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不轉型,等死,轉型,找死?

實體不轉型,等死,轉型,找死?


1. 傳統實體微商焦慮症

2. 病急亂投醫趟過哪些坑

3. 問題的根源:想法/方法/做法

4. 行動圈:新模式解決微商與實體結合問題

微商給人的感覺,好像是賺錢多,賺錢快,賺錢很容易。為什麼不少實體企業,有一種想介入又不知道如何介入微商的微商焦慮症呢?


人常說,女怕嫁錯郎,人怕入錯行。傳統實體步入微商遇到的最大的坑是哪些呢?


微商的模式那麼多種,讓人眼花繚亂的成功案例那麼多,對於傳統實體而言,哪種姿勢進入這個看著非常性感,又有些迷惑的模式呢?


企業在啟盤前,以及在啟盤後運營中,經常遇到很牛B,有很炫成果的牛人,讓人立刻就有那種想和對方合作,想讓對方幫自己的念頭和衝動,但是如何才知道靠譜不靠譜?是不是真的是可以拿到漂亮的結果呢?


在正式開始分享之前,首先做三個聲明:


第一個聲明,所有的分享內容不管對錯與否,不管是否片面或侷限,僅在能夠給到會友們,引起一些不同的思考,就足矣;


第二個聲明,所有的分享,不針對任何項目,不針對任何服務商;如有相似,純屬巧合,或純屬形似神不似,請勿對號入座;


第三個聲明,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特別期待高人對我的分享給出指正和不同意見的鞭策。


一、傳統實體微商焦慮症


馬雲說過:任何一次商機的到來,都必將經歷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在剛開始的時候,微商是寶媽和屌絲逆襲的經典,很多傳統實體是“看不見”,即使看見,也是不相信,也看不起的。今年3月份各種媒體調侃的“喜提體",比如什麼喜提和諧號,喜提遼寧號,喜提波音737等等,也算是”羨慕嫉妒恨“的酸葡萄心理在作怪。


但是另外一方面,不少實體企業也有著強烈的微商焦慮症,為什麼呢?


第一是,傳統實體的生意,在今年尤其不好做,對於明年的預期也不樂觀,這點相信大家都有非常深的感觸。可是呢,看著微商的生意風生水起,不管真實情況如何,至少是各種報道和消息,收錢的速度和收錢的數量,是讓傳統實體非常羨慕眼饞的。


於是,實體的心態,由“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到了生怕“來不及”。那麼,是不是真的 ”來不及“了呢?所以非常地焦慮。


第二是,看著各種似乎非常成功的案例,所顯示出來的巨大的誘惑,傳統實體紛紛想參與微商分一杯羹。但是怎麼樣設計模式,怎麼找操盤手,怎麼樣組建團隊,怎麼樣深度運營的細節,看著似乎快到嘴的肥肉,卻不知如何正確的下手動嘴。


人常說,選擇比努力重要,那麼在實體轉型的過程中,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呢?所以又是生髮出來各種煩心的焦慮。


第三是,原有的業務模式和業務團隊,尤其是業務思維,與微商的衝突和矛盾。老的存量業務又暫時不能放棄,新業務又不能立刻切入,即使切入後,也面臨雙線作戰的力不從心和衝突。


如何解決存量業務與增量業務的衝突和矛盾呢?能否讓兩者共生共存,甚至能互補成為業務的火箭助推器呢?所以又是更加焦慮


二、病急亂投醫趟過哪些坑


兩類大坑,一個大坑是 “人“錯了,一個大坑是“經”錯了。


第一個大類的坑:人


第一個大類的坑,就是“人”,成也是人,敗也是人。


在團隊培訓中,我們經常會對學員們講一句話,就是“我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這句話同樣完全適用於老闆。


仔細透過一些微商成功的案例來看,似乎是這麼兩種類型的:


第一類是“絕處逢生”


要麼是這些人曾經是沒有太多機會的人,或者準備徹底轉型的,在微商這個領域,背水一戰,全力以赴,聚焦深耕,奮力一博,她就成了。


第二類是“順勢而為”


要麼是這些人曾經厚積薄發,之前就累積了微商所需要的流量資源,或者具備了微商產業的某些關鍵能力,借勢而為,將原有的存量資源和資產,利用微商的模式迅速進行了變現,獲取了更大的收益。


傳統實體的兩大糾結


反觀傳統實體,不是從零開始的,既往的業務或多或少,還是有著一些成功的小驕傲的。但是面對微商這一新的商業形態,則面臨兩大糾結:


第一層是思維模式的糾結


就是說從底層的商業思維上就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和衝突。正如龔文祥老師在《微商思維》這本書開篇就講到了,微商的底層商業邏輯是以“人”為中心;


而不少傳統實體還是言必談自己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優勢等。不是說產品和服務不重要,只是說產品和服務的重要程度是個競爭的標配,不是獨特或獨有的;並且反而要站在以“人”為中心的視角,反過來對既有的產品和服務,進行二次改造。


第二層是過往成功的糾結和衝突


以前的商業沉積,形成了一定現存的商業模式,產品和服務供給體系,公司員工團隊和市場代理渠道;如果徹底轉型微商,與原有的存量資源會形成巨大沖突,好像很難下這個決心。


這意味著有可能是自己淨身出戶,重新創業;如果進行部分元素嫁接,切入點在哪裡,如何切入?


