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寫碑文被批,魯迅的碑文論辭藻不一定比得上他,為何卻被誇

題寫碑文其實是一件挺有面子的事,若不是德高望重,怎麼會有人讓你持筆?但是近現代文人的碑文水平,卻一直是參差不齊的。

餘秋雨寫碑文被批,魯迅的碑文論辭藻不一定比得上他,為何卻被誇

以餘秋雨先生題寫的碑文為例,他最著名的兩篇碑文:一篇是為陝西法門寺題寫的《法門寺碑文》,加一篇是為南京鐘山風景區題寫的《鐘山碑文》。第一篇就不說了,寫得中規中矩,褒貶不一;而第二篇,則惹來一片批評聲,甚至有大教授希望碑文旁邊的雜草快點長,好蓋住它。

餘秋雨寫碑文被批,魯迅的碑文論辭藻不一定比得上他,為何卻被誇

與餘秋雨寫碑文被批不同,當年魯迅的一篇碑文卻感動了不少人,多年來深受大家的喜愛。魯迅先生小說中的文字不一定精煉,但是對於給人題詞寫碑,他可是相當謹慎和惜字如金的。所以魯迅一生就只寫了這麼一篇碑文,名字叫《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大家可以比較一下魯迅和餘秋雨這兩篇碑文:

餘秋雨寫碑文被批,魯迅的碑文論辭藻不一定比得上他,為何卻被誇

餘秋雨寫碑文被批,魯迅的碑文論辭藻不一定比得上他,為何卻被誇

說實話,論華麗辭藻的應用,餘秋雨先生確實是高手,兩篇碑文只要稍加比較,說實話魯迅文章辭藻的華麗程度還比不上餘秋雨。但為何大家對兩個碑文的態度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原因有三:

首先,魯迅寫這篇碑文沒有任何功利心,碑文背後的事更是令人動容。魯迅文章題目中提到的這位曹先生,名叫曹植甫,在當時只是一個沒什麼名氣的山區老教授。曹老先生20歲中進士,他看不慣清末朝廷的腐朽,立志通過教書改變山區文化落後的局面。到1934年,曹老先生過65歲大壽時,他已經在河南盧氏縣山區教了45年書,可謂桃李滿天下了。曹老先生的兒子名叫曹靖華,是魯迅先生的學生,他把父親的事和魯迅一說,想請魯迅寫篇教澤碑文為父親慶祝大壽。本來不抱多大希望,沒想到魯迅真的答應了,於是就有了此文。

餘秋雨寫碑文被批,魯迅的碑文論辭藻不一定比得上他,為何卻被誇

其次,雖然魯迅碑文的辭藻並不華麗,但是在字句的精準度上,卻遠勝於餘秋雨。餘秋雨的作品會被批,很大原因就在於詞句空洞,華麗的辭藻無法落到實處,而且古文與白話文相夾雜,確實不倫不類。但魯迅的文章卻句句記錄曹先生的生平,通篇以古文寫就,每句都是實寫,言之有物。這其實就是二者在文風上的不同。

再次,魯迅文章中不但體現了他對曹老先生極大的尊重,也闡明瞭自己的教育觀。為人物立寫碑文和為景區寫碑文,誇讚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誇誇詞”的字裡行間能否看出題碑者自己的見解,能否誇到讀者心坎裡,這才是最重要的。魯迅先生的文章中,極少用到溢美之詞,但他對曹老的推崇卻藏在了字裡行間,這就是筆力的問題。

餘秋雨寫碑文被批,魯迅的碑文論辭藻不一定比得上他,為何卻被誇

在筆者看來,餘秋雨的碑文其實寫得也是不錯的,至少也沒有到需要讓雜草掩蓋的程度,但與魯迅的作品一筆,確實是高下立判了。為名人和景區題寫碑文,近些年在文壇一直十分盛行,但是很多人題出來的作品都無法讓讀者們滿意。或許我們的文壇巨匠們,真的應該好好讀一讀魯迅這篇文。

如今,魯迅先生為曹老題的這篇碑文立在盧氏五里川中學的校園內,若是有機會大家可以親自去看一看,相信會和筆者一樣感觸頗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