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和朱安圆房,鲁迅冬天只穿一条薄裤子,生理上的痛苦保持清醒

中国悠长的王朝历史带来诸多文化、艺术类的瑰宝,它们或是手艺方面的传承,或是成为了物质文化遗产,璀璨如若明星,见证着中国几千年的桑田沧海。

大国之范在无数细节处显现出,走出中国面向世界。但是在风华无限的正面背后,多少也有阳光不可预知的阴影——中国自古以来的封建思想便像是这灿阳后的阴暗,我们知道它的形成是因着客观存在而出现的,是一个时代的顺应结果,我们无法去片面地说它的不正确,却无法抗拒对这结果的遗憾。

即使时间的脚步步入到现在的新兴时代,我们也还是可以从点滴之中察觉到它对国人的影响。这些摩擦和歧义大多发生于年龄段之间的差异、性别之分的不同待遇、生长环境的有所分别等。

如今是如此,更遑论在封建思想和新潮思想激烈碰撞的现代中国,国内外虽然涌现了许多先进的思想理论,但是大环境逃不出封建思想的牢笼。

即使是大家文豪如鲁迅先生,也还是躲不开封建时代的婚姻悲剧。而在这个悲剧中,他的妻子朱安也注定是其中一个悲剧主角。

不肯和朱安圆房,鲁迅冬天只穿一条薄裤子,生理上的痛苦保持清醒

逃离不开的封建包办婚姻

鲁迅出生于衰败的封建家庭,在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其思想可谓十分超前,又曾出国留学过,接受的教育与眼界在当时的青年一代中都是翘楚。

而因为中国大环境的影响,他一生又都在追求民主,在新文学运动伊始便向封建旧文化宣战,不断与旧思想旧文化斗争,不畏强暴执笔对战,企图以笔杆敲响昏睡不自知的国人,拯救中国。

这样的一个伟人,我们对其大多数的印象都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形象。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堪称为国之灵魂的大人物,却也还是被封建礼教所桎梏。

向往自由渴望飞翔的鲁迅在日留学,因一封母亲病重的加急信件心急如焚赶回家中,却没想到使得自己提心吊胆的母亲病情不过是个让他归家的借口,实际上却是自作主张,依着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暗自将他的终生大事定夺了。

不仅如此,其母仿佛怕他有反悔的机会,更是将婚礼马上提上日程,鲁迅一进家门就看到婚礼各项事宜皆已备好,只等他前来入瓮。鲁迅虽然接受这新思想的熏陶,但是面对母亲,他仍然选择了恪守子道,即使百般不愿意,也还是闷声接受了母亲的安排。

家里人的思想还是遵从这旧时的习惯,他们甚至给他戴上了假辫子行中国传统婚礼。对此,他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不快,因为他知道事到如今,一切反对挣扎都是于事无补。

不肯和朱安圆房,鲁迅冬天只穿一条薄裤子,生理上的痛苦保持清醒

木已成舟,泾渭分明

而朱安,这位鲁迅名义上的妻子,却是个平凡不过的绍兴女人。她像所有封建时代的女性一般无二。

裹小脚,思想封建,秉承着夫以为天的理念。她身量矮小,瘦弱不堪,脸型狭长颧骨突出,透露着一股羸弱之态,连普通女子的活力都没有,仿佛是一张经年已久积灰几层的空白家书,无从下手书写笔墨,却又无法做到丢弃。

曾有朋友向鲁迅打听过成婚一事,他自嘲言明:“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这句话乍听来透着一股悲凉绝望,但是再往深里解读,不免发现其中显露出的鲁迅的态度。对于这桩完全违背了自己意愿的包办婚姻,鲁迅绝情、不参杂一丝一毫侥幸。他爱憎分明,在界限之间泾渭分明,爱就是爱,那么不爱便是不爱,没有或许与可能。