否則,很容易進入下面的三類誤區:


第一類誤區,中長期的美好規劃,採用了短期套利圈錢的模式。


比如最近頗為流行的按區縣賣地盤,上個月在聽江小魚分享時,感觸很深。當時江小魚說,如果想圈錢,那麼就賣地盤;如果想圈人,那麼就送地盤。


賣地盤收錢快,但是買了地盤的人,往往不動;但是如果是這個代理發展了多少個高階代理的數量後,就送地盤的方式,就又解決了貨物下沉的問題,又激活了市場。


第二類誤區,本來可以做好綠葉,去接入別入的資源,融合發展,卻偏偏要做紅花獨領風騷,能力和資源又不匹配微商渠道的秉性,惹得一身騷。


很多傳統企業非常熱衷於啟盤做微商,對此,我個人是不太看好的。因為任何一個生意要做好,終究還是要靠團隊的;而且微商的下半場已進入深度運營為王的階段,整套體系的上盤中盤下盤,都更加精細化更加專業度。即使現在市場上已經做得不錯的微商,也面臨很大的深度運營的困惑。

“往年九、十月都是出貨旺季,現在不管是品牌方、還是OEM/ODM代工廠都比較閒,不少團隊長只剩下光桿司令,這相當反常。”


那麼,又憑什麼能力匹配度,運營團隊尚有很大差距的一個新的微商品牌就能如此樂觀呢。


當然,有一種例外,就是啟盤就只想做幾個月,把身邊或已有的資源收割變現一次,就沒打算跑得再久一些,那你就趕快做吧,做得越快越好,做完就跑。因為這樣的機會,不但可以用於微商,也可以用於資金盤,用於傳銷等。你也不需要學習和了解那麼多深度的什麼流量體系,裂變體系等等,炒作就好了


第三類誤區,本來想去整合市場上的資源為品牌所用,結果沒想到自己成了被別人收割的韭菜。


古人有句話,叫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螳螂就是想啟盤的傳統實體,蟬就是想利用微商模式去整合的市場上的資源,黃雀就是某些用心不良或者能力不符的服務商。


今年出現了大量的,為微商提供各類服務的服務商,數量龐大,良莠不齊。學費是得交,就看你交多少不值得交的。


小小透露一個小秘密,經常我們看到某某傳統實體啟盤業績收了多少款,這個是有某某服務商的功勞,其實最大的功勞,還是傳統實體你們平時的功德好,積累的人脈和資源好,只是服務商幫助你進行了一次變現而已。我們給這些服務商起了一個綽號,叫“遺產收割隊”。


第二個大類的坑:亂取經


國人在經商和日常生活中,經常有個習慣,就是特別喜歡走捷徑,特別喜歡一招致勝。


自古人們就喜歡研究以兵法勝敵,而不是而以武器裝備兵力提升;自古就有終南捷徑的快速成功學;今有人人詬病,卻又不得不,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其中的走後門,託關係辦事。


你會發現,為啥一些騙子總能成功騙到人,只因為被騙的人自覺或不自覺,底層思維上,習慣性地對一個新生事物,經常問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就是這個事情賺錢快不快,賺錢多不多,賺錢難不難。


如果現在你還認為微商是賺錢又多又快還不難,那麼你麻煩了,前方許多高能的“坑”在等你。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你貪嘛,你貪,就會有速效止痛藥賣給你。於是,你就會看到許多一夜竄紅的成功案例,你會聽到某某某兩個月收款幾千萬,甚至你也會現場聽XXX案例的過程詳解。讓你覺得,可以只要學會這一招,就會立刻路路通,賺得盆滿缽滿。


但是,大部分而言,這些都是表象,不少案例確實也是事實,但是從營銷和公關的角度來看,也不排除有些案例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一個佈局而已,在社會學上,這叫“劇場效應”;也許這些案例就是誘餌,釣的就是貪心的你,目的是為了成交你呢。


你看到聽到的不少成功案例雖然是真經,但是這本真經背後的商業邏輯與你相近嗎?這本真經成功的前提要素,你具備嗎?你能適用嗎?


