹著自己過去。

又過了好幾個“大年三十夜”,其他的幾個堂哥也相繼結婚生子,農村大年三十的炕上終於容不下日益壯大的人丁了,再說大伯和二伯年齡逐漸增大,招待我們未免有些吃力。於是,以後的大年三十隻是下午去農村上墳,成了家的堂哥們則為大伯和二伯買些禮物或給點錢,然後再返回來。

在城裡住的各家距離非常近,每年的大年三十夜依然聚在一起,至於在誰家過,這可要看已經四世同堂的奶奶在誰家住。記得,有一年的大年三十夜在五伯家過,我把熱鬧的場景拍到子妹微信群裡,四堂嫂看後暗耐不住了,於是她和四堂哥開車拉著大姑,也從同住在農村的家中趕了過來。當人員悉數到齊之後,咋一看門口的鞋將近三十雙,場面特別的搶眼,午夜時合影的全家福也是超震撼!

現如今吃喝誰都不虧,但每年的大年三十夜,大媽們還是會精心準備一番。彼此在一起有說有笑,一派尊老、祥和的景象,非常的幸福,令外人也十分的豔羨。父輩們非常的團結,即使彼此間有再大的矛盾也是爭而不吵,任何觀點都只是建議而從不強求,若誰需要幫助會在第一時間挺身而出,這樣的氛圍促使我們晚輩們不由自主地效仿,彼此感情也非常的好。

雖然,年夜飯和春晚是標配,但只有親戚們聚在一起的溫馨畫面,“年味兒”才正宗!

反之,我從小是被姥姥看到大的,她生前每逢過年也都會“走油”,但兩個舅媽就連大年三十也不肯登姥姥家的門,整個家中冷冷清清一點過年的氣氛都沒有。儘管生性軟弱的姥姥從不埋怨什麼,而我能看得出來她有兒孫卻不能滿堂的失落感。

其實,每個家族都有外人不得而知的故事,掰扯不清的糾葛那就讓歷史去評價吧,但“孝”字不該以任何所謂的理由遭到忽視。我不僅逃避這樣的環境,更蔑憤地觀看“上行下效”的時間齒輪將如何推演!

讓我心灰意冷的一年春節,直到大年初二,二舅才只和表哥來到姥姥家拜年。大家正圍攏在桌旁吃飯,表哥居然讓二舅拿碗單獨把他的飯菜盛出來,意思是嫌棄我們,而不願意混在一起吃。要知道,奶奶家族裡根本就沒有這樣的人和事,更不可能允許!直到現在,我和兩個舅舅家的表哥和表姐從來也不來往!

奶奶癱瘓在床有五年之久,為了方便照顧她,父輩們為她租了一套四十多平的房子,去年是94歲的奶奶生前最後一個春節。即使這房子再小,奶奶的所有子孫也都來了。奶奶那兒地方小而無法做飯,於是每家各出幾道菜,端過來一起享用,坐不開的就站著吃。在午飯的時候,三伯提出了一個建議:你們孫子輩再過年不用給我們買什麼東西,就AA制到飯店請我們吃飯就行,正好都能樂呵。三伯的這個建議,得到了所有長輩的一致贊成!

其實,我們不只是過年才聚在一起,長輩們或已婚的堂哥、堂姐們會隨時把家族的人召集在一起,吃吃飯、嘮嘮嗑……

去年的大年三十,三伯的建議一出口,我們小輩便立即貫徹執行,午飯後小堂哥就負責訂好了酒店。

面對長輩,我們絕對不會愚孝,但一定會耐心地傾聽他們的話,對於說得對的地方會認真修正,欠穩妥的地方會無則加勉。長輩們看到我們的今天都十分的欣慰,不敢說自己是最棒的,但絕對勤奮踏實、不懼風浪,且正直善良!這就是言傳身教的結果,長輩們的性格都是謙遜而不張揚,做事嚴謹但不懼縮。我們小時候,幾乎都是在長輩們軍事化般的教育之下長大的。他們認為孩子只有在家庭中吃盡了“苦頭”,將來才能在社會上游刃有餘!

現在,我們不再受長輩們的“控制”了,他們已經把我們處於“放養”的狀態,因為我們在各個的位置中都做好了最完美的自己,我們也都讓他們非常的舒心和驕傲。例如去年小輩AA制請長輩吃飯,幽默且特別能活躍氣氛的小堂哥,在酒桌上把五堂哥、小堂姐夫、四堂嫂灌吐了,把五堂嫂也灌得半醉,就連他自己也喝吐了,但長輩們都沒有任何的制止,因為他們知道我們心中有數,只是過年的時候喝酒樂呵樂呵,但平時卻滴酒不沾。

去年小輩AA制請長輩吃飯,我本想參與其中,家族中的孫子輩雖然只有我還單身,但自己已經工作,也想與已為父母的堂哥、堂姐們孝敬一下長輩們。平時,家人真沒少為我付出,可以說最小的我是受家人關照最多的,因此我理應回報他們。但堂哥、堂姐、堂姐夫、堂嫂子們堅決不肯讓我拿錢,都說我還沒有成家,快找對象,等結了婚再參與其中。

正是由於我是孫子輩最小的一個,在家族中不用操什麼心。我也很少插什麼言,只是默默地學習他們如何處理生活中的大事小情。當然,我也是被袒護最多的一個,在關鍵時刻堂哥、堂姐們會為我“鳴不平”,生怕我受了“委屈”!

每當和朋友們聊天的時候,經常分享我的家族相處氛圍。無論是交友還是婚戀,僅瞭解本人未免有些片面,只有深入其家族看看彼此的生活狀態,才是其人的本來面目!一個家族或朋友圈的三觀,不僅能改變彼此的人生軌跡,且也能引來相似的人。

我的堂嫂們都非常的善良、智慧與樸實並存,一副賢妻良母的樣子,她們彼此的性格也比較相似,正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逢年過節,幾乎是堂嫂們之間最先討論家族聚會的事情,家族的“老傢伙”們便當了甩手掌櫃,我們如何張羅,他們到時候“檢閱”就得了。

生活中,我們若有什麼事兒,基本會先和堂嫂們溝通與交流,她們漸漸扮演著大媽們昔日的角色。我也跟堂哥、堂姐夫們學習如何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又如何做一個疼愛妻子的丈夫,對家庭負起該盡的責任,做一個嚴卻慈的父親……這樣的家族氛圍一直薰陶著我,我對他們不僅是一種尊敬,更作為了一種榜樣。“小事不計較,原則事把握住”才是男人應有的胸襟,穩重與溫情兼備,生活才能綻開出和諧的花朵。

一年又一年,時間過得飛快!曾經的“小屁孩兒”也開始擔負起了承前啟後的義務,一棒接著一棒不斷向前傳遞著,歲月更迭,只要始終秉持著優良的家風,興旺的人丁便會幸福直到永遠!

於2020年1月2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