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浙江衛視熱播綜藝《天賜的聲音》,又一次被“毒舌”樂評人丁太升推上了風口浪尖。

這一次跟毒舌評委過招的,是創作過多首“KTV金曲”的歌手高進。

節目現場,丁太升十分直白地表達了他對高進音樂的“反感”,直言他的歌聲一出來,讓人不由自主地感慨:哇,好土啊!

丁太升還指出,高進的音樂沒有音樂性、過於有年代感、太具有侷限性,並且認為高進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突破自己。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但高進卻對此不以為然,反問丁太升:那您告訴我什麼樣的音樂洋氣?

丁太升指著導師席中的王力宏,說王力宏的音樂,就是“洋氣”。

高進顯然不認可丁太升的看法。他指出,每個音樂人都有他自身的成長環境,他從小到大都在東北農村長大,而王力宏從小生活在美國洛杉磯,他們的成長基礎不同,所以像什麼R&B之類的音樂類型,他根本做不來。

他還針對丁太升提出了靈魂的拷問:如果從小生活在農村,是不是沒有資格做音樂?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毒舌歸毒舌,可丁太升又不傻。“農村人沒資格做音樂”這麼大個帽子扣過來,他肯定不能戴自己頭上。

他四兩撥千斤,拿二手玫瑰舉例子:這支樂隊跟高進一樣是紮根在東北土壤的,做的東西也是土的,但是他們就把這種土的東西和搖滾樂進行了十分巧妙的結合,音樂性很強。

節目裡丁太升和高進之間的直接交鋒,到此也就告了一段落,而鑑賞團的其他評委也紛紛委婉地表達了一下對高進音樂的一些建議和批評,算是“和稀泥”給和過去了。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就連被丁太升和高進拿來舉例子的“正主”王力宏,也是一句輕飄飄的“高進,我尊重你”。畢竟在圈子裡摸爬滾打這麼多年,“惹一身騷”的事兒王力宏是不願意參與的。

節目播出後,這段爭論引發了網友的大討論,公眾的輿論十分撕裂。

支持高進的人會說:管他土不土,好聽就行!

支持丁太升的人說:土就是土,還不讓人說了?

高進本人從業以來,關於他作品“土味”的質疑聲此起彼伏、從未間斷,但引起這麼大規模的轟動效應和鋪天蓋地的討論,還是頭一遭。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隨著許多負面的評論都湧了上來,高進本人也有些按捺不住,於是他髮長文反駁丁太升,直言丁太升對他有“偏見”,沒有給到他“體面”。說白了,丁太升對他的點評是一種“羞辱”。

而這時,高進的朋友、黑龍江電視臺的主持人周巍,發短視頻痛罵丁太升“惡毒”,還稱高進是“中國最優秀的唱作人”。周巍的出現直接將整個輿情事態推向了高潮。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丁太升在看到周巍盲目吹捧高進的言論後,他也坐不住,於是寫下6400字的雄文《高進是中國最優秀的唱作人——嗎?》,把高進從作品、到品位、甚至到學歷,整個給扒了一遍。

在這篇文章中,丁太升顯然一點沒給高進“體面”,直接從歌曲和絃走向、歌詞文學性、以及歌曲背後代表的文化現象等角度,把高進的作品給“扒”了個底朝天,從多個側面論證了高進的作品為何上不了檯面。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在分析作品的同時,丁太升還直言高進的中央音樂學院的學歷有問題,他放話:“大可以去跟高進自己去求證一下,他是不是上過中央音樂學院。”

高進對這個話題和質疑沒有做回應。此前高進參加《吐槽大會》的時候,王訊也曾吐槽他給小瀋陽寫了一首歌《我叫小瀋陽》,歌詞是“我叫小瀋陽,沈是瀋陽的沈,陽是瀋陽的陽”,這不都是廢話嗎。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你就這個水平,還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的,你這學歷買得太高了!”

