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七號”為何如此引人注目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全民抗擊疫情的背景之下,一條新聞,迅速吸引我們的眼球:“16日21時34分,在我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了長征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這次的主角,長征七號為何如此吸引媒體的關注。讓我們一起探究其中的原因,同時也是我們事業單位備考中的重要時事新聞,也有助於瞭解我國航天計劃。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英文縮寫:CZ-7,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正在研製的一款新型液體燃料運載火箭(固體燃料運載火箭為長征十一號)。其研製的前身是中國的王牌火箭長征二號F換型運載火箭。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研製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而發射貨運飛船而全新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在整體結構上採用“兩級半”構型,箭體總長53.1米,芯級直徑3.35米,捆綁4個直徑2.25米的助推器也是目前長征系列中助推器較長的一款。其運載能力在現役中國火箭家族中屬於前列,僅次於中國的“胖五-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地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不低於13.5噸,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容量為5.5噸。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在研發過程中應用新技術96項比例超70%,其中重大關鍵技術12項,其次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採用採用數字化手段,也是我國第一枚數字化火箭。其顯著特徵就是從以前的紙質圖紙,變成的現在的3D全真模擬。在整個火箭的製作過程中,可以實現一鍵式製造,大大降低到了製造成本。提高了質量和效率。同時在燃料方面使用液氧煤油其燃料無毒無汙染,火箭燃料加註可停放24小時。同時在整個設計過程中為應對海南可能突發的天氣情況,可以抵抗8級大風。

長征七號自2016年首飛成功後。正在逐步取代現在正在服役的長征二號、三號、四號等火箭,填補中國中型運載火箭的空白,也是中國最先進的中型運載火箭,同時這次發射任務,發射的是一枚“技術驗證衛星-6”衛星,也是一顆中國歷史從來沒有過的衛星。

雖然本次發射任務失敗,但是我們相信經過我們科學家的不懈努力,我們終能找到本次失敗的原因,並且將其修正後再次發射,那時我們的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會像長征五號一樣再次一飛沖天,實現中華民族的航天夢。

文/淮安就業人才網(hajyrc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