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平麻垌白石山,丹霞地貌,一線天,直衝天際

廣西桂平有兩座舉世聞名的大山,一座是佛教聖地西山,另一座是道教聖地白石山。然而,到過桂平的多數人卻只知道有西山,而不知道有白石山。

廣西桂平麻垌白石山,丹霞地貌,一線天,直衝天際

其實在古代白石山與西山齊名。這座被稱之為道教“洞天”的大山,位於廣西桂平市麻垌鎮側,距市區約35公里,是我國南方一座典型的丹霞地質地貌高山,海拔680多米。白石山與西山國家AAAA級景區不同,這裡景色仍然保持著相當古樸的原始風貌,沒有太多商業開發氣息,也沒有太多的景區人工雕琢,就連登山的臺階都是附近居民一步一個臺階用手開琢出來,狹窄處臺階僅有半米之寬,從上往下看驚險萬分,人在其中走有如履薄冰的感覺。其震撼心靈的自然之美,比西山有過之無不及。

廣西桂平麻垌白石山,丹霞地貌,一線天,直衝天際

據《桂平縣誌》、《中國道教洞天福地》、《御訂道教大字典》以及大量有關道書記載:白石山,是道教所尊崇的三十六洞天之一的第二十一洞天,號稱“白石洞天”。白石山又是歷代道教徒的修煉活動,弘道闡教之所。

廣西桂平麻垌白石山,丹霞地貌,一線天,直衝天際

該山以奇形怪狀,異常雄偉壯觀,石峰巒疊,拔地而起,包含顯示了道家所說的“陰陽”之象。尤其白石山兩峰並立,直插雲空,勢如玉筍朝天,山有千年古樹,貌於天然,集“幽、奇、雅、險、靜”於一體。

煉丹灶

廣西桂平麻垌白石山,丹霞地貌,一線天,直衝天際

出壽聖往右行約1裡,有個寬約100餘平方米的巖洞,叫三清巖。巖洞之前有廟宇,內供道教尊奉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道君、太清太上老君等三位神仙,因稱三清觀。洞廳一側有洞穴,寬約1平方米,據說此洞開與北流縣勾漏洞天相通,東晉有名的道家葛洪常由此洞來往兩地煉丹。至今,洞穴旁尚有煉丹灶遺蹟及葛洪塑像。

在白石山麓,可見一道土夯的城牆環繞半山,每隔一二百米有城門與外面相通。這道環山古城牆建於清咸豐年間,即太平天國中期。那時,由廣東天地會首領陳開、李文茂領導的一支起義軍,沿西江而上,攻佔潯州府城,定為秀京,建立了大成國。在此期間,潯州府、桂平縣的地方官員只好跑到白石山,依山憑險,築起城牆,維持其反動統治。從此,這道蜿蜒曲折、有若玉帶的“小長城”,便成了白石山的奇景之一。

在蒼玉峽之上,酷似高懸雲端的一把梯子,因名雲梯,又叫“三十六階”,隱寓“腳踏雲梯上青天”之意。梯凡136階,系在一塊長形巨崖上開鑿而成的石磴,寬約1米,陡而險,足有70度以上的坡度,遊人攀登其上,一種如李白詩中所說的“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的感覺油然而興,膽小者往往望而卻步

廣西桂平麻垌白石山,丹霞地貌,一線天,直衝天際


由雲梯再上數百米,有個大巖洞,洞開廳內有“神仙腳印”,“白石洞天”指的就是這個地方。明代在此建造了接連5間廟宇,叫會仙觀。內供神像數十尊,均精雕細刻,栩栩如生,其中一個臉頰精瘦,雙目炯炯有神,雙肋肋骨歷歷可數,人稱“瘦仙”,可惜現在所有神像已蕩然無存。會仙觀外有會仙亭,相傳有緣份的人,可以在這裡和神仙相會。


白石山以西數里有飛鼠巖。一座石山,兩塊如山大石互相撐持,構成“八”字形的洞口,這就是飛鼠巖。巖的四周丘陵起伏,利於飛鼠棲息活動,巖內洞廳高50餘米,寬30餘米,深20多米,棲息飛鼠數以下萬計,每到傍晚時分,飛鼠成群結隊由洞中飛出覓食,黑壓壓的一大片,在空中形成一朵烏雲,發出類似海濤一樣的巨大響聲,景象常壯觀。

廣西桂平麻垌白石山,丹霞地貌,一線天,直衝天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