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农民的脱贫之“战”

在脱贫攻坚中,睢阳区娄店乡围绕着白芦笋种植,着力打造特色种植产业,目前,全乡辐射带动芦笋种植面积达到1万余亩,年创收一亿多元。小小白芦笋,成了引领当地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眼下,娄店乡的白芦笋进入了一年一度的采摘季。一畦畦田垄整齐排列,白芦笋争先恐后探出了头。由于白芦笋生长环境特殊,全株长在地下,整个培育过程不能接触阳光,稍稍长出地面就会变紫变绿。

  白芦笋种植户 刘付清:每天早晨起来扒,5点多一点起来,在扒的时候呢这地上有拱土的都可以采掉了,因为这个芦笋呢不能经太阳晒,晒过以后呢,口感也不好了,收购商呢(收)的价格也便宜,卖不上价格。

  笋农刘付清夫妇一个在前面扒笋,一个在后面封土,动作十分娴熟。两口子从五年前开始种笋,有着丰富的经验,说起这白芦笋的好处来也是如数家珍。

  白芦笋种植户 刘付清:这个白芦笋和其他笋不一样,这个白芦笋它是无公害食品,口感比较好,你看吃着甜丝丝的,没有一点苦头,就这样一剥就可以吃了,甜丝丝的吃着,挺好的。

  白芦笋苗种下之后第二年即可采摘,产量逐年提高,可以连续采摘十来年。每年的四月初开始采摘,周期可以达到90天。

  白芦笋种植户 刘付清:今年可以,今年的收购价格挺贵,现在都收到4块5了,一亩地现在2千斤左右吧,今年我估计我这5亩地(芦笋),可能能卖好几万。

  这边笋农们正忙着采摘,那边收购商们就已经早早地来到了收购点等待收购。

  山东白芦笋收购商 徐霞:今年的笋非常好,笋粗度脆度都非常好,今年笋的产量一直在增高,咱的芦笋主要用于出口方面,做食品加工,主要是出口,今年最多的时候可能要达到六七吨七八吨吧一天的收购量。

  娄店乡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特有的沙质土壤非常适合白芦笋的生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多举并措发展白芦笋特色种植,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睢阳区娄店乡党委书记 贾晓晖:虽然今年芦笋长势喜人,但受疫情影响,销售成了笋农最大的困扰。今年,我们组织引导当地收购商和专业人员对芦笋的生产、管理、销售实行“一体化”服务,搭建线上销售平台,拓宽线下销售渠道,既保证了笋农的利益,也为芦笋产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娄店乡党委、乡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笋小白”“笋小青”通过十余家电商平台已紧俏上线,目前,线上销售非常可观,订单仍在持续增加。

  睢阳区娄店乡线上平台负责人 贾玄玄:我们乡党委政府积极拓宽白芦笋的销售渠道,与淘宝支农宝还有社团等电商微商对接,进行线上销售,一方面提高了咱娄店白芦笋的知名度,另外一方面提高了咱的线上销售量,给笋农增加了收入。

  产业兴则农民富。5年前,刘各庄村村民闫俊民的老伴患上了肺癌,为给老伴治病,全家欠下不少债务。去年,乡里和村里干部免费给他提供了种苗,引导他种植白芦笋,今年他家的白芦笋长势不错,收完这季白芦笋,他也将摘下贫困户的帽子。

  睢阳区刘各庄村村民 闫俊民:日子越来越好过了,这个芦笋又是个大丰收,这个芦笋呢今年又能卖两三万块钱,种的三四亩芦笋,日子越来越好过,明年又准备建两个大棚,国家给建的,准备再种点芦笋。

  今年年初,娄店乡通过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班、免费提供优质芦笋苗等方式,新增芦笋种植面积500多亩。目前,全乡辐射带动芦笋种植面积达到1万余亩,平均亩产3000斤以上,每亩收益1万多元,与同期相比亩产收益高出3000多元,带动了全乡约2000户笋农丰产增收。

  睢阳区娄店乡党委书记 贾晓晖:我们一方面千方百计扩大种植面积、优化种植品种,去年以来已先后投入资金10多万元支持笋农扩大面积、更换品种,保证了产业规模逐年壮大;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深加工企业与收购商、种植户建立深度利益联结机制,把芦笋加工厂搬到娄店,做芦笋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