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贤的倔强,对抗快餐文化,长镜头中的《刺客聂隐娘》

2015年5月24日晚,侯孝贤导演凭借电影《刺客聂隐娘》获得第68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瞬间就刮起了一阵“侯孝贤风”。影片《刺客聂隐娘》也被观众从各种角度审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影片的评价较为两极分化,喜欢的人极度赞扬,不喜欢的人认为无趣,然而是什么元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

侯孝贤的倔强,对抗快餐文化,长镜头中的《刺客聂隐娘》

侯孝贤的倔强,对抗快餐文化,长镜头中的《刺客聂隐娘》

在影片的一开始就出现了提示性的字幕,“八世纪中叶,唐帝国日益衰微……其中最强的是魏博”。这种明显带有侯孝贤导演标记的字幕似乎在告诉着每一位观影者,侯孝贤还是侯孝贤,每部作品都可以从中看到他的特色在宣示着主权。尽管这种字幕提示并不是那样的讨好,甚至有时候它会破坏作品的神秘感,使观众被先入为主的思想所干扰,但侯孝贤却乐此不疲,或许在他看来,用人物与情节来告诉观众一个故事远不及客观事实的陈述来的清晰明了。

《刺客聂隐娘》似乎是快餐文化下的反抗。观众大多数倾心的影片要么有曲折的故事情节,要么搞怪无下限,要么就顺应人们心理类似打回忆青春的牌,要么就得在演员上下功夫,请各种小鲜肉撑场面……

侯孝贤的倔强,对抗快餐文化,长镜头中的《刺客聂隐娘》

然而,这部电影却讲述了一个平淡的故事,取材于唐代短篇小说集《传奇》里的一篇,聂隐娘幼时被道姑带走训练成一个武功高强的女侠,接受了师命去杀掉青梅竹马的表兄田季安,深思熟虑后聂隐娘没有完成这个刺杀任务,最终飘然远去。

侯孝贤的倔强,对抗快餐文化,长镜头中的《刺客聂隐娘》

侯孝贤的倔强,对抗快餐文化,长镜头中的《刺客聂隐娘》

侯孝贤的倔强,对抗快餐文化,长镜头中的《刺客聂隐娘》

这个故事本身的吸引力不是很强,再加上人物的动机多为心理变化,很难用跌宕起伏的情节表现出来。更为重要的是,侯孝贤用大量的长镜头在宣示主权的同时,让一大批渴望看精彩的武侠大片的观众大失所望。可以说,导演不是在“拍电影”,而是在“讲述”一个遥远古老的故事,真实地“再现”,铺开画轴,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水墨山水画,画中有一个人,显得极小,在画中略带愁绪地走着,人不是主体,人只是环境中的一部分,但你依然会感到这个人带给你心灵震撼的力量,这就是影片的特殊之处。

侯孝贤的倔强,对抗快餐文化,长镜头中的《刺客聂隐娘》

说到侯孝贤,最被评论家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的长镜头,一个个静态的长镜头排列有序,传达着导演的思想,组成极其优美的电影画面,像画一般。连绵不断的山,茂密层叠的树,加上被放大到极致的环境声,影片将我们拉回到那个时代,那个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年代。侯孝贤在1981年拍出的第一部长片《就是溜溜的她》中,他运用了长镜头而造就出的独特视觉风格,就成了侯孝贤电影的标记。从《童年往事》到巅峰之作《悲情城市》,依然是没有语言的长镜头。

侯孝贤的倔强,对抗快餐文化,长镜头中的《刺客聂隐娘》

有一篇采访中提到问侯孝贤“评论说你的电影是‘浪漫的,诗意的’,你喜欢运用长镜头的原因是不是想让电影像诗那样有所留白?”而侯孝贤给出了答案:“哦,如果你要让电影留白你就毁了。我用长镜头是有很多原因的,也是视状况而定的。我经常用非职业演员,如果切很多镜头,他们就会不习惯,情绪就断了,而且镜头也不能太靠近,所以我就把镜头放远一点,让他们去演。这样子会有比较强的真实感。

”他对长镜头的固执是他对电影的理解,也是他对故事的展现方式,人处于环境中,处于情绪中,处于最接近人物原型的状态中。

侯孝贤的倔强,对抗快餐文化,长镜头中的《刺客聂隐娘》

在片名出现之前,导演用黑白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古代中国的风貌,更能将观众拉入到情绪当中。中国古代似乎不太适合用各种鲜艳的颜色来表达,纷杂的色彩往往会掩盖一些难以发现的美好,这就是表达了导演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以及独到的感受。侯孝贤在三十年前就有拍摄唐传奇的想法了,这也是他不同于现代都市人的一点,他可以静下心来沉浸在古人的智慧中,享受那一份安逸与自由。他曾这样评价自己:“

我像海边捕鱼的鸟一样,有特别的嗅觉和眼光。”,正因为对传统文化的专注,才使得他有着不同于其他导演的关于武侠的理解,这份理解增添了一份文化感。

苍凉感是侯孝贤在影片中透露出的情绪,聂隐娘有不舍、有难过、有痛苦、有纠结、有无奈,这样的一位武功高强的女侠没有多少话语,也没有强烈的情绪表达,只是在导演一个个长镜头之中诉说着她的往事。

侯孝贤的倔强,对抗快餐文化,长镜头中的《刺客聂隐娘》

侯孝贤在台湾的一个叫花莲的小镇上长大,渐渐地敏感的他发现了自己异乡人的身份,身上从小就增添了一份伤感与忧愁,他说:“那种孤寂感是很强烈的。”正因为这样他更能读懂每一个人物的故事背后的情感,灰色的情感。

侯孝贤的倔强,对抗快餐文化,长镜头中的《刺客聂隐娘》

聂隐娘在刺杀表兄田季安失败之后去找道姑,两人站在山顶,四周云雾缭绕,道姑看着远方,聂隐娘低头平静地诉说着原因,没有一个人物面部表情的特写。如果说看影片时我们常常会有自己就是主人公的错觉,与人物感同身受,那么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却是站在一个完全的旁观者的角度,不能走上前去,只能远远地注视着这一切,看着人物在情感的漩涡中不动声色地变化。

侯孝贤的倔强,对抗快餐文化,长镜头中的《刺客聂隐娘》

如果因为侯孝贤的长镜头使得自己对影片的好感大打折扣深感无趣的话,那么只能说你不懂他的世界,不懂他的魅力,不懂他强烈的情感诉求。没有过多的包装而丧失本真的味道,他把打动自己的东西原封不动地展现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与其他人兴致勃勃地分享,他不在意别人的批评,他觉得艺术创作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是一个野人,一个诗意的野人,一个朴素的野人,不寻求猎物的丰盛,只寻求自己最想要得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