相比較聽那麼多成功的案例,多年的商業經驗讓我知道,聽敗經才是離成功最近的捷徑。最近9月30日段永平公佈了他的成功秘訣,就是不做不對的事,比做對的事更重要。


上週我和咱們觸電會的會員,也是微商導師20強的國宇老師見面時,他為我分享了很多典型失敗案例,讓我收穫頗豐,在此也對國宇老師表示感謝。


好了,我小結一下:病急亂投醫趟過的兩類大坑:一個大坑是“人”錯了,一個大坑是“經”錯了。


三、問題的根源:想法/方法/做法


我經常與朋友分享,萬事成功必有三法。即想法方法和做法,這三個關鍵詞:

想法:是決定性的關鍵性的戰略方向;

方法:是指執行的戰術策略;

做法:是團隊的搭建,團隊的執行力和執行細節。


第一個關鍵詞:想法


安靜下來反覆拷問自己,你準備做這件事情的啟心動念是什麼?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發心很重要,利他還是利已?短期還是長期?為了生存還是為了發展?你的目標市場定位是什麼?是戰略優先,還是邊緣試驗?


你的“想法”和啟心動念,將直接決定你選用的策略和執行團隊的搭建是如何展開的,分為以下三種:


① 靠自己,全力以赴的想法---容易成:


如果你原有的傳統實體對你的束縛較小,你的現存狀況是為了生存,你的啟心動念和想法非常簡單,就是為了活下去,那到也反而簡單,因為你需要全力以赴,你具備知行合一的條件,決策快,執行快,對團隊的依賴弱,你可以按照龔老師的細分市場策略,用微商的戰略和戰術,穩準狠地快速執行,倒也是不復雜的。


② 靠團隊,試一試的想法---也不錯:


如果你原有的傳統實體活得還不錯,讓你捨棄既得利益進行大的變革,你必然是捨不得的。那麼你的啟心動念和想法,就是像中國政府搞經濟特區那樣,組建一個嚐鮮小分隊,選擇願意自我挑戰的領頭人,而不是用指令或招聘的方式選人,先試水微商,學習好的經驗和方法論,比如學習並擁有微商的流量體系,裂變體系等能力。無論微商這個板塊成敗與否,你的傳統實體都會受益。


③ 靠團隊,盡力而為的想法---很麻煩


最麻煩的是,傳統實體那一塊不好也不壞,剪不斷理還亂,割捨不下傳統業務,而且現有團體也暫不具備或不認同底層的微商思維。建議你一定不要那麼快地開始微商新業務,因為所有的執行和取得結果,是要靠團隊的,沒有一個相匹配的團隊,是無法取得好結果的。勸你一定不要走得那麼快,咱們在第四部分的“行動圈”中,再進一步討論吧。


第二個關鍵詞:方法


今年越來越多的實體在頻頻參與微商或社交電商,或送秋波,或深入瞭解,或開始啟盤等等。我們可以看到以下現象:


① 作為供給方


在2017年,為微商提供服務的服務商的數量和質量還很少,而近期圍繞微商生態提供各種服務的服務商的數量越來越多,高質量的服務商越來越多,成體系有結果的服務商也越來越多,良幣開始逐劣幣的好現象開始出現。


② 作為需求方


有關為微商體系提供知識服務的各種培訓,各種線上線下的知識服務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並且願意付費埋單的越來越多。


觸電會作為全中國高端微電商社群,信息和資源的獲取確實是非常非常值得推崇的。我本人也是今年8月11日加入觸電會的,在加入社群的50天時間裡,通過社群的線上資訊,以及線下的會員互動,獲得了大量的有益信息和資源。相信各位同樣加強加快社群的交流和互動,也必然會獲得超值的信息供你決策。


觸電會的會員中,本來就有大量的服務商存在。大家可以向拿到結果的人學習,也可以向服務商學習。但是也要深刻理解一點,所有的成功的,或者貌似成功的信息和方法論,你可以信,但是不要全信。你要多瞭解,多聽,少下結論,不要早做判斷。因為一者別人講的未必都對,二者即使別人講的是100%千真萬確的,但是卻未必適合你。


所以,關於“方法”這兩個字,觸電會很重要,但是你的判斷和選擇最最最重要。


第三個關鍵詞:三個關鍵做法


關鍵做法一:無團隊不啟盤


幾乎所有剛準備佈局微商的品牌,都會首先想到的是找操盤手,找團隊長。如果你只想短線炒作變現,有沒有所謂的操盤手或團隊長,也不重要,讓會銷服務商幫你把你原有的資源收割一遍就閉盤歇業了,也很簡單。


如果你想走得更長久一些,打鐵還得自身硬。絕對不能把別人的腦袋放到自己的肩膀上面。


打鐵還得自身強,好的操盤手可遇不可求。最近啟盤的安慕茵幾個月回款幾千萬,操盤手是咱們觸電會的阿牛,但是安慕茵能巧遇到阿牛這樣的操盤手,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機緣巧合而已。


一者操盤手是稀缺的,二者沒有完美的操盤手。你再想一想,你自己的那家已經成體系成規模的傳統業務的公司,你是不是也想找到一個稱職的總經理,然後你當甩手董事長,你覺得你做到了嗎?你自己擅長的業務尚且找不到,憑什麼完全暫新的新業務就能找到完美稱職的操盤手呢?


