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2020年,有關原油的55天記憶!

2020年,原油註定成為資本市場的核心關注點,可能沒有之一。3月6日,從

歐佩克減產聯盟烏龍會後,到沙特開閘放水,從空前的減產,再到WTI價格崩盤,用“黑天鵝”、“史詩級”、“見證歷史”等等這些詞,可能已經不夠形容這過去的兩個月原油走勢了,有幸我們的原油專家佘建躍老師記錄了整個過程的分析與研判,今天我們一起重溫下這不平凡的原油記憶!


【深度】2020年,有關原油的55天記憶!


2020年3月7日

新冠肺炎疫情下歐佩克減產聯盟烏龍會後油價暴跌10%


3月6日(週五),歐佩克+減產聯盟就歐佩克方面提出的擴大減產方案進行談判,因俄羅斯拒絕無果而終。WTI原油期貨暴跌10%,首行期貨合約凌晨3點半結算價41.28美元/桶;Brent原油首行期貨合約結算價報45.50美元/桶。這個價格直接打到了高盛最近報告中所說的油價下跌的第一目標價位。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施虐,雖然中國已經控制住了疫情,但海外形勢仍然在發展,依然沒有看到拐點。按照高盛報告所言,在全球爆發“流行病”的最惡劣預測模型下,油價恐將跌到40美元/桶。


3月5日,以沙特為核心的歐佩克向非歐佩產油國盟友俄羅斯提出雙管齊下的方案,不僅僅是將現有的210萬桶減產計劃延長至2020年底;並額外減產150萬桶/天。其中歐佩克將分擔削減100萬桶/日,而非歐佩克盟友削減50萬桶/日。正式的部長會議上,

俄羅斯拒絕了該建議。消息一出,油價便開始了裸奔,甚至尾盤在美股反彈收復失地的情況下,油價仍然被死死地按在地板上不得喘息。


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都(Mohammed Barkindo)在會後接受採訪時表示,在3月底以後延長供應限制政策沒有共識,歐佩克不會單方面採取行動,未來幾周還將就減產舉行更多非正式會議。也就意味著,在6月份新的歐佩克例會和歐佩克減產聯盟會議之前,目前沒有新的計劃來應對市場,會議上甚至連維持現有的減產計劃都沒有做出聲明,看來基本上就看著市場飄到哪裡算哪裡。


  • “渣男”俄羅斯的莫名翻臉


從歐佩克+聯盟成立到數次減產,俄羅斯在會議前表態積極,也做出了部分減產。這次歐佩克聯盟會議,鑑於疫情形勢嚴峻,全球石油需求遭受重大沖擊,會議的意義不言而喻。不減就等於坐視油價下跌。因此,在會議之前的週五,普金召集俄羅斯石油公司舉行會議,放出的口風也是配合減產。而會議正式舉行,出現大翻臉,來個乾脆的拒絕,也沒有留出任何後話,令市場震驚。俄羅斯對自己的出口產量在後續的市場需求衝擊中保持市場份額看來信心十足,而不忌諱歐佩克的報復,實在令人費解。


從減產執行的份額和執行的力度看,俄羅斯都是“偷奸耍滑”地與沙特進行合作。根據挪威諮詢公司RystadEnergy的報告數據,按照2018年10月份的產量為基數,不包括豁免成員國的總減產目標是-168萬桶/日,1-2月份實際完成210萬桶/日;其中要求沙特減49萬桶/日,1-2月份實際減產90萬桶/日;要求俄羅斯減30萬桶/日,1-2月份平均減了21萬桶/日。另外,包括伊朗、委內瑞拉、利比亞的減產,實際歐佩克+減產聯盟比2018年10月份產量減了445萬桶/日。可以說,沒有減產,油價現在早就應該在40美元/桶附近。疫情對石油需求的衝擊,不僅僅是導致中國石油需求減少(-400萬桶/日加工量),而且已經蔓延到韓國和日本(今年本來就暖冬);即便是美國1-2月份的數據看,實際的成品油產出也是下降的。


現在看來,沙特是請神容易送神難!歐佩克減產聯盟是否還需要俄羅斯?還是甚至歐佩克都應該解體?還是坐等疫情過去之後,大家都當做什麼也沒有發生,繼續維亞納召開會議。後面的事情,實在是撲朔迷離。


圖:歐佩克減產聯盟減產情況

【深度】2020年,有關原油的55天記憶!

  • 接下來的故事,油價是否會跌到30美元/桶?


我們來看看幾個重要價格的意義:第一個價格,是50美元/桶,這是頁岩油平均新井成本。第二個價格是40美元/桶,中國的成品油調價的保護性地板價格。也是沙特阿美的保本價格。第三個價格是30美元/桶,庖丁認為是頁岩油去掉投資後的平均作業成本。第四個價格15美元/桶,2015年高盛報告提出的全球上游的平均作業成本。


沒有更多的減產,需求的塌陷下,短期內,不排除繼續下跌的可能性。上半年的任何反彈,目前沒有供給側更多的利好下,也更多是技術層面的超賣修復。油價現在真的交給交易盤面來決定了,40美元/桶看來也就是一天的功夫。同時,原油現貨也將繼續走弱,市場價格結構CONTANGO會繼續下行,庫存快速增長。油價的支撐現在看來就是全球的罐容能力了。在降息之下,資金成本降低(2008年的最大問題在於流動性缺失,不是不想囤貨,是找不到錢),不出現流動性風險,在供給產量不變的情況下,市場平衡需求塌陷的手段就是庫存。囤貨的正套收益就是衡量庫存提升能力的指標。最後,重複那句話

“疫情就是宏觀,油價就是宏觀指標”


2020年3月13日

石油界的“古巴事件”


  • 古巴導彈危機


歷史上曾經發生了一次事關人類存亡的危機事件,就是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1962年10月14日,萬里無雲的星期日凌晨,兩架美國U2飛機飛過了古巴西部上空,他們拍攝了大量照片,並很快認出了是蘇聯要部署的射程為2000英里的中遠程彈道導彈,並攜帶核彈頭。22日,憤怒的美國總統肯尼迪向全世界發表廣播講話,通告了蘇聯在古巴部署核導彈的事實,宣佈武裝封鎖古巴,要求蘇聯在聯合國的監督下撤走已經部署在古巴的進攻性武器。


面對美國的強烈反應,赫魯曉夫低估了美國的強硬態度。10月23日,蘇聯政府發表聲明,表示仍要繼續使用武器“援助”古巴,“堅決拒絕”美國的攔截。


1962年10月24日,在68個空軍中隊和8艘航空母艦護衛下,由90艘軍艦組成的美國龐大艦隊出動了。美艦從佛羅里達到波多黎各布成了一個弧形,封鎖了古巴海域。與此同時,美國導彈部隊全部奉命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導彈在發射臺上聽候指令。局勢發展到幾乎“難以忍受的”窒息程度,核戰爭的陰影籠罩著全球世界,人類命運危在旦夕。


1962年10月25日-28日,雙方領導人進行了秘密的談判和協商,最終赫魯曉夫做出妥協,美國總統肯尼迪也沒有在談判通道關閉前提前發動武力打擊的先發制人之舉。


窒息的13天之後,事態得以和平解決。之後11月11日,蘇聯部署在古巴的42枚導彈全部撤走。11月20日,肯尼迪宣佈取消對古巴的海上封鎖。(以上歷史事件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 石油市場的“古巴危機”


這一次沙特開啟價格戰,雖然不是人類存亡的危機,但在石油界的衝擊不亞於是一次“古巴危機”。事件的主角現在是石油市場的三巨頭,美國、沙特、俄羅斯,原油產量(產能)均超過1000萬桶/日,佔據全球石油供給的三分之一。油價再次成為各方手中的博弈“核武器”!


