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以一弹丸小城抗清八十一日,无一人投降

古代江阴是江南一座小城,江阴方言虽然也属吴语,语调却相对其他吴语区要硬得多——“江阴”两个字在江阴话里被说成是“刚印”,听起来就是那么刚硬。或者是因为江阴人敢做敢为,坚硬的性格,才导致370年前那场惊天地泣鬼神、名垂青史的惨烈大战的发生。直到现在,我每次路过江阴,心理都会默默的想起这段历史。即使江阴被清军屠城,但江阴人的魂、江阴人的骨气,永远屹立在江边!

江阴以一弹丸小城抗清八十一日,无一人投降

江阴市

当年因江阴义军的顽强抵抗让清军死伤惨重,恼羞成怒的博洛下令屠城。江阴百姓全都慷慨赴死。相比于那些《水太凉》、《头皮甚痒》之人,他们的脸上,看不出悲伤,一脸的淡定——仿佛他们不是去赴死的,而是去赴宴的。而正是他们,捍卫了汉民族最后的一丝尊严!留发不留头!

江阴以一弹丸小城抗清八十一日,无一人投降

江阴文庙祭祀抗清三公

至22日,义军全部战死。当日,博洛下令屠城3日,城中民众尽遭杀戮,仅躲在观音寺中的老幼53人幸免于难。此战历时81天,抗清民众战死达17万余人,清军亦损兵数万。

他们有的投水,有的蹈火,有的自缢,有的自刎……

内外护城河、玉带河(今中山公园内)、泮河(今文庙内)、孙郎中池(今兴国公园内)等水道内到处都是遇难者的遗体,仅四眼井内就有二百多人投井而死。

一个无名女子在殉节前在城墙上题了这么一首诗:

露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八月二十三日,博洛下令封刀。

江阴以一弹丸小城抗清八十一日,无一人投降

江阴南门忠义街

按《江阴城守纪》的记载,此时江阴城内只剩下了大小五十三人!

究竟江阴义民有多少人死难,如今已经不可考了,有说十万的(《江上孤忠录》),有说十七万的(《江阴城守纪》),有说五六万的(《阎典史传》)。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战后仅由和尚印白收殓安葬于祝塘邱家巷河北畔的义民遗骨就有2.7万具!宜兴人,一把枪。无锡人,团团一股香。靖江人,连忙跪在沙滩上。常州人,献了女儿又献娘。江阴人,打仗八十余日,宁死不投降!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