如何做到,就是“定戰略,搭班子,帶隊伍”。無團隊,不啟盤。


團隊如何搭建呢?做為一個傳統企業的老闆,搭建隊伍是你的一項最基本的功力,如果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別說微商做不好,你的傳統產業也做不好。如果你的傳統產業無法靠團隊做得好,你又憑什麼說可以靠團隊做好微商呢?


關鍵做法二:善用外腦借力


善於識別優秀的各類服務商,借力他們成熟的經驗和體系和團隊,能夠節省通向成功的時間;因為最大的成本是時間。


無論多麼牛B的外腦,決不能盲信,更不能迷信。當你崇拜某個特別牛的外腦和服務商時,常常你以為你和他的合作故事是羅密歐和朱麗葉般甜蜜,但是你要知道不同的服務商的核心能力是不同的,他能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無法幫你全程。打鐵還得自身硬。


切記切記,再優秀的外腦可以借力,但是不能幫你做到更好的執行力。一切的一切,最終還是迴歸到要靠你的團隊打造,要建立團隊自己的底層商業邏輯和判斷力。


關鍵做法三:無論哪種啟心動念來啟盤,都可以遵循三階段的策略:


先發展後規範

邊發展邊規範

先規範後發展


傳統實體尤其是做的還不錯的一些傳統實體,習慣性會用常規的類同其它部門的管理模式來運營微商。招人,定製度,考勤打卡等等。這是很麻煩的一件事,這就失去了活力和動力。要給特殊政策,讓這個板塊的人,奪命狂奔,殺出一條血路,這個板塊是無法通過KPI考核做出成績的。


好了,我小結一下第三部分---第三部分講得是:問題的根源:想法/方法/做法。


想法:是問自己,你到底是全力以赴,還是試一試,還是盡力而為?


方法:是在觸電會里,多到會所向龔老師請教學習,多向有結果的人學習,多向服務商請教學習。


做法:第一是無團隊不啟盤;第二是善用外腦借力;第三是先發展後規範。


四、行動圈:新模式解決微商與實體結合問題


第一,微商與實體相結合有很多種姿勢;不是所有的實體都適合做微商。


有些可以借鑑微商思維。有些傳統實體本身的業務狀態還是不錯的,可以學習和借鑑微商思維中有益的元素,逐漸引入到現有的實體中。比如首先要引入的就是以人為核心的思維。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次地對企業進行變革。


有些可以借用微商工具和微商的營銷策略。比如:傳統實體店面,可以每一家配備一部營銷手機,進行吸粉和粉絲營銷管理;可以利用贈品的方式,讓老用戶轉發營銷信息到老朋友的朋友圈;等等


有些可以成為供貨商。比如:有些企業的研發和生產實力是強項,那就把自己的專項做長做專。沒有“人”不啟盤,這個“人”,指的是兩個方面,既缺乏操盤的團隊,也缺乏啟盤的種子代理資源和渠道,那就不要去啟盤做微商。


有些可以成為服務商。比如:觸電會的會員中就有大量的服務商,為品牌方提供頂層模式設計,培訓,會銷,旅遊,OEM代工,營銷工具等等各種服務。你也可以。


啟盤微商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這是一項鐵人三項運動,特別考驗你的綜合能力和持續耐久能力,也是一件非常苦B的事情,外人看到的榮耀都是虛幻的光芒。當然想快速圈錢變現的除外。


第二,構建你的行動圈---加入觸電會,破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


不要僅僅通過閱讀公號的各種文章和書籍來了解這個行業,不要侷限通過各種公開會議聆聽行業趨勢。


可以加入觸電會,加入核心玩家的圈子,向有結果的人私聊請教,大會的事情小會辦。


取得真經有三種方式:


一種是悟,相信我,幾乎絕大多數人沒有這個悟性和耐性


一種是慘痛的教訓讓你悟明白,相信你不敢也不願意


最好的一種,是向兩類人學習,一是向有結果取得成績的學習,一是多去向吃過虧的人請教。相信我,這是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


有句古話說得好,見多識廣。你見到的成與敗多了,自然你的分辨力就有了,你的底層思維邏輯和判斷力就逐漸構架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