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內16萬人“摘帽”!

4月26日上午10時,從江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江西省貧困縣脫貧退出新聞發佈會上傳來喜訊:鄱陽縣正式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鄱陽把戴了34年的國定貧困縣的帽子徹底甩進了歷史的長河!

6年內16萬人“摘帽”!

  近年來,鄱陽縣舉全縣之力、聚全民之智,堅持盡銳出戰、迎難而上、精準施策,用行動和實效書寫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歷史答卷:實現全縣31個鄉鎮(街道、農科所)的162個“十三五”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2.58%下降到2019年底的0.22%。


  全域推動形成脫貧合力


  位於鄱陽湖東岸的鄱陽縣,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貧困縣,1994年被列為國家實施“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貧困縣,新世紀再次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是江西省貧困人口最多、脫貧任務最重的縣之一。

6年內16萬人“摘帽”!


  “脫貧”是160萬鄱陽人民多年來的夙願,“摘帽”是鄱陽縣歷屆黨委政府的共同奮鬥目標。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甩掉“窮帽子”,鄱陽全力做好“時代之問”脫貧攻堅答卷。

6年內16萬人“摘帽”!

  從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強化調度,到13個脫貧摘帽工作組的成立;從實行單位包村、幹部包戶、產業包扶、政府包底、社會包助“五包”脫貧工作法,到堅持優先調配考核權重、優先充實扶貧力量、優先考慮提拔重用、優先安排評先晉級、優先落實幫扶經費“五個”優先原則;從172個縣直單位和上級68個單位與貧困村定點結對,到12369名各級幹部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結對幫扶……


  42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脫貧攻堅思想共識和工作合力得到了空前凝聚。


  “五個”優先激發脫貧動力


  全縣農村貧困人口16.88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4311元——這是2014年擺在鄱陽縣委、縣政府面前的“家底”。面對脫貧攻堅任務重、時間緊、責任大的緊迫形勢,該縣建立“五個”優先激勵機制,橫下一條心,啃下“硬骨頭”。


  優先調配考核權重,讓脫貧攻堅工作“熱起來”。縣直部門、鄉鎮(街道)年度考核中,脫貧攻堅佔到了年度考核分值的70%。


  優先充實扶貧力量,讓脫貧攻堅隊伍“強起來”。全面推行縣鄉村三級幹部結對幫扶全覆蓋,縣級以上選派駐村幹部501名,安排各級結對幫扶幹部12369名。每村配備1名以上扶貧專幹,每個鄉鎮(街道)配備不少於5名的專職扶貧幹部。


  優先考慮提拔重用,讓脫貧攻堅崗位“火起來”。2018年以來,全縣提拔或進一步使用的幹部中,有71.1%來自扶貧一線,極大激發了扶貧幹部工作熱情。


  優先安排評先晉級,讓脫貧攻堅幹部“動起來”。對在結對幫扶目標管理考核中被評為“優秀”等次的黨員幹部,在評優晉級時享有優先權。


  優先落實幫扶經費,讓脫貧攻堅底氣“足起來”。優先為結對幫扶單位統籌安排扶貧經費,併為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安排工作經費、按月給予基本補助。


  “五金”模式煥發脫貧活力


  “分紅了!日子是越過越好咯!”近日,高家嶺鎮龍嶺村貧困戶胡水嬌,在村裡的合作社分紅大會上按下手印領取分紅,不遠處合作社蔬菜大棚裡的小辣椒碧綠喜人……該村是“十三五”貧困村,近年來依託本地蔬菜產業基地優勢,以“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形成了種、銷、勞務、苗種供應、技術服務等產業鏈,吸納貧困戶全程參與。


  扶貧攻堅,最有力的武器是產業,最根本的途徑是發展。有產業支撐,才能從源頭上解決貧困問題、拔掉“窮根”。近年來,該縣積極探索土地出租得租金、小額貸款籌本金、入社出工掙薪金、入股分紅賺股金、產業發展獲獎金的“五金”產業扶貧發展模式,讓貧困戶從產業發展中長期受益。


  伴隨鄉村振興揚帆啟航,產業發展在該縣農村廣闊天地呈現出勃勃生機。在主導產業方面,該縣建成以樂豐鎮、饒豐鎮為核心的3萬畝稻蝦、蓮蝦共作基地,以謝家灘鎮為核心的2萬畝中藥材基地等一批規模化產業扶貧基地。在扶貧特色產業方面,建成了葛根、山羊、蘆筍、肉鴿、火龍果等162個貧困村特色產業基地。


  同時,該縣財政注入“產業扶貧和移民風險”補償金3421.3萬元,截至2019年底全縣累計發放金融扶貧貸款4.16億元,讓脫貧路上“不差錢”。


  文化扶貧提升脫貧智力


  脫貧攻堅不僅需要物質幫扶,還需要精神幫扶。該縣把“富腦袋”擺在與“富口袋”同樣重要的位置,創新開展“扶志、扶德、扶智、扶勤、扶能”的“五扶”精神脫貧法,紮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農村文化大舞臺等陣地建設,全面佔領農村意識形態高地。

6年內16萬人“摘帽”!

  同時,精心打造鄱陽湖龍蝦節、鄱陽湖漁俗文化節、三廟前蓮花節等特色文化節慶品牌,創作《鄱陽精神“五扶”三字經》,開展“倡導全民讀書,打造書香鄱陽”等主題活動及鄱陽好人、脫貧之星等評選活動,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自強自立等美德,增強致富內生動力。

6年內16萬人“摘帽”!

  為了避免“人情枷鎖”妨礙脫貧致富進程,該縣全面打響移風易俗“攻堅戰”,發動群眾廣泛參與村規民約修訂,成立紅白理事會和勸導志願服務隊,對婚喪嫁娶的招待範圍、辦席標準、菸酒檔次等作出明確規定,幫助群眾做好脫貧“加減法”,以移風易俗減負為精準脫貧加力。


  社會扶貧深挖脫貧潛力


  脫貧致富不僅僅是貧困地區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經過多年努力,精準脫貧深入人心,脫貧攻堅已經成為全縣上下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6年內16萬人“摘帽”!

  去年10月17日,在該縣舉辦的扶貧產品展銷會上,消費者們抱著“既買到了好產品,又幫了貧困戶”的心態積極搶購,當天銷售額達2200餘萬元,12家單位簽約購買價值5600餘萬元扶貧農產品。為了進一步穩定扶貧產品銷售渠道,該縣還在商超設立扶貧消費專區,並將相關產品引入線上平臺,打造“永不打烊”的扶貧產品展銷會。

6年內16萬人“摘帽”!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該縣深入開展“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持續引導非公經濟人士加入脫貧攻堅大軍,匯聚攻堅合力,構建起社會扶貧大格局。2018年以來,該縣引導191家企業投入資金2788.524萬元,與162個貧困村進行結對幫扶,實施產業幫扶項目187個、各類農村創業項目37個;發動421家社會組織投入資金360萬元,幫扶貧困群眾1.1萬人次。

6年內16萬人“摘帽”!

  “摘帽只是‘畢業試’、‘達標賽’,對照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今年還要讓剩餘的因病因殘、弱勞、無勞等特殊貧困戶一個不少全部脫貧!”對於鄱陽縣而言,時間的腳步從未停歇,奮鬥的印記清晰可見,全面小康的誓言依然鏗鏘有力!

來源:上饒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