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倉區:消費扶貧帶火西山土黑豬肉

寶雞市陳倉區西山地區屬於深度貧困地區,涵蓋了全區80%的貧困人口,受地理條件限制,當地群眾生產的農特產品由於銷路不暢,一直處於“養在深閨無人識”的狀態。加之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產品滯銷、務工受阻等問題為貧困戶脫貧致富帶來新的挑戰。為了破除疫情影響,同時打破傳統線下批發零售“耗時耗力還賣不上好價錢”的現實問題,著力解決扶貧產品銷售渠道窄、儲存難度大等問題,真正將貧困群眾的勞動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收益,陳倉區於3月13日全面開啟消費扶貧展銷活動,並於每週五下午在區政府北廣場定期舉行,極大地調動了社會各界參與消費扶貧的積極性。在各大紙媒、網絡等載體的宣傳報道下,大大提高了西山農特產品的知名度,實現了扶貧產品與市場需求的精準對接。

陳倉區:消費扶貧帶火西山土黑豬肉

展銷會上人頭攢動,黑木耳、花椒、核桃、土蜂蜜、黑豬肉等扶貧農特產品不斷“吸粉”。其中最讓其他商家“眼紅”的就是被人裡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洩不通的拓石鎮展銷點。在這裡我們看到的“帶貨王”張小彥,除了是寶雞市陳倉區騰昇合作社的理事長,還有“致富標兵”“返鄉創業帶頭人”“青春助力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19年度寶雞市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等身份。多年來主要從事土黑豬、土雞、山羊、肉牛的養殖與銷售,脫貧攻堅開始後,積極響應政策號召,2016年為拓石鎮西溝村、東溝村、胡店村21戶貧困戶免費發放土黑豬苗63頭,帶動貧困人口80餘人增收;2017年以來,合作社採取為貧困戶代養土黑豬,年底分紅的模式,使貧困戶零風險坐地當股東,累計帶動373戶貧困戶增收。

張小彥主要用玉米、糠、麩皮、豆粕、瓜果菜葉等飼養土黑豬,不添加任何藥劑,每天山坡放養8小時以上,養殖的土黑豬肌肉脂肪含量高,肉質鮮美不油膩,營養豐富,含澱粉酶是其他肉質的2-30倍,不飽和脂肪酸和抗自由基成份以及18種氨基酸和礦物質含量均高於其它豬肉。因肉質品質好、價位理想,土黑豬肉在每週五的展銷會都會迎來一批又一批的“回頭客”,不到半天的時間就將300餘斤的黑豬肉售罄,日銷售額突破萬元。

陳倉區:消費扶貧帶火西山土黑豬肉

陳倉區:消費扶貧帶火西山土黑豬肉

正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回頭客”們的廣泛宣傳下,張小彥註冊的方山原牌土黑豬肉不僅出村進了城,還迎來了不少寶雞市、西安市有意有長期合作的“新客戶”,其中西安七號茶館在上週展銷會上購買近200斤豬肉後,便與張小彥簽訂了長期訂購合同;一個西安的顧客在一次性購買110斤黑豬肉後表示豬肉品質非常好,定於近期簽訂長期訂購合同。

為了撬動更多社會資源,探索農特產品產、供、銷“一站式”發展模式,帶動扶貧產品可持續銷售,為貧困戶帶來源源不斷的穩定增收,張小彥與西安翻譯學院簽訂產品訂購合同,2天配送一次,每次1000餘斤,銷售額突破3.5萬元。同時和多家電商平臺達成合作意向,通過電商平臺將方山原農家黑豬肉銷往全國,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的良好格局。

陳倉區:消費扶貧帶火西山土黑豬肉

陳倉區:消費扶貧帶火西山土黑豬肉

面對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張小彥在多次考察市場後,決定延伸豬肉熟食加工產業鏈,有效提升產品附加值。通過引進西山老師傅傳統精緻手藝,科學精選秦嶺多種柏樹木材燻烤,融合多種香味,採用新工藝打造安全、健康、美味的農家臊子和熏製臘肉,在展銷會上深受大眾喜愛,日均銷售500餘盒,銷售額突破5000元。在陳倉區消費扶貧的助推下,西山農特產品“產-供-銷”模式日漸向好,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從中受益。


編輯 文婷 怡冬

審核 文婷

來源 寶雞市陳倉區扶貧辦 寶雞經濟廣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