  • 俄羅斯最黑


儘管俄羅斯的能源部長一直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俄羅斯反對擴大減產是“make sense(合符邏輯)”的,但連減產也不減,大家一拍兩散,而且會後也沒有任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石油需求塌陷的後手,怎麼講也不是“make sense”!


一直以來,俄羅斯忙於對周邊地緣政治的干預。烏克蘭克里米亞事件,支持烏克蘭東部地區自治獨立,遭到美歐的制裁;支持敘利亞阿薩德政府,扭轉了敘利亞的局勢;可謂攻城拔寨,勢不可擋,號稱戰鬥的民族。由於新冠肺炎在歐洲蔓延,美國病例也在發展中,在需求塌陷之下,油價已經做出回落。

油價是一個金融屬性很強的價格,疫情的影響以低油價這個“新冠病毒”向全球股市蔓延,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和殺傷力。美國股市歷史上頭十次股市日內跌幅排行榜,特朗普一人就佔了九次!也就是說,特朗普已經可以被送到火星上九趟。


也許,金融動盪甚至演變成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西方國家的殺傷力會很強,以油價衝擊帶來更多的商品價格通縮,能夠進一步錘擊歐美已經脆弱不堪的經濟。煽風點火,然後隔岸觀火,於其自身有利!


另外,俄羅斯對石油收入的依存度沒有沙特的高,即使是價格戰,也不見得自己先認輸。這是俄羅斯的“黑”。


  • 沙特最“瘋”!


沙特這些年日子過得不舒坦。頁岩油的衝擊下,全球石油的供給充足,油價就是易跌難漲!去年地緣政治也搞了幾次,還有船燃新規,油價還是軟趴趴。看來地緣政治在供給充足的情況下,也不能拯救油價。為此,沙特忍辱負重,召集了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組建了歐佩克+減產聯盟,共同以全球石油供需平衡為調控目標,建立了市場監測和相應的減產保價機制。


在地緣局勢和自身安全上,沙特被敵手伊朗勢力給團團包圍,地緣安全形勢惡化。霍爾木茲海峽在伊朗人的眼皮下;也門扼守著紅海通往阿拉伯海(印度洋)的通道,這裡有打不垮的胡賽武裝。即便是索馬里海盜,沙特也是隻能在油輪被劫後主動認了買路錢。伊拉克是什葉派當權,遍佈伊朗支持的武裝勢力,敘利亞戰爭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美國特朗普的保護費代價高昂。其實想想也是,就胡賽武裝,美國要打,那還不是滿地找牙!


亂而不斷,油價這幾年是相對穩定的,是一個對頁岩油“舒適”的油價區間,即寇健老師說的WTI原油價格在“50-60”美元/桶波動的區間,但這的確也是沙特的容忍的功勞。但這並沒有得不到善報!


面對疫情發展,石油需求嚴重塌陷,沙特提出了2季度深化減產方案“150萬桶/日”。因為,即便是減產100萬桶/日,高盛都認為油價要跌到45-40美元/桶去,所以多減50萬桶應也可以給市場更多的安撫情緒。這才是“make sense”!


所以在3月6日的歐佩克減產聯盟部長級會議上,沙特的提議遭到俄羅斯的斷然拒絕後,3月8日,憤怒的沙特宣佈開啟價格戰。4月份提油的沙特原油官價全面超市場水平下調,沙特阿美4月份增加到1230萬桶/日,並將進一步將產能潛力全部釋放出來到1300萬桶/日。以前總有人質疑沙特的剩餘產能,現在是該展示一下沙特的石油產能“核武器”了。雖然沙特高度依賴石油收入,但憤怒之下,沙特已然不在計較眼下的鉅額損失了!


據金凱迅的3月11日新聞報道,沙特國家航運公司(Bahri)已經暫時承租了多達14艘超級油輪,打算將原油運送給世界各地的客戶。航運消息人士表示,Bahri公司擁有一隻包括42艘超大型油輪(VLCC)的艦隊。在本週的“租船狂潮”中,該公司訂單的激增使VLCC油輪的運價提高了一倍多。週三,中東灣至中國航線的VLCC油輪運價較週一的每日約3萬美元上漲逾一倍,至每日7萬美元左右。


顯然,4月份石油市場將迎來第一波供應海嘯!如同電影《星際穿越》,在飛船降落在一片茫茫的淺水區後,主人公看到遠處的山脈輪廓線,但不是山!是一波滔天巨浪!在疫情和增產的疊加下,全球石油市場的過剩的程度是空前的!高盛今天也再度發出警告!


  • 美國最“疼”


全球石油供需嚴重失衡,沙特、俄羅斯均宣佈了4月1日開始全面增產!疫情控制要學習中國經驗,必要時會出現更多的“加油”!在產油國不計後果的瘋狂中,過剩的原油必須出清。以市場淘汰的方式進行殘酷的出清,第一個指向的目標是頁岩油以及背後的加拿大油砂資源。本週油價快速定位在WTI原油期貨30-35美元的區間,基本上壓到頁岩油的作業成本線。產能出清要提速!多餘的部分要進庫存,現貨在沙特官價的壓迫下降低遍地是黃金,期貨的結構給出的正套收益可以無風險屯油!船東成了第一波產業大贏家!


美股很受傷!油價是大宗商品的龍頭,是商品和服務的能源成本。


美債很傷!能源企業的企業債怎麼辦?


美國石油工業很受傷!埃克森美孚、雪弗龍這樣的一流美系跨國石油公司的股價也狂跌不止!中小上游獨立石油公司也陷入砍投資的狂潮,很快產量拐點也需要提前到二季度來臨!服務於上游開發的油服公司也很慘!


特朗普現在的三駕馬車“股市、基建、軍火”都被錘擊到了!


3月13日,美國財政部宣佈對總部位於日內瓦的TNK Trading International SA公司採取行動,因其涉嫌處理起初由俄羅斯Rosneft公司旗下一交易部門經手的委內瑞拉石油貨物;Rosneft旗下這個交易部門就是上次被美國製裁的公司。但不知道這是在傳遞什麼信號?就是委內瑞拉原油業務要被制裁麼?大棒舞起來,會不會有更多故事和犧牲品!


