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新作:李西岐《 读书与人生》


名家新作:李西岐《   读书与人生》


名家新作:李西岐《   读书与人生》


读书与人生

文/ 李西岐

我记不得自己是从何时喜欢读书的,大概是从上小学开始的吧。这几年回岐山乡下的次数多了些,我和小伙伴们谝闲传,他们总是提及那时候我家里的书多,一本新书在半条街上传阅一遍,再还回来基本上是破旧不堪了。

名家新作:李西岐《   读书与人生》


那时还有一种方法是听书。春夏秋季每天放学后,蹲在老槐树下听一位乡贤讲《水浒》《三国演义》。正是童年时漫无目的地广泛阅读与听讲,完成了最初的文学启蒙与后来的写作训练。我也许是写了几本书,有点小成就,平时与不太熟悉的人闲谈时,总是有人拐弯抹角打问我的家庭背景,譬如父亲是不是文化人,母亲是不是大家闺秀等等。我只能如实相告,父亲上过三四年私塾,但写得一笔好字,并存了不少书。舅爷家境甚好,曾经是大户人家,母亲虽然大字不识半斗,却识大体,善缘广施,德及邻里,凡是遇到有字的纸,亦要细心存放起来。

名家新作:李西岐《   读书与人生》


我高中毕业应征入伍离开杨柳村时,提包里偷偷背着的是游国恩主编的四本《中国文学史》,这是表姐的课本,我爱不释手,到部队后也只能偷着看的。过了几年,开始有老书重新出版,我用微薄的津贴买来一本薄薄的关于诗词格律的书,开始怎么也弄不懂,周围又无人可以请教,只能自己反复阅读,几乎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才把“平仄”弄清楚了。改革开放之后,出版的各类书籍多了。那时,我正在总后车船部帮助工作,有空就去北京的几家书店买书,《李太白全集》《杜甫诗选》《李义山诗选》,特别是读了周振甫的《诗词例话》,对诗词歌赋彻底弄懂了。

年轻时记忆力强,学下的东西一生也忘不了。说句不谦虚的话,现在只要拿到一首诗词,我只要扫一眼,格律是否合格,心里便有数了。格律就是规则,平仄自有韵律,可不是凑够字数就算“七律”“五律”的。强扭的瓜不甜,吟诗不合规律怎么办,注明“古风”不就得了!

名家新作:李西岐《   读书与人生》


以我的阅读经验而言,人的知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点一滴地读书而积累的。博览群书。读书要做笔记,读书要求甚解,读书要体味细节。这话题另需详细叙之。

名家新作:李西岐《   读书与人生》


我天生就是个苦命人,瞌睡少,喜欢静,搁在乡下起得早去拾粪,一定会满载而归的。如今住在城里,清晨醒来时窗外一片漆黑,“躲进小楼成一统”,坐在桌前不是写稿读书,就是写字涂鸦,自娱自乐,倒也过得有滋有味。

名家新作:李西岐《   读书与人生》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前辈鼓励后学的勉励话。其实很多读书人一生清贫,没见过那么多地银子;书中自有颜如玉。才子未必能配佳人,他也许不会遇到那么多地美艳佳人。

名家新作:李西岐《   读书与人生》


但读书却能使人进步,明确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走端行正,分清善恶到头终有报,做事情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学习强国,这关乎于中华民族的光辉未来与强势崛起。

名家新作:李西岐《   读书与人生》


有人说过,家有富财可以使人过得舒坦,却没有满腹经纶者活得精彩,所谓富不过三代,贫困更能激发昂扬斗志,惟有著书立传者可以流传于世。这些话,估计是我这一类人自我安慰的强心剂罢了。在资讯发达的眼下,我依然喜欢阅读纸质版本,那种惬意的感觉无法用语言表达。我阅读面甚广,不为别的,起码能为国人每年0.7本的阅读量增加些许小数点吧!

(原载《陕西农村报》2020年4月22日副刊)

作者简介:

名家新作:李西岐《   读书与人生》


李西岐,1954年4月4日生,陕西省岐山县雍川镇杨柳村人。曾度军旅廿载,后转业地方工作。自幼在父亲指导下临习书法并自学绘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涉及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书画及艺术批评诸多领域,各有建树。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文艺》《昆仑》《西北军事文学》《飞天》《中国报告文学》和《兰州晚报》等报刊,著有长篇小说《金城关》《大周原.西周开国传奇》,小说集《有朋自远方来》《李西岐文学作品选.小说卷.散文卷》,散文集《三月飘雪》《黄河水车.羊皮筏子》,迄今发表并出版文学作品约400余万字,荣获大军区和省级以上各类奖项20余次。其中评论《妙剪人生》荣获第五届中国剪纸艺术节金奖;长篇小说《金城关》曾荣获第四届黄河文学长篇小说二等奖;随笔《陇之面》荣获中国牛肉面故事征文一等奖;散文《黔西南游记》荣获第五届黄河文学奖散文奖等。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甘肃省作家协会理事

甘肃马家窑文化研究会理事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读者》杂志社百名签约作家

长安大学文学创作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宝鸡国学会名誉会长

西安岐山商会文化专家委员会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