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療和化療有什麼區別?兩者可以同時進行嗎?

靶向治療和化療有什麼區別?兩者可以同時進行嗎?

大家聽說過腫瘤的“靶向治療”,什麼是靶向治療,它和化療一樣嗎?這個問題經常困擾很多有靶向治療可能的患者.

總的來說靶向治療是瞄準了癌細胞失控的原因(基因突變),針對這類變異的基因來設計相應治療藥物,將這些基因打回原形,阻止它幹壞事,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發展的目的。

分子靶向治療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該位點可以是腫瘤細胞內部的一個蛋白質分子,也可以是一個基因片段),來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藥物進入體內會特異地選擇致癌位點相結合而發生作用,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療又被稱為“生物導彈”。而化療就是用一些有殺滅細胞活性的藥物殺死癌細胞,因為生長活躍的細胞通常對這種藥物比較敏感,而腫瘤細胞正在體內瘋狂地生長,所以化療藥物對治療腫瘤有作用。因此,靶向治療和化療不是一回事,靶向治療也不屬於化療。

靶向治療,從字面上就很容易理解,就像打靶一樣可以更準確地瞄準腫瘤細胞。因為腫瘤細胞的表面會有一些特異性的標記蛋白,這些蛋白質在正常的細胞內是沒有的,這樣腫瘤細胞更容易被藥物識別並被殺死。比如在腸癌治療中的西妥昔單抗,藥物可以瞄準一種叫作EGFR的蛋白質;再比如用於乳腺癌治療的曲妥珠單抗(赫賽汀),這種藥物可以瞄準一種叫作Her—2的蛋白質。

除了上面提到的抗體性質的靶向治療,還有一類比較重要的小分子抑制劑,比如肺癌治療中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厄洛替尼(特羅凱)、吉非替尼(易瑞沙)、埃克替尼(凱美納)、奧西替尼(泰瑞莎)等,再比如腎癌治療中常用的蘋果酸舒尼替尼(索坦)、索拉菲尼(多吉美)等。這些藥物可針對某些信號分子靶向性地發揮抑制作用,阻斷腫瘤細胞或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遷移,從而實現抗腫瘤的目的。

因此在使用靶向藥物時,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靶子”,針對這個“靶子”生產合適的藥物,再從眾多的腫瘤患者中篩選出合適使用這種藥物的人。當然不是每位患者都適合使用靶向治療,有些患者的癌細胞沒有靶標或者有的特殊人群並不能從靶向治療中獲益,就不適合進行靶向治療。

因為靶向治療專門打擊特異性的腫瘤細胞,因此它的副作用一般比化療藥小一些,並且和化療的副作用呈現不同的表現。比如靶向治療常會出現皮疹、噁心、嘔吐、腹瀉、用藥後疲憊、過敏反應等,較少出現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上面說的副作用是很多靶向藥物的一般特點,每種藥物還會有自身特點,比如曲妥珠單抗會對心臟功能有一定損害等。

相比靶向藥物,化療的副作用要大一點,就化療藥物副作用大這個問題,現在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可以選擇抗腫瘤中藥像人參皂苷R g3用於輔助治療,研究發現人參皂苷r g3在輔助化療的過程中擁有幫助患者提高免疫力,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和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的作用。

靶向治療與化療在腫瘤治療中是什麼關係,可以一起使用嗎?這個需要具體看是什麼靶向藥物。分子靶向藥物多是在化療的基礎上提高療效,部分藥物亦可單獨使用,比如一般情況下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常單獨使用,部分患者可與化療間插使用;治療胃腸間質瘤的靶向藥物伊馬替尼單獨使用。而部分單抗藥物常與化療聯用,比如結直腸癌治療中FOLFOX或FOLFIRI化療方案與西妥昔單抗、貝伐珠單抗聯用,且聯用較單用化療患者生存期更長。

大家都知道癌症有分期,一般都是按照早中晚來簡單的區分癌症的輕重,但是也有部分病友搞不清楚如何詳細的來判斷區分自己的肺癌分期,那麼根據肺癌病理結果TNM的分期標準就可以判斷屬於肺癌幾期,其他癌症同樣如此,都有對應的分期標準可供參考。

國際抗癌聯盟(UICC)最新版肺癌TNM分期標準於2017年1月頒佈實施。這是全球肺癌研究和治療領域的一件大事,它是推動新一輪肺癌診斷和治療發展的重要的指導性文件。上一版是2009年頒佈的第七版TNM分期,2017年頒佈的是第八版TNM分期,時隔了8年。現在如果還繼續參照舊版的分期標準,會暴露一些問題,可能會影響診斷和治療。新標準所採納的數據來自於16個國家的35個數據庫,包含了自1999~2010年間94708例肺癌病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