2020年3月15日

價格戰開閘、基本面淚奔


由於新冠疫情的廣泛傳播導致需求塌陷,加上低成本的石油生產嚴重超出預期,現預計4月份原油供應過剩達600萬桶日。


儘管美國頁岩油生產商的資本性支出(Capex)削減30%,比預期要更快更大,但日益可見的風險是:在2季度Brent30美元的預測下,高成本生產商做出的回應將不足以抵消在未來幾個月創紀錄的庫存累庫;而庫存增長也是有限度的。簡言之:我們更新了供需預測,顯示在未來6個月庫存的積累與2014-16年18個月的情況類似。新預測中包含了:低成本供應的激增,2021年全球需求更弱的增長(-31萬桶/日);頁岩油預計在2021年1季度同比下降90萬桶/日。


理論上有足夠的庫存來存儲過剩的原油,但空前的累庫速度可能很快就會填滿的浮倉和岸罐而不堪重負。這將迫使內陸高成本的生產商會在接近其次20美元/桶的現金流成本時停產。雖然這不是我們的基礎情景,但這種局面似乎越來越成為一種可能。特別是,在之前1999、2009和2016每一次的過剩中,油價都在罐容要抵達上限前跌到這一現金成本價格。


根據我們更新的供需平衡預測和過去發生的歷史,隨著浮倉和運費的上漲,Contango結構會進一步加深,油價還要繼續下跌。隨著美國出口的減少,預計Brent表現繼續不及WTI,二者有望價格持平。如果罐容物流趨於飽和,價格接近現金成本時,遠期曲線將趨於平緩,因為生產商為了生存會進行對沖。低價位區出現遠期曲線平坦才是之前三次暴跌熊市市場觸底的信號。


我們對低油價預測的風險來自OPEC核心成員國與俄羅斯之間市場份額之爭的劇情反轉。首先,鑑於煉廠對當前至7月份深度貼水做出的反應(指仍然繼續採購),我們認為出現這種結果的可能性不大(就是並不是超產的原油沒有人要)。其次,沙特和俄羅斯關於財政彈性的言論表明,這種政策反轉只會在低油價下才可能發生。第三,到目前為止,美國一直關注於低油價對美國有利方面(今年大選,但沒有搖擺州是產油的)。最後,任何潛在的中東地緣局勢進一步的升級都不會阻止庫存快速累積,使油價承壓,除非發生史前未有的斷供。


最重要的是,低成本生產商在這種市場策略中的益處在本週變得更加清晰:高生產成本生產商削減資本支出已經發生,經濟學家指出沙特和俄羅斯處於中期財政收益中。最終,儘管沙特供應激增最初是對俄羅斯不減產做出的報復,但我們認為,這兩個國家都有明顯的動機來聯手推動去產量再平衡。從概念上來講,油價下限是接近現金成本,這種以低油價大規模地對高成本石油的出清,為今後OPEC+的市場份額增長和年底油價修復有積極意義。


【深度】2020年,有關原油的55天記憶!


庖丁說:高盛的報告需要認真讀,質量很高,典型的分析師報告。特別是專業人士要認真看看基準原油的跨區價差、遠期曲線的看法。顯然,現在4月份油洪水滔天;美國宣佈了採購石油進戰略石油儲備,歐洲不知道是否會跟進,還是整個OECD都會同步開展,但這也就增加了庫存。供大於求的衝擊仍然壓在2季度上。現在微信裡更多的美國沙特和俄羅斯博弈,都不關心原油的基本面了。美國頁岩油還是打不死的小強,畢竟頁岩油產量已經900萬桶/日,每個產油國都說自己產能很多,在頁岩油累計起來的增量面前,還是不夠的。油價先不去看,4月份開始要看看頁岩油的舉動了;加拿大油砂也需要及時關注。Brent的價格,現在還是由WTI的套利價格錨定,這個邏輯沒有收到價格戰的衝擊。油價下跌,一個看基準原油,另一個要看升貼水!加拿大的油砂油WCS已經16美元/桶了。沙特原油也很猛,對歐洲賣的原油,沙特中質原油都賣到Brent-10美元了。運費暴漲,消息報道導致中國最大的原油貿易商已經取消了4個VLCC油輪的採購。交易基本面的同時,也一定要關注金融和政治屬性,風控至上!


2020年3月16日

混亂的石油三巨頭價格大戰


  • 一切源起於頁岩氣革


【深度】2020年,有關原油的55天記憶!

石油的有機成因說,認為石油來自於遙遠地質年代的有機沉積,常規石油講“生、儲、蓋”。形象的理解一下:第一,生油。(無機論認為地幔就可以生油氣,個人觀點認為是實驗室的偶然,不是目前石油生成的必然)。有機沉積形成的沉積岩隨著沉降,溫度和壓力都會越來越高,內部的有機質就向石油轉變(乾酪根理論)。第二,遷移。地球的板塊是會移動的,會造成岩層的擠壓和斷層,在生油層中的油氣將向更淺的地層去移動。第三,聚集。有些岩層,比如碳酸岩(珊瑚礁),就像海綿一樣,會把這些遷移過來的油氣吸收,形成儲層。第四,圈閉。如果儲層上方有其他緻密的岩層,形成“背斜(倒扣的碗)”就是一個圈閉構造。我們常規石油就是鑽取這個儲層的資源。


可以很自然的聯想,如果生油層(頁岩層)的資源沒有被擠出去,或者沒有完全擠出去。整個生油層越埋越深,這個生油層也是儲油層,這不就是頁岩油麼?如果生油層地質年代年輕,深度不夠,溫度壓力也沒有那麼高,有機質的轉變就不成熟。這個頁岩層開採出來,就是油頁岩(油母頁岩)。中國在撫順、茂名和新疆,就有很多油頁岩。所以頁岩油氣(SHALE OIL)和油頁岩,都是屬於生油層的資源,但一個成熟,一個不成熟。所謂成熟,就是有機質轉變為天然氣和輕烴、輕油。不成熟,就是還是粘稠的狀態。頁岩油的頁岩所在的深度決定了它是頁岩氣為主還是頁岩油為主。


  • 百度百科:頁岩氣


“頁岩氣是從頁岩層中開採出來的天然氣,成分以甲烷為主,是一種重要的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頁岩氣的形成和富集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往往分佈在盆地內厚度較大、分佈廣的頁岩烴源巖地層中。較常規天然氣相比,頁岩氣藏具有自生自儲特點,頁岩既是烴源巖,又是儲層,不受構造控制,無圈閉、無清晰的氣水界面。頁岩氣埋藏深度範圍大,埋深從200米到深於3000米。大部分產氣頁岩分佈範圍廣、厚度大,且普遍含氣,這使得頁岩氣井能夠長期地以穩定的速率產氣,具有開採壽命長和生產週期長的優點。”


美國具有得天獨厚的頁岩油氣資源。從衛星圖上,就明顯看出來,美國的二疊紀盆地的巨大形狀!北美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是南北錯動而不是南亞次大陸與亞洲板塊的正面擠壓,使得整個地區的頁岩層完整的保存下來。這就是美國頁岩油氣的資源基礎。從加拿大阿爾伯特到墨西哥灣,都是海相沉積!分佈著諸多的頁岩油氣盆地。


  • 倔強的老頭引領的革命


頁岩油氣資源潛力巨大,但不是之前沒有認識到。主要的問題在於,深埋在地下的頁岩層,屬於緻密岩層。岩層滲透性很差,油氣自己出不來!相關的資源被大石油公司的工程師判了死刑!


