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聖地—煙雨齊雲

道家聖地—煙雨齊雲

第一眼望見齊雲山,它的身姿、氣勢,就讓我看痴了。

山並不甚高,卻峻拔,大氣磅礴。

道家聖地—煙雨齊雲

那年去看休寧中學,胡校長帶我上了學校近旁的齊雲山。

道家聖地—煙雨齊雲

那山位於休寧縣城西15公里處巖前鎮,因“一石插天,直入雲端,與碧雲齊”,故名“齊雲”。

它雖有些名氣,也能與黃山、九華山並稱為中國皖南三大名山,但離黃山太近,被淹沒了光芒。

關於黃山,那句大話怎麼說的來著?叫“黃山歸來不看嶽”。

下了黃山,除非是山迷,或者是對齊雲山有相當的瞭解,否則不會再跑幾十公里來這裡。

就道風仙骨的品相而言,齊雲是絕不遜黃山的。

道家聖地—煙雨齊雲

之前,我對此山一無所知。

道家聖地—煙雨齊雲

行於山上,賞觀其峰巒形態奇特,絕壁斷崖。

山不甚高,其勢卻極有突兀感。

道家聖地—煙雨齊雲

它也是中國道教四大名山之一。

明代嘉靖和萬曆間,江西龍虎山嗣天師正一派張真人祖師三代奉旨駐留齊雲山,建醮祈禱,完善道規,修建道院,香火日盛,漸漸成為江南道教活動中心。

道家聖地—煙雨齊雲

細雨濛濛,煙雲籠罩,山景格外好看了。

道家聖地—煙雨齊雲

小時候看父親作畫,總奇怪那山水空白的留置,看著看著,便習慣了那味道,見滿幅筆墨的作畫,難免會腹誹。

那種審美樣式的薰染,使得我非常直覺的能夠感覺到中國藝術的飄逸和變形的趣味。

沒有畫面的虛實感,便沒有了中國文人畫韻味的根基了。

道家聖地—煙雨齊雲

中國畫的虛實結構的形成,應當是源於自然景觀的視覺效果。

道家聖地—煙雨齊雲

十四世紀的一位明朝畫家王履,在“華山圖冊”序上,寫了一句經典之語:“吾師心,心師目,目師華山。”短短十字,道盡其在繪畫創作過程中的思維轉換過程,由相入念,由念蘊心,由心落相。

道家聖地—煙雨齊雲

創作者行至此一心源層次時,信筆揮灑,無限風光。

山色空濛也好,濃妝淡抹也罷,皆絲絲入扣,渾然天成,淡中有味,濃散靜香。這種境界,用“胸有成竹”的典故去進一步詮釋,也就豁然了。

道家聖地—煙雨齊雲

在齊雲山,親見細雨濛濛中煙雲升騰、籠罩的情形,感覺心目皆師山,便是好畫,那自然原相,勝似所有丹青高手的妙筆了。

道家聖地—煙雨齊雲

看此山此景,即是觀畫讀詩,多一語便是畫蛇添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