其實高進的音樂不是隻有現在才受人質疑,一直以來,對他的音樂的質疑聲都是存在的,只是沒有像現在這樣成為廣泛的公共議題。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去年的一檔名叫《我是唱作人》的網綜,當時高進作為首發歌手被邀請參加節目,但在節目裡,他成為了被抨擊得最厲害的歌手之一。

甚至高進自己都不諱言的說,因為作品土而被“歧視”。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在第一期節目最開始的歌手內投中,高進就被打擊了,因為其他歌手對他的不認可,他在內投中拿到了倒數第一。

陳意涵評價他說:“高進老師唱得很好,但是風格不是我的取向。”

說唱歌手熱狗評價說:“他的歌固然好聽,沒錯,可是你沒有對它有什麼特別的共鳴,擺明就跟你講,我覺得這歌我不喜歡的。”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臺下的評審們也紛紛提出了批評。

比如一位電子音樂製作人,評價說:“高進的作品,說實話就是有些土,但沒有土到點子上。”

一位聲樂老師評價說:“高進的作品比較流於表面。”

還有位電臺主播評價說:“高進的作品,就是如果我在餐廳聽到,可以直接起身走人的那種。”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而高進在那一場,對陣的是先鋒音樂人曾軼可,兩人一個風格通俗,一個風格前衛,天南地北的兩種音樂,讓這場PK顯得格外精彩。

在各路大軍的聯合“抨擊”之下,高進惜敗給曾軼可。

高進本人對這個結果顯然也是難以理解的,他說:“說實話,人家曾軼可的音樂好不好,我覺得也不錯,但這麼多人喜歡搖滾,這個市場被我低估了。”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其實客觀來講,高進的音樂有沒有問題呢?

自然是有的,不然也不可能有這麼多音樂人一起批判他,更有甚者會說出“在餐廳聽到高進的歌直接起身走人”。

但是問題,不在於丁太升所謂的“土”。

音樂固然有土洋之分,但未必土的東西就是不好的。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舉個簡單例子,韓紅老師演唱的《九兒》,是一首具有濃郁本土特色的歌曲,聽這首歌,你能想象到的就是山東農村高粱地的畫面。

這首歌固然“土”,可是有幾個人說這首歌不好呢?又有哪位音樂人說過這首歌藝術價值低了呢?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主題曲,由“陝北清唱王”賀國豐演唱的《神仙擋不住人想人》,整首歌無論是曲調還是演唱,都是陝北地區最純正的“土式”唱法。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可是不知多少觀眾,一聽這首歌就止不住掉淚,也沒有人質疑過它的藝術價值。

說到底,“土”不是錯,“土”的東西玩兒到點子上,照樣可以震撼人心,可以擁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而高進的歌曲之所以受到質疑,就是因為“土”,卻沒有“土”到點兒上。

高進的創作功底和音樂素養受到質疑。作為創作人,基本的樂理知識必然是基本功,那麼高進的樂理基礎如何呢?我們可以從一段對話中看出點端倪。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在《我是唱作人》中,歌手們候場時十分無聊,王源看高進背後有把吉他,就說,老師要不彈個吉他玩玩兒,高進就說自己不會吉他,甚至都不會樂器。

汪蘇瀧聽到這十分疑惑,問:“那老師您用什麼創作呢?”

高進說,“就哼哼”。然後現場一片尷尬的沉默。

高進樂理基礎的匱乏,從他的作品中更是能直觀地反映出。他的歌基本上是聽完上句就能想象到下句的,稍有樂理基礎的人都能扒出,他的歌和絃走向極為簡單且老套。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這樣的歌很上口,因為大家已經聽過了無數相同和絃走向的歌曲,但這也導致了歌曲本身的個性和不可替代性很是匱乏,所以會泯滅掉歌曲的藝術性。