1982年, 頁岩油氣之父米歇爾(Mitchell)獲得美國天然氣管道公司比現貨高出1.25美元的長期供氣合同,開始研究Barnett頁岩氣開發;用不同厚度與重量的凝膠和氮泡沫試驗,結果雖能使材料致裂,但出氣量微;為節省凝膠成本,試驗用水作潤滑劑來降低摩擦力,嘗試將水注入頁岩中,先後試驗了30口井的水力壓裂研究(600萬美元試驗費)。


即使這樣,開發頁岩氣的難度仍然很大,現行技術有限,如果沒有大的技術進步,米歇爾公司可能無法持續下去。有數據顯示,在1981年至1997年期間,米歇爾能源共投入約2.5億美元,這一階段更多的是燒錢。在這期間,米歇爾能源甚至多次想到放棄頁岩氣項目。


1998年,數次失敗後,終於產生大的裂隙網,易於將水抽乾,隨後湧出天然氣流。


1999年,數十口井後,決定將其公司出售,但少人問津,油氣業界不認可頁岩氣井。


2002年,Devon能源公司一改初衷,花35億美元購買Mitchell公司及其頁岩水力壓裂專利;至2002年,約1萬口井(含1000口野貓井),獲200口油井和350口氣井,天然氣水平鑽進技術領先,花費2.5億美元。


2013年7月26日,George P. Mitchell在加爾維斯頓的家中逝世,享年94歲。他是水力壓裂與頁岩氣經濟提取開拓者,德克薩斯地產開發商和慈善家,罾獲美國天然氣研究院終身成就獎。


中等規模的天然氣公司——Mitchell公司憑一己之力開啟頁岩氣革命:一個擁有龐大供氣合同的天然氣勘探供應商,敏銳地感覺到天然氣價必升,利用其天然氣產出的地質知識,潛心從事頁岩氣勘探研究,最終成功。政府及科研機構幾乎未起作用,只是放開了天然氣價格。這歸功於Mitchell倔強性格、商業行為和冒險精神。


  • 疫情波及下的價格戰


美國借頁岩油氣革命,成功擺脫了油氣進口依賴,併成為第一大油氣生產國,去年底也實現了石油淨出口。美國的石油獨立,重塑了石油地緣供需格局,也重塑了國際石油地緣政治。俄羅斯對於美國借頁岩油氣的底氣頻頻制裁俄羅斯及其石油公司頗為不滿!北溪II號管線剛被制裁,接著對俄羅斯石油公司進行制裁!這種憤怒也是“make sense”的!沙特對頁岩油的發展採取溫和的態度,增量讓出,存量還得歐佩克做主!


新年伊始,伊朗將軍屍骨未寒,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球石油需求遭受衝擊,隨著疫情的擴散,局面變得越來越悲觀!3月6日,歐佩克+減產聯盟烏龍會後,沙特憤怒於俄羅斯的背信棄義,開啟價格戰!俄羅斯則認為供大於求不是歐佩克造成的,不應該繼續減產。而全球疫情也演變為國際公共衛生事件的最高級別“傳染病”模式,供需的一增一減之間,2季度全球石油嚴重供大於求。


以市場價格的驅動進行殘酷的產量出清成為眼下的必然,注意不是產能出清。在50-60美元/桶的油價下,頁岩油的產量擴張溫和,可以實現50-100萬桶/日的年增長水平。可以滿足目前大部分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長。頁岩油產量900萬桶/日規模,其開發方式決定了他既不是成本最高的石油,也不是成本最低的石油。他並不是全球石油資源的邊際價格,確實全球石油的邊際產量!


因此,價格戰下,低成本的產油國和消費國不會降低其產量,產量出清的任務就落到了美國頁岩油身上。但是,顯然900萬桶/日的頁岩油產量消失,美國大兵就又會出現在中東戰場上。因此,矮個裡挑高個,頁岩油裡不同公司,不同區塊的成本也有差異,因此市場只要找到這個去產能的價格,從市場通過價格的自我修復角度看,就足夠了。頁岩油這次仍然是打不死的小強!


特朗普不僅要防控疫情,也在思考沙特和俄羅斯的價格戰對美國石油獨立、石油工業的影響。石油獨立才是最根本的利益。沙特增產的能力是300-350萬桶/日來算,俄羅斯50萬桶/日,其他國家不計(不知道每增產一滴油的邊際收益是負的,他們增了幹嘛?)。美國退出350-400萬桶來平衡的話,也並不需要美國頁岩油全部犧牲。企業可以破產,資源仍然在地下。特朗普不是一個喜歡被被人壓制著談判的人。目前特朗普的應急措施如下:第一是啟動戰略石油儲備庫收儲美國原油,反正不能低價便宜了其他人。第二是暫停瓊斯法案。瓊斯法案也叫“國油國運”法案,必須是美國籍的船才能運輸美國的內貿原油。所以在法案下,出現的咄咄怪事就是,由於自己沒有船,東海岸的煉廠買不到美灣的便宜油,反而要從國外進口。現在法案暫停執行,那美灣出口的原油就可以頂掉東部煉廠現在從國外進口的原油。油種性質上也沒有大的問題。肥水不流外人田,沙特和俄羅斯願意打,是他們的事情。第三,犧牲部分國內高成本的油公司的利益。價格戰把戰火燒過來了,大家都責無旁貸,該衝鋒的衝鋒,該犧牲的也要犧牲。由於特朗普在大選年,選票的搖擺州里沒有搞石油的,因此,特朗普打心眼裡看來還是喜歡低油價。不過由於美聯儲救火救得很著急,據說是把最後的水塔都掀翻了。大家不趕緊起來救火,還要賣空趟在地上裝死,那就只有活活燒死的份了。低油價反映出來的宏觀指標,通脹變成通縮了,美聯儲也打到了2008年應對的底線,我想特朗普的低油價策略是奏效的。後面在美國石油公司的憤怒呼聲中,在三招之後,還得有其他招使出來才是特朗普。近期有人提出要對OPEC產油國進行反傾銷!這個是合理的,因為美國不依賴進口原油,外國原油低價衝擊頁岩油成本,構成反傾銷的合理理由!不反傾銷,美國石油獨立的核心利益不能受到動搖吧。


沙特生氣的是俄羅斯,但是現在看,俄羅斯風雨不動安如山!感覺上,對俄羅斯來說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是看看頁岩油怎麼辦?二是看看西方金融市場能否扛得住這次危機!沙特無論怎麼懟俄羅斯,卻又發現馬上傷到的是美國。但油價2014-2016年的下跌,也是頁岩油造成的,無論有心還是無意,也順便報個仇。但問題在於,如果不是有意,那後面就尷尬了。


俄羅斯具有比沙特更寬裕的財政狀態,而且對石油收入的依賴沒有沙特高。俄羅斯的財政預算平衡油價在Brent 40美元之上,而沙特的財政預算平衡油價在Brent 80美元之上。2014-2016年沙特為了應對頁岩油衝擊已經發動了一輪價格戰,但效果並不好,美國頁岩油做了短暫休息,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效率的提升,新的成本從之前的80美元很快降到50-55的水平定型。從而使得上一輪價格戰,沙特和產油國損失嚴重。IEA數據顯示,那期間產油國損失了4500億美元/桶的損失。2015年沙特財政赤字搞到980億美金,損失了外匯儲備2500億美金。目前的低油價持續下去,沙特預計3-4年也就宣告國家完全破產了。


一場由“新冠肺炎病毒”這隻蝴蝶引起的石油和金融颶風,風勢正猛,美沙俄三國之間迅速地開展了第一輪博弈高潮。俄羅斯要噁心人,沙特鷹派反擊,美國兵來將擋,陣腳不亂。產油國不覺得心疼,消費國看來要在產油的價格戰下,向美國學習一下如何保護自己的石油安全和石油工業。做好自己的事!


