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最先與最後一公里,“村村通快遞”不遠了

打通最先與最後一公里,“村村通快遞”不遠了

為進一步推進“快遞進村”,國家郵政局近日印發了《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明確到2022年底,符合條件的建制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

這對農村的發展絕對是一個利好的消息。眾所周知,物流行業近幾年發展迅猛,效率大幅提升,大部分城市可以享受急速送達的服務。但是在最廣大的農村地區,很難享受平等的待遇,一些地區甚至沒有上門取送貨的服務。

數據顯示,我國共有近14萬家快遞企業,但在農村地區能夠送貨上門的快遞公司卻寥寥無幾。在我們所熟知的幾家快遞公司中,也只有京東、順豐等做到了部分農村地區的覆蓋,其他公司基本都是寄送附近鄉鎮網點。

所以,在農村地區,快遞服務還需要進一步升級。為推進“快遞進村”,京東集團、京東物流積極響應中國快遞協會號召,與11家快遞物流和電商企業聯合發出倡議,結合京東自身情況,將圍繞“新基建”下沉與“千縣萬鎮24小時達”時效提升計劃等多項措施,全力推動物流普惠和“村村通快遞”目標實現。

打通最先與最後一公里,“村村通快遞”不遠了

京東如此積極的一個原因是在物流建設上已經積累了多年的經驗,此時可以說正是用武之地。早在2007年,京東就開始建造和經營自己的全國物流倉儲架構,集中調配,這使得京東能夠通過物流倉儲把控服務和速度,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優勢。

這一優勢為京東帶來了良好的用戶口碑,也體現了京東對服務品質的追求以及對未來佈局的前瞻性。以此次疫情為例,京東物流在疫情中的表現可圈可點,不但及時馳援武漢、輸送物資,更是在全國運力嚴重匱乏的情況下保障了全國居民的日常消費需求。

除了一二線城市外,在疫情期間的助農上,京東開通“全國生鮮農產品綠色通道”,發佈25項助農措施,全面開放並傾斜供應鏈、物流、運營、推廣等核心資源,解決滯銷生鮮農產品上行問題。

打通最先與最後一公里,“村村通快遞”不遠了

比如,雲南楚雄、玉溪3000畝鮮花基地滯銷的上百萬支玫瑰,在兩天時間內被京東快速送到了消費者手中;遼寧丹東東港市種植戶段清梅的草莓搭上了京東生鮮的快車後,兩天就賣出去近萬斤;廣西桂林的貧困戶主要靠種植砂糖桔解決營生,但靠傳統的辦法賣不出去,在京東的助力下,解決了全縣65%以上砂糖桔的滯銷……

這背後是京東物流過去十多年在基礎設施上的長久佈局與建設,讓京東有能力實現對農村地區的下沉。2019年8月,京東物流發起“千縣萬鎮24小時達”時效提升計劃,到年底已覆蓋全國88%的區縣,鄉村物流時效進一步提升。

這也符合“村村通快遞”的宗旨,一方面農村地區可以享受極致的物流服務與優質的產品;另一方面,通過對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實現農村升級,帶動產業帶農產品上行,助農脫貧。

而農村作為快遞的最初與最後一公里的綜合體,加上龐大的基數,也可以為未來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地提升,這也是國家高度關注農村的原因之一。

尤其是近幾年,農村經濟與城市間的差距在逐漸縮小。國家統計局在2020年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6523元,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021元。

打通最先與最後一公里,“村村通快遞”不遠了

由此可見,下沉市場的消費能力逐漸提升,潛力有待釋放,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已經打開農村消費的入口,電商們紛紛佈局下沉市場,從線上到線下,再到物流供應鏈等方面,可以看出電商們對下沉市場的重視。

只是目前來看,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待完善,尤其是物流方面,與國外物流發展水平相比,國內物流業目前尚處於發展中階段,物流效率僅相當於美國的80年代。

這裡的物流效率是由全社會的物流總費用佔GDP的比例來進行核算的,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的比例越低表示該經濟體物流效率越高、物流發展水平越發達。

美國的社會物流成本在GDP裡的佔比大約是8%,日本是11%,而中國在15%左右,差距明顯。所以,中央前不久開始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物流確實是不能繞開的基礎設施建設之一,而農村作為經濟發展中的一環也可以說是未來發展的關鍵之一。

在“新基建”方面,京東其實更具有先天優勢。作為零售行業的頭部公司之一,京東零售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不但在疫情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更是迎合了“新基建”的戰略部署,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技術方面,全面構建以智能供應鏈為基礎的新一代基礎設施。

其中,京東物流算是佈局的重點之一,十幾年的發展讓京東物流實現了供應鏈端的不斷優化。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京東物流不但擁有超強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同時,在硬件上更是進行了長遠的佈局。截至2019年12月31日,京東物流在全國共運營了700多個倉庫,倉庫總面積約1690萬平方米,全國的25個“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形成了亞洲最大的智能倉庫群。

打通最先與最後一公里,“村村通快遞”不遠了

而在農村物流基建設上,對產地上行的“最先一公里”,打造以產地為核心、輻射全國的高效網絡,實現“產地到全國24小時達”。在銷地下沉的“最後一公里”,推進“千縣萬鎮24小時達”,讓24小時甚至半日達成為更多地區的物流標配,從而推動物流基礎設施暢通和公共服務互惠共享,成為農村消費升級和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基於優質的服務與對下沉市場的佈局,京東在拉新方面的能力開始顯現。去年三、四季度,京東超過70%的新用戶來自低線市場,成為京東加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這也是京東在供應鏈能力上持續釋放的成果。目前,京東物流低線城市的24小時覆蓋圈不斷擴大,效率不斷提升,92%的自營訂單在全國範圍內實現24小時達。這對未來三年的快遞進村也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讓行業標準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可以說,京東在物流方面的建設與投入對物流行業來說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尤其是在農村快遞方面,送貨上門、促進消費,助力農產品上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同時,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也會加快“村村通快遞”的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