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六点半,接着来诵读,今天是苏轼先生的得意之作《定风波》

搭配音频效果更佳


莫听穿林打叶声.mp35:43

来自应龙的少儿国学聚落


晨间六点半,接着来诵读,今天是苏轼先生的得意之作《定风波》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shì]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xíng]皆狼狈,余独不觉,已[yǐ]而遂[suì]晴,故作此词。

晨间六点半,接着来诵读,今天是苏轼先生的得意之作《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xiào]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suō]烟雨任平生。

[liào][qiào]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xiāo][sè]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诗的译文是: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晨间六点半,接着来诵读,今天是苏轼先生的得意之作《定风波》


前面的“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这一句是这首词的引言,诗人用来表述创作的思路和原因。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这首词,明面上诗人描写的是眼前所经历的一次途中逢雨,实际上诗人的创作是大有深意的,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莫听穿林打叶声”,这个穿林打叶声明面上看起来说的是雨滴,实际上诗人想说的是那些针对他的闲言碎语,听那些闲言碎语干什么?不如吟啸且徐行;哪怕诗人现在竹杖芒鞋又如何?不如一蓑烟雨任平生。

诗人这首词的词义与陶渊明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意境很是接近,何必在意别人说什么?过好我们自己的一生才是。

所以我们在朗诵这首词的时候,需要使用豁达、潇洒的情感进行,接下来,让我们来试试: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shì]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xíng]皆狼狈,余独不觉,已[yǐ]而遂[suì]晴,故作此词。

晨间六点半,接着来诵读,今天是苏轼先生的得意之作《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xiào]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suō]烟雨任平生。

[liào][qiào]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xiāo][sè]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