2020年3月30日

無情的石油價格戰


  • 無情的沙特摧毀了小夥伴們的幻想


一個人做了一輩子好事,臨終前做了一件壞事,於是大家就認為這人真壞!3年來,沙特倡導的歐佩克+減產聯盟為穩定全球石油市場供需平衡做了很多努力,突然宣佈啟動價格戰!而且小夥伴們現在也勸不動!俄羅斯現在說,你看吧,我說疫情影響下減產150萬桶/日是沒有用處的,但我沒有說要增產打價格戰!黑鍋現在全部歸沙特了。


海灣合作委員會(GCC)的小夥伴還是認沙特這個老大的,但是非洲的歐佩克成員國兄弟就只能苦加哭。路透的報道顯示,俄羅斯目前的財政預算平衡油價40+,沙特的在80+,像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都在100以上的水平!沙特的現金流成本最低,10美元不到;俄羅斯的也不高,15美元不到;其他非洲兄弟的要15-30美元/桶。像尼日利亞最近的原油都Brent現貨價格減貼水,而Brent現貨(DTD Brent)也就20出頭,所以尼日利亞的原油幾乎就賠本邊緣了。加蓬、赤道幾內亞的原油現貨賣得就完全是賠錢了。而對於像加蓬、尼日利亞這樣的國家,這次呼籲歐佩克討論市場,幾乎就沒一絲的影響力,被沙特無情的回絕了。一位尼日利亞的石油業內人士告訴路透記者,能做的就是問問而已,毫無能力。面對低油價和疫情,對於依賴石油收入的非洲產油國而言,今年是個異常痛苦的年份!對於沙特而言,毫不留情的價格戰需要換取的如果僅僅是市場份額,那將是徹頭徹尾的失敗!不過沙特仍然再瘋狂中,最近的豪言是要在5月份出口原油1060萬桶/日。


各國財政預算平衡油價

【深度】2020年,有關原油的55天記憶!


2020年各國現金流成本

【深度】2020年,有關原油的55天記憶!

非洲產油國的債務情況

【深度】2020年,有關原油的55天記憶!


  • 殘酷的價格堅定了頁岩油商的行動


暴跌的油價已經把產量出清的矛頭指向頁岩油。WTI原油在2019年均價57.04美元/桶,而目前05合約跌到20+美元/桶,12合約也不過區區33.30美元/桶水平。目前的價格已經打破了許多頁岩油開發商的現金流成本,他們等不了政治家之間的扯皮遊戲,已經開始行動起來,美國國內原油產量的拐點即將提前來臨。


3月27日貝克休斯鑽機報告顯示,美國的油鑽機數量較上週減少40臺,總油鑽機數量降至624臺,是2017年3月份以來的最低值。這個數量,比一年前的816臺也減少了24%。二疊紀盆地是美國頁岩油的主產區,也是頁岩油開發的主基地。二疊紀盆地地跨德克薩斯州和新墨西哥州,兩地頁岩油商均開始裁減鑽機數量。


另外,路透報道,Cowen & Co公司說對28家獨立的上游勘探開發公司的資本開支跟蹤顯示,2020年的資本支出已經減少了37%。在價格戰之前,28家公司2019年在削減了10%的資本支出基礎上,2020年的資本支出預計再削減11%。資本支出的減少,直觀的數據可以通過鑽機數量的下降佐證,目前的鑽機下降速度可能將超出機構的原來預期。畢竟價格是無情的大殺器。Simmons Energy公司認為2020年鑽機數量將減少到平均528臺,2021和2022將達到215和221臺,較之前預計的943/816/848臺大幅減少。


結合EIA的鑽機月報數據看,只要鑽機按這個速度減少,不到2個月鑽機數量就只剩半數了,也就意味著美國頁岩油產量將減少150萬桶/日以上。


【深度】2020年,有關原油的55天記憶!


  • 殘酷的過剩掀起了屯油熱潮和運費高漲


新冠疫情已經導致全球眼下的石油過剩達到20%+,而且持續的時間也很不容樂觀。中國用了足足兩個月把煉油加工量按住。因此,整個2季度就是“過剩”!市場的期貨給出了超級CONTANGO的結構!每增加一桶的過剩進庫存,從貿易商的角度看,往往會向市場輸出一桶期貨的空頭!所以,壓制市場價格的就是屯油的!大家可能認為屯油待漲和期貨市場沒有關係。但是,在不確定的情況下,誰能保證現在手頭的20美金的現貨價格上是安全的?而期貨的空頭在移倉展期上,是有巨大的結構收益的。這就是屯油的動力!


租用油輪屯油,是一種應對嚴重過剩的靈活方式。畢竟船是隨時可以啟動。但這也會擠佔了可用的運輸能力。4月份的過剩嚴重,預計屯油的數量將進一步攀升。運費在沙特發動價格戰後,一飛沖天。中東到中國的運費從1.5美元/桶漲到6-8美元/桶。其後出現理性回落,但是,這兩天又重新漲起來。


週一,VLCC船型(25萬噸以上)中東到中國的日租金達到18萬美金,而上週五才12.5萬美金,上週三低點是9萬美金。按照30天計算,一個月的浮艙成本高達2.7美元/桶。


ACM租船經紀公司的Anoop Singh說:很難斷言這個費率能否持續,還會漲跌到哪裡。但是看看沙特的出口計劃要超過1000萬桶/日,以及浮艙的需求,租金水平應該能夠維持強勢。


VLCC的期租水平週一達到了12萬美金/日,比3月初的4萬美金翻了3倍。而即便按照這個期租的租金水平,屯油6個月,仍然可以獲得7-800萬美金的“正套”收益。


油輪日租金走勢

【深度】2020年,有關原油的55天記憶!


庖丁說:目前的疫情疊加價格戰,是一場石油界的空前危機,或將改寫未來的石油市場格局。近期油價的無底深淵,需求塌陷是目前交易的關切,而對加速去產量尚無數據佐證容易忽視。但毫無疑問,2季度疫情能夠控制,那麼未來的價格矛盾從嚴重過剩到供給短缺也很可能就是一轉眼的事情。


2020年4月13日

減產空前,貴在信心


最終趕在週一開盤前,歐佩克+減產聯盟放棄了與墨西哥的爭執,按期完成了減產談判。市場終於長舒一口氣,雖然需求塌陷仍然是嚴重的,疫情形勢仍然不明朗,但減產的數量和規模是空前的!


