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巍先生雜談(353)流浪大師再談寒山拾得千年問答,有何新意?

緣起:寒山拾得都是唐代高僧,據說二人一個是文殊菩薩化身,一個是普賢菩薩的化身,可見道行高深,二人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把人世間需要面對的各種難忍的事情和應對方法講得一清二楚,千百年來,被世人廣為傳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簡言之就是“以德報怨”,與道家的“以柔克剛”“柔弱勝剛強”異曲同工,用一種忍辱和恭敬的方式來面對羞辱和誹謗。

沈巍先生雜談(353)流浪大師再談寒山拾得千年問答,有何新意?

流浪大師沈巍再談寒拾問答有兩點新意

前天,流浪大師沈巍再次講解這個故事,頗有新意,他在直播間已經多次談及這個故事,因為他去過的多處景點都有與這個故事有關的內容,特別是去年8月去國清寺那一次,講得最多。因為,寒山與拾得兩位大師,就是唐代天台山國清寺隱僧,佛教史上著名詩僧,並稱“寒拾”。

這一次,沈先生強調了兩點,頗有新意,一個是拾得笑曰,他強調一個“笑”,反映了拾得的心態。在當今互聯網時代,網絡成為一個人們洩憤的場所,大家把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不快,在網絡上發洩,由於大部分人披著馬甲,帶著面具,弄不清身份,所以很多人肆無忌憚,隨口就能說出在現實生活中難以啟齒的話,網絡暴力無處不在,一個“笑”字,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面對。

另一點新意,沈巍強調了一個“敬”字,面對羞辱,不理是容易做到的,但對辱罵自己的人不僅不反駁,還要反生敬意,能做到的人鳳毛麟角,沈巍的提示,讓我們對這段話的理解又更深了一步,什麼叫以德報怨,一個敬字就說清楚了。這對於玩快手的大大小小的主播們而言,幾乎都做不到,能做到的都是高手,通行的做法都是對抗,稍有悟性的會選擇忍讓,大智慧者才會尊敬對手,化敵為友。

沈巍先生雜談(353)流浪大師再談寒山拾得千年問答,有何新意?

寒拾問答的原文和真實含義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原文: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笑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在這段對話中,寒山師傅問得很好,拾得師傅答得很妙。其實,拾得的回答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豁達、那種超然、那種大度、那種灑脫,也就是中國古代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老子、莊子所宣揚的“清淨無為論”中的“少私寡慾,不去爭鬥”。

很明顯,這只是一種救人的、尋求個人解脫的學說,而不是一種救世的學說,換言之,還在小乘佛法的自利自證自悟的自我解脫境界,還沒有進入利人利生,甚至捨己利他的大乘佛法境界。

但對人的修行來說,“少私寡慾,不去爭鬥”的確能給人以極大的解脫。每個人身邊總有些不快,這種不快很多是別人對你的嫉妒、誹謗、諷刺、攻擊甚至迫害所造成的。怎樣對待別人的惡行(或善意的惡行),怎樣擺脫身邊的這些煩惱,是我們經常為之頭疼的事。於是,有的人明爭暗鬥,結果爭的頭破血流、兩敗俱傷;有的人暗中生氣,結果氣的七竅出血,永世窩囊。尤其是在網絡時代,如果沒有清淨無為的胸懷和心境,簡直就玩不下去。

沈巍先生雜談(353)流浪大師再談寒山拾得千年問答,有何新意?

拾得提出的解決方法,為何比較高明?

“世間謗我,賤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這種處世方法,既不明爭,也不暗鬥,而是不鬥氣也不生氣,正起眼走自己的路,相信自己能笑到最後。

這段對話會影響我們一生,是因為的確每個人身邊都有一批這樣的人,而我們只要用“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的方法就能獲得勝利。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總有那麼些人看你不順眼,想著辦法整你、治你、鬥你。如果你把心思放在反抗上,那就正好中計了。

拾得教我們採取的方法是,面上事事過得去,暗中自己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以優異的工作學習成績去“遊戲”人間,“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可能他遠遠的被我們甩在身後。凡事要低調,要學會夾著尾巴做人,要先做好了再說。這種處世方法並不是消極的,而是防守式的進攻,是積極的,如同我們國家的韜光養晦戰略,成效卓越,不經意間已經能與美國平起平坐,等他們現在反應過來,再想遏制,已經來不及了。

沈巍先生雜談(353)流浪大師再談寒山拾得千年問答,有何新意?

