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市主板公司去年實現淨利3.19萬億元 擬派現近1.03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4月29日晚,滬市主板1500餘家公司年報業績基本出爐,除個別公司外均已披露2019年主要經營業績。今年以來,疫情形勢複雜,全球經濟環境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滬市主板公司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中堅力量,表現如何對市場和投資者信心尤為重要。上交所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滬市主板公司在營業收入、淨利潤、扣非淨利潤以及經營性現金流上均實現正增長,也集中體現了我國經濟所具備的強大韌性,為2020年面對複雜形勢下的攻堅克難提供了巨大的迴旋空間。

優質企業不改藍籌本色

統計顯示,2019年,滬市主板公司紮實主業,穩健經營,整體業績保持了穩中向好的趨勢,共計實現營業收入37.21萬億元,淨利潤3.19萬億元,扣非後淨利潤2.97萬億元,增幅分別為9%、9%和7%,三大業績指標已連續三年實現穩定增長。其中,九成公司實現整體盈利、八成公司主業盈利,盈利基本面未發生變化。1052家公司實現營收增長、783家公司實現淨利增長,678家公司營收淨利雙增長,經營成果可圈可點。

從實體類公司情況看,共計實現營業收入28.98萬億元,同比增長8%;淨利潤1.21萬億元,扣非後淨利潤1.03萬億元,與去年基本持平。實體類公司增速放緩,但經營質量韌性充足,現金流健康,槓桿率穩定。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合計2.59萬億元,同比增長8%,整體資產負債率61.59%,近三年均維持在60%左右。

優質藍籌仍是滬市主板的中流砥柱,國民經濟的實力擔當,上證50公司合計貢獻營業收入19.19萬億元,淨利潤2.17萬億元,同比增長9%和11%;上證180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03萬億元,淨利潤2.70萬億元,同比均增長10%;市值千億以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68萬億元,淨利潤2.42萬億元,同比增長9%和11%。中小市值公司主動應變、積極轉型,業績表現也不乏亮點,市值百億元以下的公司中,約八成五實現盈利,近四成實現營收淨利雙增長。

行業分化適應結構調整

在整體穩中有進的業績中,也難免幾家歡喜幾家憂。行業結構上,超六成行業實現增長,其中基礎消費、工程設備和服務支撐類行業增長較快,如食品飲料、設備製造、信息技術等行業成績喜人,分別實現了17%、49%、63%的增長率。此外,受益於消費需求穩定增長及固定資產投資加碼,房地產、建築行業也表現不錯,淨利潤同比均增長13%。

同時,在“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的背景下,部分行業增速有所放緩,個別行業業績出現下滑。不過,這些企業,也在主動適應結構調整帶來的變化。

重視回報投資者

在“現金為王”的當下,滬市公司仍然延續了重回報、高分紅的優良傳統,持續為投資者注入強心劑,增強其獲得感。數據顯示,2019年滬市主板1517家公司中1000餘家公司在年報中提出了分紅預案,合計擬派現金額近1.03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按以滬市全體公司利潤總額計,分紅比例為32%。派現公司中,773家公司的分紅比例在30%以上,233家公司的分紅比例超過50%。其中,工商銀行的分紅總額最高,達到936.64億元,“兩桶油”、中國平安等21家公司的派現金額在100億元以上。百億市值以下的公司中,有634家公司派現,其中489家公司派現比例超過30%,142家公司的分紅比例超過50%。

值得一提的是,滬市已經形成一批持續穩定回報投資者的群體。1517家公司中,546家公司連續三年的派現比例超過30%,佔比超三成。其中,貴州茅臺、伊利股份、寶鋼股份等94家公司近三年的派現比例均在50%以上。

一季報波動符合預期

年報同期,上市公司的一季報也基本披露。在疫情衝擊下,滬市主板公司一季度業績確實出現較大波動和回調,與預期基本相符。消費類、交運類等行業受影響比較突出,面臨較大的經營困難和壓力。

近期,中央在“六穩”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六保”舉措。資本市場也在新形勢下,不斷優化再融資、併購重組等基礎制度,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不少滬市主板公司已經主動作為,積極利用資本市場化為危機,推動結構優化和產業轉型,不斷夯實經營基礎、提升企業質量。當前,新基建、新消費等領域已逐步發力,釋放出新動能和新活力不斷推進相關行業業績回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