  • 沙特借坡下驢


回頭想想,沙特以俄羅斯的不合作,在3月8日宣佈大幅調減官價發動價格戰。油價斷崖下跌,美國終於扛不住,來自產油州的議員紛紛寫信給沙特王儲,要求停止價格戰。有鷹派議員甚至揚言要從沙特“撤軍”,以促使沙特停止價格戰。沙特阿美原計劃於4月5日公佈官價,之後舉行發佈會,“慶祝”阿美產量突破1200萬桶/日。在市場紛紛認為特朗普大嘴減產不可信的情況下,歐佩克減產聯盟於上週四召集了馬拉松式的緊急視頻會議,初步達成了減產“1000”萬桶/日的方案,不過較市場意外的是,在減產時限上,延長到了明年。從整個方案看,可以看出產油國對疫情的估計很悲觀,認為對石油需求的影響是長遠的!另外,基於技術的原因,也沒有按照所謂的需求塌陷“數量評估”進行令市場滿意的即刻超額減產。應該說,這也是符合邏輯的。畢竟,短期的過剩不是歐佩克能夠解決的事情。通過壓制油價,迫使高成本的原油如頁岩油、油砂加速去產量,也符合產油國的長遠利益。週五,為了解決另外的“500”萬桶/日減產量,G20能源部長也開了一個馬拉松式的會議。不過會議的公報顯得泛泛而談,沒有體現對減產的實際責任分擔。不過庖丁認為,這已經無所謂了,減產是空前的,貴在信心!


  • 期貨不是價格的全部


一說油價,大家總是看WTI和Brent這樣的外盤原油,認為這就是國際油價。顯然這僅僅是對了一部分。從實貨的原油價格來看,是包含著基準原油和升貼水兩部分。基準原油可以是期貨價格,也有現貨價格指數。而現貨價格指數和期貨的價差,就是我們說的基差。由於原油的品種很多,一直以來,就沒有很統一的定價解決方案。WTI原油,就是期貨為主,期貨價格的首行在交割的時候(合約到期),就轉變為現貨的價格。因此,一直來,市場就以WTI期貨的首行價格作為“現貨”價格,其基差就體現在期貨首行和次行之間。Brent原油,有期貨,有遠期,有現貨交易和現貨價格指數評估,所謂的三足鼎立市場,結構很複雜。很多大西洋海盆地區的原油實貨作價,不直接用Brent原油期貨,而用DTD Brent價格指數。因此,Brent原油的基差市場是獨立的。我們看到的Brent期貨合約近端的月差,並不代表基差。Dubai和阿曼就是現貨價格或指數,阿曼原油期貨首行就是阿曼的現貨,另外還有並行的普氏窗口現貨交易和對迪拜的現貨價格指數的評估。


因此,我們說期貨價格不是原油價格的全部。對於具體的原油實物來說,有產地位置的問題,有升貼水的問題。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遠離終端消費市場的價格是最悲催的,一方面是基準價格很低,另一方面是要貼運費。


而期貨價格結構和升貼水(簡稱貼水)兩個指標也構成一個經典的“二元四相”。二元指的是兩個指標,四相是說兩個指標構成四種組合。即期貨強,貼水強;期貨強,貼水弱;期貨弱,貼水弱;期貨弱,貼水強。四種情況,收尾相接,構成一個價格的潮起潮落的循環。也許我們剛剛經歷了一個期貨弱、貼水弱的“相”,那麼後面我們可能要更加關注現貨端的反映。


2020年4月16日

上海原油期貨調整倉儲費影響


4月16日下午盤後,交易所宣佈調整上海原油期貨的倉儲費標準,從原來的約6元/桶月,調高到約12元/桶月。顯然市場對此已有所察覺,昨天到今天(4月16日),上海原油期貨各月份合約之間的價差出現了波動,從原來的-7元/桶,轉變為-13元/桶。聽風就是雨,市場的反映真的很高效。


由於之前所提到的,在中國高度依賴進口原油的這個大前提下,上海原油期貨倉單永續,倉儲費固定,保證金內外差縮小,三大特點使得上海原油期貨容易偏強。在3月的合理偏強之後,4月份沒有對市場的價格關係變化做出調整,反而變成“不合理”的偏強狀態。交易所在擴充了一次大連地區的交割庫容後,決定調高自6月15日之後的倉儲費。其引導的意圖很明顯,打壓近端合約對外盤的溢價,以期迴歸合理。在目前的情況下,倉儲公司現在覺得6元的倉儲費低了也是客觀的。目前境外原油庫存也處於急劇增加的階段,美國週報顯示當週美國原油庫存上升2000萬桶水平,庫欣地區乃至其他地區的罐容緊張,租金大幅上漲!機構預計,到5月中旬庫存可能要達到商業油品庫存的罐容上限!


這次倉儲費的調整,促進了近端合約價格降低,抬高了遠期合約的價格,遠期價格曲線更加陡峭。毫無疑問,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庫存增加,需要消耗罐容,如果維持之前的6元,對於倉儲公司而言是不公平的。提高倉儲費,有利於擴容,對於近端合約與外盤的套利估值之間迴歸是有利的。市場的表現也是立竿見影。但是,遠端合約之間的價差如果維持這麼高,就又產生新的問題,就是和外盤遠端的月差比,今天的市場反應可能就打的偏高了。由於倉儲費界定了上海原油期貨的月間正套價差的上限,如果大家認為未來市場從供大於求轉變為供需平衡或者供不應求,其實可以通過交易套利即正套(多前空遠)去修正。有多頭指出,那會不會出現因為倉儲費過高,對於多頭交割是不公平的,而有利於空頭套利交割,並使得空頭可以不斷去刻意打低近端合約的價格?有可能性,但是我覺得,第一內外套利尋求的是利潤,偏低之後,內外套利空間小了,交割也自然就少了。整體而言,規則應該尋求兩端的公平。希望看到倉儲費的上調,也希望看到未來供需基本面變化後的下調。第二,整體上我們的交割倉容還是偏少,第一岸罐交割,這些岸罐要有保稅資質和較好的管理,符合條件的並不多。


上海原油期貨不僅僅是由交易所來努力完善的,也需要國家政策和產業、乃至參與者各方的共同努力。理性交易,共同促進上海原油期貨的發展。


2020年4月20日

重新梳理上海原油期貨合約的定價估值方法


由於上海原油近月合約與外盤中東原油的價差過大,為了實現內外價差合理,擴大交割倉容是合理的措施,而眼下供大於求,屯油積極性很高,倉儲費還維持原定標準就很難讓倉儲企業願意提供倉容。當然,倉儲費的調整也不能完全實現各合約與外盤的價差全部迴歸。因此,有必要再次梳理上海原油期貨合約的定價估值方法。這次疫情帶來的嚴重供大於求,市場通過交易,又給出了上海原油期貨估值的新模式,值得理解和總結。


