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外国人用英语交流时,尴尬场面离不开这十类文化差异

关注陪你一起看书旅行,了解留学事宜,托福、雅思、四六级,各类英语知识和干货,同时了解各类教育教学资讯,海内外知名院校介绍。点击关注,让你每天都能学习多一点的英语知识,了解一些教育讯息和教育趣事!

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显然已经不再是以往那么不切实际了,除了少数人出国旅行,如今国内许多地区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他们或是留学,或是务工,或是旅游。虽然和外国人交流的情况仍然不算普遍,但是难免会有这样的时候,所以学习一下英语交流总比尴尬的摇摇头摆摆手要好的多。

和外国人用英语交流时,尴尬场面离不开这十类文化差异

不过,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难免为产生一些尴尬场面,而这些尴尬场面往往是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所以接下来就盘点一下十类文化差异。

一、回答提问

关于别人的提问,中国人是以肯定或否定对方的提问来进行回答。而英语则是依据事实结果的肯定火否定来使用YES或者NO。

比如有人问你:Did u eat anything yet?

如果事实上你没有吃,你会说:No.

如果接下来人家再问你:So you didn’t eat anything?

你会不会回答:Yes.

如果你真这么回答,那么别人可能会被你弄崩溃,所以你到底是吃没吃饭。因为你没有吃,就应该继续回答No,这是和中文习惯最明显的差异。

二、亲属称谓

英语的亲属称谓比汉语要简单的多,往往一个单词可以代表几个亲属。并且只区别男性、女性,忽略掉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例如:

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英文“uncle”和“aunt”,而中文“伯伯、叔叔、舅舅等,姑妈、姨妈等”。

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 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别。

三、主体中心

中国人喜欢为他人考虑,在对话时往往你对方为中心。而英语母语的外国人则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主导话题。

例如同样在商场,中国人会问顾客您需要什么,而外国人则会问What can I do for you?

四、问候用语

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如:

您吃了吗?

您去哪里?

您是上班还是下班?

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

Hi/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

How are you?

It's a lovely day,isn't it?

五、面对恭维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如:

“您的英语讲得真好。”

“哪里,哪里,一点也不行。”

“菜做得很好吃。”

“过奖,过奖,做得不好,请原谅。”

西方人从来不过分谦虚,对恭维一般表示谢意,表现出一种自强自信的信念。如:

“You can speak very good French.”

“Thank you.”

“It's a wonderful dish!”

“I am glad you like it.”

所以,大家要注意当说英语的人称赞你时,千万不要回答:“No,I don't think so.”这种回答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甚至是虚伪的。

六、电话用语

中国人打电话时的用语与平时讲话用语没有多少差异。例如:

“喂,您好。麻烦您叫一声王伟接电话。”

“我是张英,请问您是谁?”

英语中打电话与平时用语差别很大。如:

“Hello,this is John speaking.”

“Could I speak to Tom please?”

“Is that Mary speaking?”

所以,我们在通过手机和电话与外国人交流时,千万不要开口就是一句:

“Hello,who are you please?”

七、接受礼物

中国人收到礼物时,一般是放在一旁,确信客人走后,才拆开,认为当面拆开礼物会显得自己有些追求物质,并且收到礼物的同时还会说几句客套话。而西方人收到礼物时,一般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认为这样才能让送出礼物的人得到尊重,打开礼物时还会说:

“Very beautiful!Wow!”

“What a wonderful gift it is!”

“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

八、称呼用语

中国人重视家庭、亲情,认为血浓于水。为了表示礼貌,对陌生人也要以亲属关系称呼。比如大爷、大娘、大叔、大婶、大哥、大姐等。西方人之间,如没有血缘关系,对男子统称呼“Mr.”,对未婚女士统称“Miss”,对已婚女士统称“Mrs.”。

九、体贴他人

在西方,向别人提供帮助、关心、同情等的方式和程度是根据接受方愿意接受的程度来定的;而中国人帮起忙来一般是热情洋溢,无微不至。

比如在生病感冒时,中国人会建议患上感冒的人马上去看医生,表示真诚的关心。而美国人对此不理解,会认为难道他的病有如此严重吗?在美国人看来,感冒往往可以通过自身能力好转。因此,只要回答:“I'm sorry to hear that.”就够了。

十、请客吃饭

中国人招待客人往往有些“铺张浪费”,往往准备满桌的菜肴。但在西方人看来有些铺张浪费,而且他们请客吃饭往往都非常简单。这一点从中美餐厅就可以看出差异。

可见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可忽视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倾向,要适时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充实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提高认知能力。

【本文由陪你一起看书旅行整理汇总,未经许可,请勿擅自转载或用作商业用途。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