對於每一個有追求的歌曲創作者而言,這種情況都是需要極力避免的。和歌曲旋律的俗套相匹配的,還有高進不夠有文學性、且不夠深入人心的歌詞。

在《天賜的聲音》裡,丁太升認為高進應該向王力宏學習,其實這不太恰當,因為高進在很多人心裡應該算是比較“接地氣”的那一掛,我們就不妨拿主打民謠的朴樹作對比。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高進的作品中,經常會出現在城市中漂泊的煩悶、惆悵情緒。這樣的情緒,朴樹在《達尼亞》中,是這樣表達的:

當今天夕陽西下,

斷腸人柳巷拾煙花,

我已四分五裂,

從此沒有了家,

孤魂野鬼天涯,

永遠也到達不了的船。

高進在《差一步》中,是這樣表達的:

差一步來晚就更換了床單,

差一步為你揮霍所有溫暖,

忙亂地四處挑選,

在夜裡偷偷想念。

哪首歌詞更有文學性、哪首歌詞更深刻地揭發了困頓、惆悵的情感,一目瞭然。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說白了,旋律過於簡單流俗、歌詞過於膚淺,才是高進音樂的弊病所在。

丁太升的批評,最初是因為他有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在裡面。高進明明是一個能夠靠“哼哼”就能創作出高傳唱度作品的音樂天才,為什麼他作品的藝術價值總是沒法突破一下、上一個臺階呢?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想必這樣的惋惜心情,在許多樂迷心中都是存在的。

後來發展成一場轟轟烈烈的“土洋之爭”,在於節目播完之後高進本來只是想找回點面子的,暗戳戳發了一篇“表面上”不點名、實際上直指丁太升的博文。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丁太升是何許人也?大家都知道他在圈子裡以指點江山為己任、不僅是出了名的“毒舌”、他還是個典型的“不怕事多就怕沒事”的主。

高進直接點燃了丁太升胸中的那股“熊熊戰火”。他自己還為這次爭端捋出了一個清晰的時間線。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丁太升受到抨擊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他在音樂圈的地位實在不高、作品也實在不濟,所以當他直挺挺地批判歌手時,大家的第一反應是“這傢伙誰啊、從哪冒出來的、他有什麼資格?”

另一方面,他的評價既缺乏給人留餘地的情商,也缺乏能足夠說服人的邏輯過程。

比如在節目中,他將高進的問題一言以蔽之為一個“土”字,就明顯將“土”和“缺乏藝術價值”兩個概念等同了,這是他邏輯不夠清晰的明顯表現。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而之後他說高進應該向王力宏學習,就更是將兩種完全不同風格的歌手硬生生相提並論,缺乏說服力且有踩一捧一之嫌。

丁太升必然要為他的“毒舌”承擔一定的代價,但是這些他都不在乎。就像他自己所說:在這個汙穢橫行扭曲黑白的時代,認為我是小丑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

但是,無論如何,像這樣的爭論,我還是希望華語樂壇能夠再多一些,畢竟長期的一團和氣,讓我們的音樂市場缺乏態度,平庸甚至濫俗的作品越來越多,從而影響到了整個華語歌壇的生態。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這樣的生態讓不少歌迷都十分痛心,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近兩年口碑高的那些音樂綜藝,比如《我是唱作人》《樂隊的夏天》,節目組都十分鼓勵歌手們和樂迷們大膽講真話、犀利地表達態度,而這樣的表達也受到了越來越多音樂愛好者們的歡迎。

只是這樣的犀利態度,或許暫時還不能讓一般的觀眾所接受。

被“毒舌”推上風口浪尖的高進:把問題扒開來討論,對歌壇是好事

但無論最後爭論的結果是什麼,我都相信,真理是越辯越明的,畢竟華語歌壇已經不難再爛下去了。

只有我們一次又一次把問題扒開了去探討,華語歌壇才能越來越澄明,才會有越來越多真正好的、有個性的、有價值的作品出現,這樣的結局才是大家真正想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