基本上,估值的基本方法還是跨區套利錨定。即用外盤交割油種,如阿曼原油,加運費+其他交割費用得出的進罐價格作為上海原油期貨的盤面估值參考。但問題在於,內外合約設計差異,又存在跨區之間的運輸時間滯後問題,如何在合約月份之間進行匹配,也是要考慮的重點。下面從三個方面來闡述。


  • 找阿曼原油和Brent原油的價格關係


阿曼原油有期貨交易,同時也是上海原油期貨的交割品。因此有條件的租用信息系統可以查到DME阿曼的實時行情,沒有條件的可以上網站查收盤價格或者結算價格。


注意兩個時間點:


1. 每天下午4點半,阿曼原油期貨會交易出來一個每天的結算價。這個時候要查一下對應在下午4點半的時候的ICE BRENT價格,就可以算出來阿曼原油對BRENT的價差。阿曼和Brent都是連續合約,掛牌月份一樣。即目前首行合約都是同樣的月份06合約,次行為07合約、第三行為08合約。最好是把三行合約的價差都記錄下來,以便後續計算。這個價格關係可以到夜盤的時候應用。


2. 每天凌晨2點半(歐洲美國夏令時,非夏令時期間是凌晨3點半),阿曼原油期貨會出來一個每天的收市價。由於與WTI和Brent的收市即結算時間一致,因此,也可以方便的記錄出來阿曼和Brent前三行合約的價格,以及相應的價差。


迪拜商品交易所DME網站

https://www.dubaimerc.com/


每日結算和收盤價格地址:

https://www.dubaimerc.com/dme-data

備註:有SETTLE字樣列的價格是凌晨2點半的收市價格,有marker字樣列的價格是昨天4點半的結算價


  • 計算阿曼與上期所合約盤面的估值


按照交割費用表進行實時計算;主要要調整的參數是運費和匯率,其他相對穩定。如下表:


【深度】2020年,有關原油的55天記憶!


表格中的參數供參考。需要經常調整的地方包括一程運費和匯率。但是要注意其他費用的變化,如這次倉儲費調整,原來的3元/桶估值(半個月算)就應該調整為6元/桶,另外據瞭解疫情發生後,政策上大方向是鼓勵降費減稅,因此港雜費方面應該有下調(建議減少1元/桶)。


  • 合約對應問題


1. 供大於求的替代法估值


在供大於求的市場環境中,對應於外盤就是遠期價格曲線是近低遠高,近月合約價格低,遠期合約價格升水。


替代法:即認為以目前在上海原油期貨保稅交割罐裡的倉單為交割品(因為貨多,不急用),未來到貨的外盤現貨進行置換,從而實現外盤首行合約價格向上海原油期貨的首行合約傳遞映射。


因此,可以在開盤後,按照阿曼和Brent的前三行合約對應的價差,以Brent前三行合約的實時報價,分別推算出上海原油期貨前三行合約的價格。即Brent 06(首行)推算 阿曼06(首行),然後推算上海原油期貨05合約(首行),依次用Brent的07、08合約推算上海原油期貨的06、07合約的盤面估值。


2. 供不應求的模擬交割法估值


在供不應求的市場環境中,對應於外盤就是遠期價格曲線是近高遠低,近月合約價格高,遠期合約價格貼水。


模擬交割法:即以外盤的首行合約為提貨實物,模擬真實的提油、運輸時間,交割到上海原油期貨指定交割庫。這樣首行阿曼原油是06合約,那就是6月份提油,按照最快的速度,可以6月底到,作為7月交割(一般要給8月交割)。


因此,這個時候,外盤的首行對應於內盤的第三行(或者第四行,取決於市場的供不應求的程度)。即我們用外盤06Brent推算06阿曼,然後推算07合約價格,之後,按照倉儲費界定上海原油期貨前端合約05和06的價格。


但是,目前市場的實際運行是直接按照外盤06對應內盤06進行計算!


2020年4月21日

幾個主要的原油期貨區別在哪兒?

低價囤油的正確姿勢是……


目前流動性較高的原油期貨有CME WTI、ICE BRENT、INE SC(上海原油期貨)。阿曼原油期貨的合約設計就是個現貨原油,主要是產業參與,流動性很有限。


WTI原油期貨反映的是北美市場的供需基本面,可以實物交割,交割地集中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的庫欣地區。物流設施是管道和油罐,當然不嫌貴,可以用槽車去拉(罐區當然也要有裝車臺)。目前美國的疫情規模最大,而美國的石油消費全球第一。按照美國產量比1個月前減少70萬桶/日,需求可是塌陷了400-500萬桶/日(按煉廠開工率估算),原油出口和進口變化不大,所以這裡的過剩很嚴重。而交割地處內陸,油罐和管道都需要提前租用。這就導致了,眼下出現了“空逼多”的慘烈狀態。因為,賣交割的貨源肯定是充足的;買的人沒有罐和管道輸送能力(這些都需要提前準備)就無法接貨,只能平倉!寫文章開始到現在(4月20日晚8點),05和06合約的月差已經跌到了-10.85美元/桶。有人說,那為什麼就不是多頭提前去把罐租掉,然後逼空頭沒有罐去交?但問題在於如果是一個提前租了罐的人,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去做多,我倒是覺得有悖情理。這種逆勢做法屬於操縱行為,不展開論述。


Brent原油期貨反映的是北海地區的供需平衡情況。全部現金結算,無實物交割。但合約到期日的結算價格參考場外Brent相應的遠期合約。所以,Brent期貨市場有所謂EFP機制(期貨轉現貨),就是有現貨頭寸交易的雙方,可以互換對等數量的期貨頭寸。就是現貨的買賣雙方各自點價,技術好的話,賣的人價格會高,買的人價格會低,期貨頭寸配對平倉。由於有遠期合約交割實物原油的價值錨定,Brent原油期貨和遠期市場之間就存在緊密的關聯,也使得BRENT原油期貨不會亂飛。而Brent原油期貨的月差體現的北海實物,是碼頭裝貨,海運提油。相對而言,油輪的靈活性大很多,第一是運載工具,想去中國韓國都可以,第二是罐容,也就是在原油沒有下家需求的時候,可以把油輪當做浮艙用。因此,浮艙的成本水平就對Brent期貨的月差水平有鉗制作用。現在臨時去找船的浮艙成本基本也就在月差中得到了體現。而且整體上給Brent定價的相關北海原油就150萬桶/日的產量,過剩也不算大。另外,目前歐洲的疫情雖然嚴重,但是從新增病例看,比美國要好一些。


上海原油期貨是以中東交割油種現貨的到岸入罐成本為估值,並圍繞估值進行交易,從而體現出中國石油的供需基本面(中國70%靠進口)。目前,中國疫情受控,復工復產節奏加快,2月3月塌陷的需求明顯恢復。所以,從基本面的角度看,這裡目前是全球供不應求的地方。另外,由於採取中東原油作為交割標的。那麼中東目前的原油現貨態勢雖然也不好,因為印度等南亞、東南亞國家疫情蔓延,也是需求塌陷。但是,不要忘記了,5月1日開始,中東產油國將開始大減產。雖然有人質疑,但是從歐佩克+達成的空前的減產協議來看,中東地區的減產是最多的,而且沙特4月份開足馬力到1200萬桶/日,減產協議按照1100萬桶/日的基數,那麼5月份的供應形勢還是一下變化很大。另外,伊拉克這個出口第二大戶,這次對減產協議的分配(100萬桶/日減產)也沒有異議。因此,可以說,未來的全球市場基本面還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最強。


