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后世尊称为"兵神"的韩信,为功成名就时死于女人之手?

导语:楚汉争霸,项羽刘邦之下,风流人物同样比比皆是。韩信作为身处过楚汉两方阵营的特殊人物,他的才能和智谋不可否认,在楚营的默默无闻不受重视,在汉营的位极人臣备受重用,世人也看在眼里。胯下之辱的能屈能伸,楚汉之间的一鸣惊人,汉朝建立的开国功臣,韩信的一生就是一部荣辱共存的血泪史,也是一次上山下山的人生旅途。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为何最终却结局悲惨,一位功绩斐然的开国大将军为何最终惨死于女人之手呢?

胯下之辱 能屈能伸

韩信作为韩襄王的后代,原本应该荣华富贵,身份高贵的他,却过得不尽如人意。在楚怀王都在项梁的拥护下立王后,韩信身为韩氏后代,却没有同赵国、燕国、齐国和魏国在秦朝覆灭后复辟立国,反而因为自己的庶子出身,流落街头,在后来横阳君成为韩王后,韩信只能投奔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军谋求生路。

被后世尊称为

早年落魄不堪的韩信

韩信年轻时,身上背着一柄象征身份的剑,整日无所事事,在街上逛荡,长期处于一种连自己都养不起的状态,蹭吃蹭喝成性。到亭长家里混饭吃,却被亭长的夫人因为他长期蹭饭的厚颜行为,将他赶出亭长家门。韩信心中自知理亏,羞愧万分的他再未去过亭长家中。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无饭可吃的韩信得到了街上好心妇人的施舍和照顾,勉强维系着生活。

而胯下之辱的故事也就发生在韩信最为落魄的这一时期。穷困潦倒的韩信,在街上的蹭吃蹭喝行为被众人实在看不下去,前去羞辱他,让他从胯下钻过去。身高八尺五寸的大男儿,怎能忍受如此屈辱呢?但是韩信忍了,乖乖从羞辱他之人的胯下钻过,忍受了天大的屈辱。

被后世尊称为

韩信忍受胯下之辱

其实也难怪人们看不起甚至羞辱韩信,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不去谋求生路,自力更生,反而终日无所事事,抱着一把大剑蹭吃蹭喝,装作一副深沉神秘的样子。无论此时的韩信是否真的如他所说有着真才实学,但是凭着这份能屈能伸的态度,韩信终究还是有着自己的闪光点的。

在你最为落寞之时,面对世人的嘲笑和羞辱,做再多的解释和辩解都是无劳之功,隐忍和等待才是最好平息这一切的行为。韩信默默隐忍,等待着一飞冲天的机会。

良禽择木而栖 楚汉之间的转变

中国的历史上有着许多关于阵营的转变,而韩信从楚营到汉营的转变可以说是其中最为成功的转变之一。面对着秦朝末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韩信自认为自己在乱世之中出人头地的机会来了,便果断加入了项羽和其叔父项梁起义军,认为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学识能够受到重用。

被后世尊称为

守门小兵韩信

但是让韩信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来到楚营所做的不是上阵杀敌,运筹帷幄,而是终日守护着项羽大营的门口。在站门口的韩信距离营帐里面的风起云涌只有一步之遥,却也远在天边,千里之外。而此时与项羽一样崛起,而实力却远不如项羽的刘邦势力,成为了韩信的目标。与其做富丽堂皇的皇宫里面的守卫,不如去破旧不堪却充满生机的茅草屋,秉着这样的念头,韩信携带着自己身边诸多同样不受重视,却同样心怀大志的将士前去投奔刘邦。

而作为阵营的转变者,韩信初到汉营时并未受到刘邦的重视,而是刘邦手下的丞相萧何对韩信看重有加,甚至在韩信跑路后,不惜冒着被刘邦误会逃跑的风险,将其追回。而刘邦最终也选择相信自己的丞相,在急需人才之际将韩信任命为将军,统领一方军队。

韩信果断的阵营转换,得到了极好的回馈,从默默无闻的守门小兵,到统领军队的将军谋士,韩信良禽择木而栖的行为,如壮士断腕般的果决,倘若刘邦不收,萧何不理,韩信就将背上叛逃的罪名被项羽的军队追杀。

运筹帷幄 封侯拜相

韩信做了将军以后,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帮助刘邦出谋划策并亲自上阵,逐渐取得刘邦的信任,获得刘邦的倚重。诛杀项羽手下诸多重臣良将,最后垓下设十面埋伏逼杀西楚霸王,为大汉王朝的建立打下一片天。诸多决定性战争的胜利,都是韩信熟练运用兵法的明证,以及真身出色军事能力的体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时韩信每次都能出奇制胜的关键所在,曾经在楚营的经历也让韩信能够熟练地和楚军周旋。

被后世尊称为

项羽四面楚歌

常言道兵者,诡道也,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作为韩信的成名战术,在本就不善于使用兵法的项羽来说,更是被戏耍得团团转。本就市井出身,性格捉摸不透的韩信,又了解对手的性格脾气:不屑于用谋略,拥有王室血统的自负,凭学识获得豪门贵族认可的高人一等,都是韩信眼中敌人的弱点。在加之因地制宜的作战计划制定,韩信所带领的汉军与只知武力取胜的楚军,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最终楚汉之争,刘邦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韩信也随着得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名誉和权势。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被封为异姓王的崇高身份,韩信得到了他年轻时期所渴望的一切,但是也正是这样的巨大成功,让其被泡沫和假象所蒙蔽了双眼,失去了在战场上如履薄冰的谨慎。

成败生死绝非一切由己

刘邦忌惮韩信功高盖主,韩信自然心中了然,伴君如伴虎啊,刘邦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可以共患难同富贵的样子了。在韩信被封为楚王之时,刘邦多番招谋反的借口,将韩信拘回洛阳,赦免死罪,降为淮阴侯。曾经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多次遭到猜忌,久而久之,心生怨愤,就装病不参与朝政。

被后世尊称为

汉高祖 刘邦

随着韩信的心腹陈豨的造反,韩信也随之受了牵连,皇后吕雉企图利用这个时机除掉韩信。在外指示旁人造谣韩信和反贼勾结,在内向刘邦灌输韩信的谋反之心,里应外合。

而忠贞不贰的萧何就成为了吕后的利用对象,在说明了韩信造反的意图后,萧何就与皇后二人有商有量地密谋铲除韩信的计划,可怜韩信一生戎马征战,最后被知己萧何和一介女流吕后骗杀。

被后世尊称为

吕后

死在一个弱弱的女子之手,恐怕这是韩信做梦也想不到的一种死法了,这也归结于韩信自己对于自我的过度自信和认知。认为自己劳苦功高,不满皇帝的待遇;认为自己运筹帷幄,不会被小人所害;认为自己功成名就,可以一劳永逸。一切的一切,都是在韩信的高度自我主义下孕育而生的。

结束语:一代开国大将军韩信,最终沦落为吕后心计和手段下的牺牲品,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或许韩信应该同萧何一样始终忠心耿耿,绝不二心,或是同张良一般远走高飞,保全性命,但是他是韩信,他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他认为自己应当承受胯下之辱的羞辱,所以他忍了;他认为他应当选择更加优秀的主公,所以他跑了;他认为自己理应受到皇帝的优待,不满于皇室的决定,所以他走了。韩信的一生或许最大的优点,也是他最大的缺点,便是太过自我,相信我命由我,却不知现实的残酷和不可预知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