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不敢奢望“報復性消費” 市場期待V型反彈專家預估U型好轉

本報駐外記者聯合報道
隨著全球新冠疫情出現好轉跡象,多國推動解封並鼓勵企業復工、民眾消費。疫情過後,經濟復甦是V型還是U型還是其他趨勢,是各國關注的重點。一方面,市場希望經濟迅速反彈,儘快恢復到疫情暴發前水平,但另一方面,老百姓口袋沒錢或者不敢花錢,讓全球經濟重啟面臨實際困難。目前各國老百姓消費意願如何?各地經濟能否快速恢復?《環球時報》駐外記者進行了調查。


紐約像一座空城
當地時間25日,《環球時報》駐美國記者看到,紐約街頭基本沒什麼人,彷彿成為空城,街頭餐廳和百貨商店基本都已經關門。紐約大部分人此時都傾向於網購,加上美國剛給年收入低於7.5萬美元的成年人發放了1200美元的補助,食品、藥品以及家庭用簡易健身器材等的訂單數量明顯上升,由於需求暴增,很多超市的發貨時間要排到五到七個工作日之後。記者的感受是,美國老百姓普遍有錢就會花,如果不花了,那就是真的沒有錢。
急於重啟美國經濟的總統特朗普,正密切關注每一條有利於重啟的消息。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25日報道,當地時間24日,特朗普在疫情簡報會上稱,蘋果CEO庫克預測美國經濟將會在疫情後呈現“V型”復甦。不過,蘋果方面沒有對特朗普的言論予以回應。
美國《商業內幕》25日稱,V型曲線是更為積極的經濟復甦前景,意味著經濟觸底後迅速反彈。U型復甦則味著經濟將在低點徘徊一段時間,甚至可能長達幾年才會復甦。特朗普的上述表態是在很多專家質疑美國是否能夠V型復甦之後,因為美國正在艱難遏制疫情,失業率屢創歷史新高。
日本經濟進入縮小型循環
而在消費觀念相對比較保守的亞洲國家,記者感受到另外一番情形。在新加坡,記者注意到,當地極為嚴厲的封鎖措施出爐後,民眾除了購買必需品,很少出門。有居民表示,疫情一時半會兒結束不了,要合理使用儲蓄,打持久戰。在中國,民間儲蓄甚至快速增長。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和螞蟻金服集團研究院的報告顯示,一季度有超過一半(50.2%)中國家庭增加儲蓄並減少消費。

新加坡《聯合早報》26日稱,中國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後,一度被寄予厚望的消費行業卻沒如期迎來報復性反彈。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主管王靜文表示,經濟下行造成的一個直接後果是,老百姓收入減少,如果預期收入減少,甚至認為將來會失業,就會把報復性消費的心理收一收,先過平常日子。
日本東洋學園大學教授朱建榮26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日本政府決定給每個國民補助10萬日元,低收入者拿到這筆錢更多用於儲蓄以備未來而不是眼前消費。實際上,安倍內閣2012年以來一直以促進消費帶動物價上升為目標,但至今仍未實現。朱建榮認為,一個大背景是泡沫經濟破裂以後,日本經濟進入少花錢→少投資→發展緩慢→更少花錢→更少投資的縮小型循環。預計這次也很難打破這一循環。
V、U或L型恢復?
“V、U或L型恢復?”德國《焦點》週刊26日稱,專家認為,全球經濟復甦階段可能會出現四種場景:一是V型,可能性約35%。疫情在夏季達到高峰,全球增長可能會在2020年下半年再次恢復,到2021年上半年的增長將達到疫情前水平;二是U型,可能性約35%,經濟低迷但逐漸好轉,恢復時間比V型長;三是L型,可能性約20%,經濟處於停滯,全球保護主義盛行;四是美國經濟崩潰,可能性達到10%,美國重演金融危機,並蔓延到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綜合起來,認為全球經濟會經歷大規模萎縮、U型復甦更為可能的判斷更主流。路透社過去幾周對全球500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全球主要經濟體都會經歷U型復甦。摩根大通高級經濟學家漢森說,各經濟體復甦都會蹣跚前行,直到疫苗研發出來,這意味著多數經濟體都是U型而非V型復甦。
朱建榮認為,日本經濟V型恢復比較難。疫情發生前,日本已進入經濟循環下降階段,疫情使得下行趨勢加速,難以馬上剎住車。當然,朱建榮表示,日本有科技優勢,大企業仍有活力,不會一路下滑,但因為上述內外條件制約,恢復經濟最有可能是漫長的U型。
德國《柏林日報》26日的文章則看好歐洲經濟復甦,認為疫情只是給全球經濟按了暫停鍵,其損害並沒有金融危機等深遠。文章稱,隨著疫情消退,尤其是中國等已步入復甦快車道,歐洲復甦也將明顯提速,進而推動全球經濟快速復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