油價、油價,歸根結底還是落在上面這些原油期貨上。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出,各合約的脾氣相差很大。空配,找最弱的;多配,自然要找強的。所以,對於“投資”原油而言,第一要對基本面要有自己的判斷,當然要看客觀的數據,也不能自己去設定這個判斷的結果。短期和長期的做法顯然不同,產業和資金、散戶的操作也不同。第二,要對各品種的脾氣有所瞭解,做上海原油期貨也不是盲目看外盤的漲跌。以確定自己的合理配置方向和頭寸。


要理解市場的價格趨勢總歸還是來自市場的平衡狀態。目前空頭的動力來自於供大於求下的實體屯油輸出。只有供大於求才有屯油的機會。供大於求導致期貨市場出現近低遠高(CONTANGO),實物原油也不是今天就能買到明天的貨。一般一手市場都是提前1~2個月開始交易。先實貨、後紙貨的最優屯油策略下,是獲得低價的現貨價格和更高的期貨對沖價格,即所謂無風險正套。期貨空頭向遠期展期,價格越賣越高!但市場供需形勢轉變為供需平衡和可能轉向供不應求之後,才是平掉期貨頭寸讓庫存去裸奔!所以,恰恰是產業和貿易商的屯油才給期貨市場輸出了這麼大的空頭頭寸,供大於求越嚴重,這種輸出就越厲害。


可以說,期貨和期權工具是最為高效的油價工具!但是必須專業!上海原油期貨給國內提供了很好的原油價格工具!既可以是風險對沖的工具,也可以是投資投機的工具。合約目前的交易量全球第三,流動性沒有問題。


2020年4月24日

同樣抄底,結果緣何不同?


原油實貨原油計價三要素,基準原油、計價期和升貼水。實貨原油的現貨交易和長期合同兩種合同方式。現貨對亞太地區基本就是M+2機制,提前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去買油。也就是眼下去談現貨實物,就是未來第二個月交貨的原油。現在是4月份,意味著是準備談6月份提油的貨,而現在給6月份估原油價格,應該怎麼估呢?顯然,對於採取或者Brent現貨價格或者和Brent期貨、現貨價格高度聯動的原油,大致估算油價水平,應該選擇8月份的ICE BRENT原油期貨合約。因為,在6月份的時候,你不會看到06和07月份合約,他們在4月30日和5月31日分別到期了。


所以,現在去抄原油實貨的底,不能看期貨首行合約的價格水平。現在開始計價的現貨,要提前2個月採取行動才能獲得眼下的便宜。


但是,問題來了,2個月之前我們採取了行動買入4月份計價和提油的現貨,而當時就想提前鎖定這個成本,可以不?當然可以,最簡單的方向性保值,就是做多期貨。在2月份做未來4月份對應期貨首行,如果選擇Brent就是06月份合約。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2月份時候就買入了06合約,現在可是一路下行,為什麼沒有聽到很多的煉廠做點價的,沒有引起爆倉事故,或者套保期貨頭寸在市場中面臨不利的擠兌的。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實貨點價的計價方式。實貨的點價行為,主要是需要將價格計價三要素中的基準原油改為某個月份的期貨合約。比如上例子中,實貨的計價方式就是06 ICE BRENT+X。


賣方提供這個公式的時候,方便買方在約定的時間範圍內,自主選擇定價。這個時間範圍,一般從達成交易開始,原則上可以到期貨合約的到期日。


原理是:

實貨的賣方:買入的是常規的公式計價,比如DTD BRENT(所謂Brent現貨價格指數) 4月全月均價+1;同時賣出的是點價公式,如 06 ICE BRENT + X(看市場的行情而定)。這裡是有所謂的價格風險敞口的。那麼實貨的賣方這個貿易商,就會進行套期保值,即紙貨操作上採取,買入 DTD BRENT 4月 SW(掉期),賣出ICE BRENT 06期貨合約。注意,這裡掉期的頭寸和實貨的價格是對沖的,而且掉期是場外交易,一種以約定好的價格自動平倉對沖的工具,沒有平倉的煩惱。那麼實貨的賣方手頭還擁有一個頭寸,就是賣出ICE BRENT 06 期貨合約,注意這是個空頭的頭寸。


接下來,實貨的買方開始點價。他在3月份10日價格戰開打油價暴跌後,開始點價。就是電話通知實貨的賣方,我要點價,其實就是說我要買入市場上的價格!所以,賣方無非就是把之前的空頭頭寸應客戶要求平倉而已,平倉的價格就是買方認可的價格。這就是點價!點價的買方並沒有直接操作期貨。


所以,上述操作中,沒有向期貨市場輸入期貨的買盤,反而是先輸出的期貨的賣盤。


當然,提前點價的一方,隨著油價的下跌,也是面臨一定的風險的!就是覺得買的實貨價格高了。但如果這種點價是連續的,也就是相對均衡,問題也不大。但如果點價的時間都提前到3月10日之前,實貨就面臨很大的跌價損失,不展開討論了。


所以,不同的抄底,對期貨市場的多空輸出是不同的。


2020年4月28日

WTI 06合約還會搞出負油價嗎?


眼下,WTI的06合約依舊是人心惶惶。停止開倉交易的紙原油,特別是所謂連續合約頭寸的多頭倉位,是選擇平倉走人,還是繼續持有,任由展期調整份額,都是頭疼的事情。如果平倉走人,普通人必定是心有不甘;如果繼續持有,這月差水平導致移倉(展期)是吃肉不吐骨頭,很可怕。而且,負月差一直延伸至少未來12個月份(其實更多,但我們一般看油價的系統顯示的是前12個月的連續合約);如果要月差從負變正,需要供需平衡狀態從供大於求向供不應求轉變。目前看,天量的庫存和需求修復的不確定性,年內分析師是不敢給你樂觀的估計。


庖丁近期觀點認為,隨著“被動型配置”多頭的撤出,WTI的06月份合約壓力已經小很多了,想臨近交割再搞負價格,問題是剩下的多頭人家可就真接貨了。這個時候,不要說賣交割多麼容易,油很多,其實也不見得。不信,作為散戶,這回你再賣一下WTI,看看能不能實現交割?所以,不認為06還能搞出負價格。Brent是到期日現金交割,不容易出現盤面的逼倉問題;結算價格依據的Brent遠期市場的價格指數,Brent遠期市場的遠期合約是個實物交割的合同,實貨交易逼出負價格難,主要是海運提油的東西,有油輪就有儲罐,理論上沒有罐容瓶頸問題。(想想,如果沒有油輪了,不是逼倉的問題了,是很多地方的石油貿易會中斷的。)


■ 以上內容轉自微信公眾號:庖丁解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據此入市,風險自負。期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