拾得的解決方案並不完美,也有侷限

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韜光養晦、修身養性、完善自我,固然可取,但不聞世事、時時“清心寡慾”,抱著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人生態度去生活,也有些對己、對世不負責任,所以,依然落入小乘。

拾得師傅的回答,只是一種思想的反映,也僅僅是一個教育人要“修其身,完善其性”的美好願望,它有著積極、善良的一面,但也有著不現實、頹廢的缺陷。人都是生活在複雜的現實社會中,而不是生活在真空裡,現實的社會,既有它的美好、善良、真誠,也有它的醜惡、暴戾和虛偽。

對於那些社會中壞的一面,我們又應該如何來對待呢?比如,對公共車上猖獗盜竊的小偷,對大街上行兇作惡的歹徒,用“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的方法對待肯定是不行的。對於陰暗的事物,對於傷人、傷俗的歪風,對於欺弱壓小的暴虐,對於一手遮天的惡徒,“不抵抗政策”非但換不來安定,只能是讓它們得寸進尺,會越發肆無忌憚!所以,對話如果改為“只是引他,導他,教他,勸他,認他,肯定他,幾個回合,再度化他”,這樣會更加積極。

沈巍先生雜談(353)流浪大師再談寒山拾得千年問答,有何新意?

如何正確理解何運用寒拾問答的哲理?

“寒山問拾得”的這段經典對話所以傳世不衰,是因為它有睿智的哲理,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我們也要能一分為二地看待這段對話,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尤其是在當今盛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時代,一味的忍讓,並不是最好的處世方法。

比如:美國人向來崇尚以拳頭說話,奉行碾壓政策,喜歡甩鍋,強詞奪理,這次面對新冠病毒,明明是自身防疫不力的問題,反過來責難中國,將疫情的責任全部推給中國,處心積慮的倒扣屎盆子,以此為手段試圖內獲選民支持,贏得大選,繼續執政,外領列強圍堵中國,意在終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程,這種情況,中國還能忍嗎?

近日,央視和人民日報等國家喉舌發出怒吼,一個直接點名狂批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斥之為人類公敵,敲山震虎,一個向美國發出十大疑問,直接揭穿其陰謀,要求美國必須回答,罕見的展開了主動進攻,這個案例說明拾得的處事方式只是相對正確,通過忍辱獲得韜光養晦,發展壯大的機會,但到了實力對等或者忍無可忍的時候,就要大膽回擊,懲惡揚善,匡扶正義,不然就會有滅頂之災。

結論:筆者通過剖析流浪大師沈巍再次講解寒拾問答典故,只想說明一點,對待古老浩瀚的傳統經典文化,我們應該師古而不泥古,要有批判思維,揚棄式的傳承,不能原文照搬,全盤接受,那樣,最多也就是一個高級的文化搬運工而已,成不了大器。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文明在不斷的進步,過去累生累世積累的文化寶藏需要傳承,更需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需要進一步的提煉。流浪大師沈巍的出現,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浩瀚的傳統文化圖卷,通過快手平臺讓更多的國人,尤其是普通的大眾認識,具有積極向上的文化傳播意義,他的這一舉動,歷史會記錄下來。至於他的觀點是否正確,允許百家爭鳴,學術思想,就不應該有一言堂。

沈巍先生雜談(353)流浪大師再談寒山拾得千年問答,有何新意?

附錄:寒山拾得生平簡介

寒山拾得後被人傳說成心中的“和合二仙”。傳說他們手持的物品,件件都是有講究的。那荷花是並蒂蓮的意思,盒子是象徵“好合”的意思,而五隻蝙蝠,則寓意著五福臨門,真是大吉大利!