鲁迅不肯和朱安圆房,新婚第一夜就住在了书房,第三天便离开了家,又前往日本留学。即便是后来在北平,腊月寒冬之时,他也严厉克己,只穿一条单薄的裤子,以生理上的痛苦保持自己的清醒。

他是可以说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大文豪,性情刚直,眼里揉不得沙子,纵然无法决定自己的爱情,他也不会去迁就生理。

不肯和朱安圆房,鲁迅冬天只穿一条薄裤子,生理上的痛苦保持清醒

封建时代女人的自私与痛苦

而对于朱安来说,鲁迅这个人便是自己一生的依靠,她将自己的全部投入给鲁迅。

在鲁迅在日留学的年头,她一直安分地待在绍兴侍候婆婆,对丈夫的想念也只能转化成孤寂,独守空房。朱安是悲哀的,但是关于感情二字,从来没有明白道理可供解剖,而鲁迅朱安二人之间的距离更似鸿沟,不可逾越。

鲁迅的思想、文学在今日仍然被称为中国的脊梁,是伟人般的存在。而朱安在教育熏陶方面的差别暂且不论,她的某些迂腐和固执才正是使得鲁迅更为厌恶的地方。他对这位妻子虽然反感,却不是没有给过机会。

不肯和朱安圆房,鲁迅冬天只穿一条薄裤子,生理上的痛苦保持清醒

两人从议亲到被骗回来完婚,总共七年时间。期间,鲁迅提出要求朱安放脚,并进入学堂读书。单从这两个举动来看,鲁迅是希望朱安可以进步的。但是这位旧时代的女子果断地拒绝了丈夫的要求,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婚礼上更是在鞋子里塞棉花,妄图伪装成大脚骗过鲁迅。

七年时间并不短,鲁迅希望这两个要求可以促使朱安往更高层走,可是到最后朱安一样也没有做到。

她没有想要同鲁迅共同进步以站在同一高度,她甚至根本没有为两人的关系作出过努力。她在日常的许多细节处一边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而试图欺骗,一边不肯迈出一步走向自己的丈夫却要求鲁迅接纳她,给她一个孩子,希望母凭子贵给她一个保障。

再后来,鲁迅见她没有改变进步的趋势,他又给了她另一个机会,让她作为周家义女出嫁,但是朱安也拒绝了,她几乎是把自己所有的退路都切断了,捆绑着鲁迅的翅膀在不幸婚姻里挣扎。

两个根本就是不同世界的人,在精神层次方面背道而驰,又永远都走不到一块,两个人都是痛苦的,但是的确谁都没有办法向谁妥协——这是从小耳濡目染所受到的礼义、思想的结果,没有谁对谁错,只是走不到一块,坚决又凄凉朱安是可悲的,当作天的丈夫对自己没有一丝感情,这一点不可否认。

但是同时她又是自私的,只为了自己的理所当然着想,却不曾思考过丈夫的绝望与退让。

不肯和朱安圆房,鲁迅冬天只穿一条薄裤子,生理上的痛苦保持清醒

时代与悲剧

假如朱安嫁的是一个普通人,夫妻二人没准可以琴瑟和鸣,也能够得到夫君眷爱,举案齐眉的生活。

民国时期也很多文人缔结的是包办婚姻的情缘,其中不乏和睦度过一生的,也不乏生子后离婚的。比起这些女子,朱安更不幸,丈夫不曾有一日与自己同眠共枕,自始至终都是冷漠无情的。

在封建时代的钳制下,酿造了许多悲剧,有的被看见,更多的却是悄无声息地消逝在了时间洪流中。朱安的一生悲凉却又在情理之中,其实因果关系之间早已早早埋下苦果。

我们作为旁观者,以当下的眼光回顾过去,也不见得诸事都有最好的解决方法,只是在唏嘘感慨的过程中,还是不禁感叹一声时代之变迁如浩瀚大海,沉浮在其中的细小沙粒就如一个个我们,只能被动地被推着前行,悲剧抑或喜剧都是时代的产物,我们没法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