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帝师晏殊的绝代风华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很惊喜地看到了很多耳熟能详的历史文化名人。那些人的文章流传千古,有多少在我们中学时代都是要全文背诵的,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其中晏殊这个人物知名度没有上述两个人那么高,但却是他们的伯乐。他人如珠玉,词如珠玉,是个风华绝代的人物。

一,少年神童,最可贵者是诚信二字。

这世上从不缺少神童,但很多神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不然王安石也不会有伤仲永之叹。

晏殊自五岁起便有神童之誉,十四岁便蒙地方官举荐而参加殿试,在考试的时候,晏殊上奏说:“这些题目成前些日都曾做过,至今还保留有做这些题的试卷,所以我要求换题目考试”。他的真诚与才华得到真宗皇帝的赞赏。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帝师晏殊的绝代风华


晏殊少年成名,在京城为官以后,结交了很多学问很好的朋友。当时东京城非常繁华,这些朋友常常结伴游玩,饮酒宴乐,晏殊却从不参加。

有一次,真宗皇帝因此表扬他,说他为人持重,不好嬉戏。晏殊却没有乘此机会自我标榜,更进一步博得皇帝的好感。他诚实的说:“臣其实也喜欢游玩宴乐,只是臣家境贫寒,没有银钱和他们一起去饮酒玩乐,如果我是富家子弟,我也会去的”。没想到于宋真宗反而更欣赏他,认为他是至诚君子,让他去做了太子的老师。这也是电视剧中仁宗赵祯叫他先生的原因。

古人常以“不欺”二字为君子之行,所谓不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事无不可对人言,质诸鬼神而不疑,不以虚伪巧诈谄媚于人,如晏殊的言行,便可担当这不欺二字。所以神童并不可贵,如果才不配德,终究不过是泯然众人矣。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帝师晏殊的绝代风华


二,政绩卓然,深得圣宠的太平宰相

电视剧《清平乐》中晏殊的扮演者,当年曾是《武林外传》中吕秀才的扮演者。这个秀才熬了这么多年,终于当上大官了。不过演技还是相当出彩的。

历史上的晏殊上的晏殊少年得志,经历宦海沉浮,一生都身居高位,他的政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一生行事多谨慎,每逢大事不糊涂。

他在真宗朝做了翰林学士,迁升为左庶子。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是欣赏。

仁宗皇帝十二岁登基,当时有些老臣意图专权乱政,晏殊冒天下之大不韪,奏请太后垂帘听政,稳定了朝局,这一后历史在电视剧上较好的得到了还原。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帝师晏殊的绝代风华


后来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进犯陕西一带,宋军屡败,。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办了四件加强军备的大事:撤消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招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由此,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此为有大功于国。

2、兴办教育,奖搞人才,是发现千里马的伯乐。

电视剧中有一段晏殊贬官到应天府。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后来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乱世以来,学校严重荒废后,由晏殊开创的教育之复兴。后来他在宰相任上时,又和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这是晏殊一件极大的功劳。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帝师晏殊的绝代风华


晏殊虽多年身居高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引荐,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但晏殊举贤不避亲,晏殊为宰相时,富弼为枢密副使,后官拜宰相。

世人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识人用人,自古为难。但这又是身为领导者最重要之事。有的领导者见识浅陋,不能发现人才,有的则是嫉贤妒能,打压人才,使得多少夜明珠埋没于尘土之中,千里马老死于田亩之上,岂不是一大人间悲剧吗?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帝师晏殊的绝代风华


三,词作珠圆玉润,文学为宋词之先锋。

晏殊一生作词一万多首,大都已经散失,仅存的136首被编为《珠玉词》,其实珠圆玉润四个字也正是晏殊词的风格。晏殊的词作,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当时又被称为“宰相词人”。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有一段著名的人生三境界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其中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便来自晏殊所作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这里写的是萧条之景与孤独之人,却又有广阔辽远的境界。虽然写的是离别之意,但感情悲壮,毫无纤柔之感。

这人生的第一境界,乃是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的惆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帝师晏殊的绝代风华


晏殊还有一首作品非常出名。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尤其花落、燕归两句写的虽然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惋惜与欣慰便交织其中,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其中不仅是淡淡的忧伤和惆怅,仿佛有了时间永恒与人生有限的深广哲思。

这样的作品正像词集的名字“珠玉”一样,如同明珠美玉,光辉自然。拥有恒久的艺术魅力。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帝师晏殊的绝代风华


结语

欧阳修《宋史·晏殊传》说晏入仕“遂登馆阁,掌书命,以文章为天下所宗。”后来又“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自始至卒,五十余年。”他可能不像范仲淹那么伟大的人格,但他一生富贵,情趣高洁,少年文采风流,为官恪尽职守,晚年德高望重,始终受到皇帝恩遇与重用,这样的人生也真是令人羡慕。

大家好,我是观象斋主人,专注于传播国学传统文化,周易风水知识,欢迎关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