實際上“和合二仙”本是肉身凡胎,並非仙人,他們都是唐代人。他們的名字,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得。寒山和拾得都是僧人,寒山是個詩僧、怪僧,曾隱居在天台山寒巖,因名寒山,他的詩寫得很美,但脾氣卻十分怪癖,常常跑到各寺廟中“望空噪罵”,和尚們都說他瘋了,他便灑笑而去。曾在天台國清寺當過廚僧,與寺中的拾得和尚相見如故,情同手足。

拾得是個苦命人,剛出世便被父母遺棄,拋棄在荒郊,幸虧天台山的高僧豐乾和尚化緣經過,慈悲為懷,將其帶至寺中撫養,並起名“拾得”,在國清寺中將他受戒為僧。拾得受戒後,被派至廚房幹雜活,當時寒山還沒有到國清寺,但拾得常將一些餘羹剩菜送給未入寺的寒山吃,他們真謂貧賤之交。國清寺的豐乾和尚見他們如此要好,便讓寒山進寺和拾得一起當國清寺的廚僧。自此後,他們朝夕相處,更加親密無間。寒山和拾得在佛學、文學上的造詣都很深,他倆常一起吟詩作對,後人曾將他們的詩彙編成《寒山子集》三卷。


被譽為和合二仙的寒山與拾得傳說

寒山和拾得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的化身,其傳說由來已久,在清代時,雍正皇帝曾敕封寒山、拾得為和聖、合聖。在我國民間稱為“和合二仙”,是相親相愛、情深義重的象徵。在民間,他們多以童子面目出現,表示祥和、圓滿的意思。

寒山,又叫寒山子、貧子。相傳在唐代時,寒山放棄讀書,獨自一人跑到浙江天台翠屏山隱居起來,當時住在天台山的一所寒巖裡,自號為“寒山子”。有一天他離開寒巖到國清寺去,走在山中的半路上,忽然聽到有嬰兒的啼哭聲,於是他急忙聞聲尋去,只見在路旁的亂草叢中,有一個被人遺棄的嬰兒,當時寒山便將他抱在懷中。說來也怪,這個嬰兒見風就長,寒山一條嶺還沒有走完,嬰兒已經長成了小孩。寒山問他為何被遺棄在路旁?小孩說我在等候一位詩仙。寒山問他的名字,他說自己沒有名字。寒山因其拾自路旁,就給他取名為“拾得”。以後,這條小嶺也因此叫做“拾得嶺”。

寒山和拾得一起來到國清寺,只見古剎幽靜,佛像莊嚴,香客如雲,一派鼎盛興旺之象,就捨不得離去,要求方丈讓他們留在寺裡燒火做飯。

寒山與拾得在寺中形影不離,情同手足,成了莫逆之交。某一年,有位越州的汪氏,由女兒芙蓉陪同一起來寺進香。不料汪氏進香完畢,突生一病,臨命終前她指派芙蓉,請來了寒山和拾得兩個人,汪氏對他們說:“眼看我的病已難愈,我把芙蓉託付給你們兩位,望你們今後能以手足相待,最好能與你們中的一個結為夫妻……”說罷,她就離開了人世。

從此以後,他們兩人對待芙蓉更是情同手足,拾得與芙蓉的年齡相仿,後來就漸生愛慕之情,而有的人見寒山年長無妻,卻希望寒山與芙蓉結成夫妻。

一天清早,寒山出外砍柴回來,看見芙蓉的房裡燈還亮著,感到有些奇怪,他走近窗邊一聽,原來芙蓉在房間裡傷心地哭涕,拾得正在旁邊勸說。寒山正準備進去問個究竟,只聽得拾得對芙蓉說:“芙蓉,不要哭了,我們暗暗相好,寒山並不知道,他如果知道了,一定會成全我們的。我和你雖然不能結為夫妻,但你永遠是我的好妹妹…

沈巍先生雜談(353)流浪大師再談寒山拾得千年問答,有何新意?


沈巍先生雜談(353)流浪大師再談寒山拾得千年問答,有何新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