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都挺好》最近頻頻上熱搜,可以說這部電視劇演繹了上億萬原生中國家庭的剪影,讓所有人都看到了原生家庭對於孩子幼小心靈的傷害能力的強大,更是有許多人無數次在深夜為蘇明玉哭泣,對她的遭遇感同身受,還有人痛恨著蘇家三個男人的糟糕。
但是這部電視劇更是道出了事實就是:父母養育孩子是無私的,卻在某種意義上暗含了很多期望,差別化的對待和塑造子女的人格,使人不斷付出代價。
這樣也使得主人公明玉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讀書比不過大哥,會說話比不過二哥,在蘇母眼中,她只要不費事不費錢就好,18歲以後就再也不用增加負擔,一直處於被忽略的位置,她只能壓抑自己的需求,逃離沒有立足之地的家,在二十歲後她變成了職場金領,雷厲風行的背後,卻是一顆被傷透了的心。
而蘇家的大兒子明哲卻一直處於愚孝狀態,這樣更是使蘇大強一有事就給大哥打電話的原因了,給父親買三房、請保姆,實際上連付兩房首付的實力都不夠,還拿出“嫁給我就要跟我吃苦”的思想來說服妻子。
而二兒子明成更是一個媽寶男了,當蘇大強拿出了這些年的賬本,蘇明成原形畢露,連他妻子朱麗都感到無地自容,可蘇明成毫不在乎。失去母親這座靠山,他猶如離開了溫室:不僅無法真正承擔養老責任,一出問題還擅長把責任推給別人。
就在最近,知名心理專家胡慎之也對於原生家庭的理解做出了表示,人在一生中,受原生家庭影響最深的大概就是少年和青年時期,那段時間帶給一個人的東西會影響他的未來選擇,以及整個人生走向,還會進行代際傳承。如果原生家庭是充滿愛的,那孩子就有可能成長為一個陽光、自信、上進,有責任能擔當的人。這就是很多人說“我不想成為父母那樣的人,最終卻越來越像父母”的原因。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我們也不是完美的子女。對此,專家分析說,中國父母和子女的關係總有些擰巴,要麼彼此之間感受不到愛,要麼有愛卻不知該如何表達。事實上,父母存在的意義其實不是給予孩子舒適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你想到自己有父母的時候,內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
最終專家更是表示到了,對於原生家庭不好的因素,我們可能不需要原諒,但不必怨恨,更要學會放下,試著和解。等到我們為人父母時,要多進行自我覺察,修正自己的行為模式,營造健康的原生家庭,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比如夫妻恩愛、精誠合作,在家庭教育中承擔不同的角色,尊重、關愛自己的孩子,把那些曾經虧欠自己的,用一種更恰當、更溫和的方式補償回來。
可以說《都挺好》這部劇帶火了原生家庭的最新概念,也讓更多的原生家庭注意到了孩子的培養和教育能力,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呢?不知道大家對於這件事情有什麼意見和見解麼?歡迎在留言區進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