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絕經後婦女雄激素水平對體內脂肪分佈的影響


早期絕經後婦女雄激素水平對體內脂肪分佈的影響


圍經期是婦女絕經的前後時間,也是婦科疾病的高發年齡階段,在此期間患者體內雄激素水平會發生嚴重的波動,系統功能也會出現異常,導致各臟器衰變及相關器官協調性下降。據臨床資料顯示更年期綜合徵的產生多半伴隨著體內脂肪水平的升高,婦女絕經後體脂趨於上半身型分佈,所以內臟型肥胖可能與雄激素水平相對升高有密切聯繫

據研究表明女性體內的脂肪細胞數明顯高於男性體內脂肪細胞數,並且雌激素也參與脂肪的合成,尤其進入青春期的女性體內脂肪含量明顯上升,所以體內脂肪的分佈與性別有很大差異。臨床利用X線法對絕經前和絕經後婦女體內脂肪含量做過檢測,結果表明絕經期後女性身體脂肪含量多聚集於上半身,尤其腹部脂肪含量明顯升高,出現中心性肥胖的分佈,更年期婦女卵巢功能慢慢衰退,體內激素水平紊亂,出現代謝失常的情況,而脂肪代謝失常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子,這就解釋了為什麼60多歲以前女性心血管等代謝綜合徵的發病率明顯低於男性,在60歲以後發病率顯著上升,已經高於年齡相近的男性。

早期絕經後婦女雄激素水平對體內脂肪分佈的影響


臨床通常把T/L≥1.0作為上半身脂肪肥胖的判定標準。無論BMI是否正常,均存在脂肪在上半身聚集的現象,而BMI值大的分佈越明顯。據脂肪測試發現絕經後年數與婦女體內脂肪量、總脂肪含量、腹部脂肪含量有相關性。

女性進入絕經期後雌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合成的前體主要是雌酮,所以影響到E2/E1使其下降。證明超重有過多的脂肪轉化為芳香化合物,有利於雌酮的形成,外周有較高的雌激素轉化水平。

進入圍經期婦女會適當服用雌激素替代品,但目前研究並未發現雌激素治療對婦女體內的脂肪分佈及其含量產生明顯作用,所以雌激素變化水平並不是影響絕經後婦女體內脂肪變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發現經期過度期遊離睪酮水平由於性激素結合蛋白的下降會有輕度的上升趨勢,但總體睪酮水平沒有明顯變化。提示遊離睪酮指數與脂肪的中心型分佈有關,臨床上男性中心型肥胖小於女性也可以證實這一點。

早期絕經後婦女雄激素水平對體內脂肪分佈的影響


近年來研究發現,圍絕經期女性體內睪酮指數基本穩定,激素結合蛋白降低及遊離睪酮水平受到影響而上升,卵巢分泌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顯著下降,使得雄激素水平相對升高,而性激素結合蛋白與內臟脂肪含量呈現負相關。所以絕經後婦女體內的脂肪聚集,導致肥胖的發生可能與女性性激素結合蛋白的下降及遊離睪酮指數上升有關。因此女性絕經後雄激素的變化可能通過影響婦女體內脂肪的中心型分佈而與心血管等代謝疾病發生相關,至於雄激素變化直接與脂肪變化水平的相關性,還需要臨床進一步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