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海洋生物链顶端的生物,海洋的宠儿——蛇颈龙家族

远古时期,在广阔无边深蓝色的海面上,栖息着无数庞大的巨兽,巨兽有着长长的脖子,简短的四鳍,它们或悠闲地戏水,或摇动着前后鳍,伸长脖子捕食鱼类,或与其他巨型生物竞争,吼声震天,或三三两两聚在起玩要,或试着跳跃出海面,如同蓝色珠宝在熠熠发光,与周围的环境交相辉映,宛如一幅如入其境地的绝美山水画。在蛇颈龙生活的中生代,蛇颈龙可谓是历史上最为华丽的海洋霸主之一。在漫长的岁月中,蛇颈龙也在不断地进化,不断地出现新的品种。

位居海洋生物链顶端的生物,海洋的宠儿——蛇颈龙家族

早期蛇颈龙——桨龙

19世纪末,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具奇特的蛇颈龙化石,经过检测发现,其形成于距今约2.1亿年前,那时正好属于三叠统最晚期,古生物学家认为蛇颈龙是采用划桨的方式来游泳的,因而为其取名为桨龙。桨龙的出现很少,属于早期蛇颈龙,但是生物学家在研究时发现,其身体结构比后期的一些蛇颈龙身体结构要完善得多,也就是说在桨龙前,还有更为原始的蛇颈龙。古生物学家在对它进行归类时,发现由于其特征还不是很明显,很难对它进行分类。后来,只好将其归为蛇颈龙早期的原始品种。蛇颈龙科的分类有些混乱,在科研上,凡是对其分类不太清楚的就将其命名为某某种类,这样一来,导致蛇颈龙科分类很繁琐,也杂乱不堪。

位居海洋生物链顶端的生物,海洋的宠儿——蛇颈龙家族

桨龙化石

迷你蛇颈龙——隐锁龙

隐锁龙主要生活在欧洲等地区,长约3-4米,是一种小型的蛇颈龙,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锁骨非常小,如果是从骨骼下部往上看根本就看不到它的锁骨,故而得名。目前已经发现了大量的隐锁龙化石从中可以看到,它有个非常大的特征,那就是口部长着密密麻麻细长而锋利的牙齿,有生物学家数了下,其数量在100颗左右,全都是向外突出,在光线很弱的深海区,这一排闪亮的牙齿很惹人注目,也很有威慑力。事实上,这些牙齿并不坚固,或者说并没有那么锋利,是无法用来大力撕咬猎物的,所以说,这些牙齿只是外观上看起来很唬人罢了,可以用它来威慑敌人。

由于牙齿不能太过用力,古生物学家猜测其捕获食物的方式应该跟鲸鱼相似,"滤食",即张开大嘴,连同海水、鱼类、软体动物等都吞进口中,然后将海水排出,只剩下鱼类和软体动物等食物。隐锁龙被命名是在1892年,隐锁龙科的建立是在1925年,此类龙科生物共同点有:脖子很长,颌上牙齿很多,但是都不怎么坚固,只能以软体生物和小型鱼类等为食。

位居海洋生物链顶端的生物,海洋的宠儿——蛇颈龙家族

侏罗纪晚期的代表——海鳗龙

在侏罗纪晚期隐锁龙达到了最辉煌时期,当时同样较为繁荣的还有海鳗龙。海鳗龙的身形也不是很大,长约5米,其中脖子长度几乎占体长的半,躯干部圆滚滚的,尾巴很短,有4个,能灵活地在海水中游泳,也能在陆上爬行,是典型的两栖生物,其生活方式和海豹、海象等很相似,常常在浅海区游泳、玩耍,仰起脖子,便能够查看四周的食物,一旦发现不远处有软体生物或者鱼类,则会速度地潜入水中,然后悄悄靠近食物目标,猛地扑上去,袭击、咬住猎物。海鳗龙的脖子很长,而且在水中能够灵活运动,但是它游泳速度却不是很快,因而在捕食上更多地采用突袭方式。

位居海洋生物链顶端的生物,海洋的宠儿——蛇颈龙家族

薄片龙科代表——轰龙

轰龙是薄片龙科中最早的品种之一,其名字的来源与澳大利亚的一个传说有关。据说在澳大利亚有很多土著,土著中流传这样一个说法,说在某海岸住着一个非常大的怪兽,它出现时总会伴有轰隆隆的声音,浪花翻滚,海水翻腾,声音像雷声似的震撼。科学家便根据它出现时的声音取名为轰龙。轰龙生活在白垩世的早期,相对更为世人熟知的薄片龙,要早5000万年,可以说是较为原始的薄片龙品种,它的出现引起了古生物学家们的热情,他们纷纷投入研究轰龙的计划中,并发现轰龙的颈椎长度大于宽度,已经开始彰显后期大脖子的特征。

虽然生存的年代很早,但是其身体结构有些方面甚至比后期进化后的薄片龙要好很多,这是因为其进化方式。在不同的环境中,器官会主动选择最适合目前环境的进化方向,所以到后期,薄片龙科的种类很多。1960年就有古生物学家发现了轰龙化石,但是这具化石并不完整,尤其是其头骨部分残缺不全。直到1982年,古生物学家发现一具较为完整的轰龙头骨,这个发现意义重大,古生物学家可以不用像以往那样,只是根据蛇项龙的特征来猜测其头骨部分,头骨化石的发现可以进一步完善其知识。

位居海洋生物链顶端的生物,海洋的宠儿——蛇颈龙家族

最后的蛇颈龙——薄片龙

薄片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蛇颈龙品种,它大名鼎鼎,人们在说蛇颈龙时,通常指的就是薄片龙,它几乎是蛇颈龙进化后期最为完美的代表。海片龙脖子很长,占体长的一半左右,与长颈鹿相似,长脖子有个好处,就是可以远远地查看猎物,然后选择恰当的时机突然发动攻击。事实上,薄片龙只能以这种方式来捕获食物,因为它的颈部灵活性非常差,而且它的头部非常小,又不能捕提大型猎物,只能采用这种方式捕获一些小鱼或者软体生物类的食物,体长一般可达12米。

薄片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距今约8000万年,是当时地球上的一大景观。生物学家在其胃部发现了胃石。石头的作用是磨碎食物,辅助消化。它终生生活在水中,游泳速度不算快,靠脖子、四鳍来改变方向。薄片龙脑袋小,牙齿锋利,尾巴和脖子都很细长。为了繁衍后代,薄片龙常常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寻找伴侣,寻找产地,有古生物学家认为,薄片龙会照顾幼崽,直到它们能够自力更生为止。

位居海洋生物链顶端的生物,海洋的宠儿——蛇颈龙家族

结语

蛇颈龙就像是海洋的宠儿,在其生存着一亿多年中,始终位居海洋生物链的顶端,是海洋中最优秀的掠食者。它们驰骋在海洋中,勇往直前的形象深深影响着人们,哪怕它们已灭绝了8000万年,人们至今仍在怀念其风姿绝伦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