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難得天自老 --賞析俞子明早期書畫

◆瀟湘雅藏

週六日一般是要去孩子的求學地陪讀的,兒子去參加培訓了,會有難得的半天空閒,有時覺得“倒地鐵”都慢了,就直接在街上攔摩托車趕著逛古玩市場,人稱坐“摩的”。但往往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頗有背槍不遇鳥、遇鳥一空槍之感。

於是乎,已有時日沒有收到自己很喜歡的淺絳了,好物件不常見,好不容易遇到一件,則可能是自己理想價格的幾倍。實在來癮了,也收幾件在網上“搗騰”一下,也就是許多人說的生意貨,但那終歸是難以留下深刻印象並令人朝思暮想的。繁忙的工作之餘,心中常有一絲淡淡的惆悵……

因好的淺絳作品而與全國各地的藏友結緣,相互探討,相互欣賞,常常會視藏品為知己,視藏友為知己,哪怕路途遙遠,從未謀面,也會有無數的共同語言,一機在手,常聊常新。

金秋十月,朋友圈裡到處都是交流會、“床交”會的消息,有多位好友來湘,而我則工作事務繁雜,只能遙遙地隔著手機瞭解、閒聊一下。前天傍晚收到好友在交流會現場發來**圖片:一個乖巧六邊倭角承盤。落款為:子明俞文曜,印章款為:“子明”;畫面中兩位高士崖岸清俊、仙鶴靈動、蒼松遒勁,文氣非常。 我腦海裡直接蹦出“高山流水覓知音,人生能有幾回同。紅顏易老花易飄,知己難得天自老!”的情境來。

~~知己難得天自老          --賞析俞子明早期書畫

~~知己難得天自老          --賞析俞子明早期書畫

~~知己難得天自老          --賞析俞子明早期書畫

當時在開車,就地把車停在路邊細細品味。晚清民初的中晚期淺絳花鳥畫,一般畫意為枝頭喚友、落花有意、松鶴延年之類;如是畫仕女人物,一般是臨窗獨坐、二喬出行之類;倘畫一男一女,則多為對鏡貼花黃、貂蟬拜月之類;還有不少作品為老少配:愛菊者居多;佝僂高士或策杖或騎驢,身邊跟一書童或抱琴或揹著行囊隨後……

真正能把人物畫出清雅味道的,我則較喜歡王少維、任煥章與汪介眉、李友梅、程松石等名家作品,即使是個佝僂背影也給人一種“我就是我,不一樣的我,不食人間煙火”的況味;當然若是那種長線條有力、衣襟飄飄的正面高士,則給人崖岸清俊、雅氣文氣聚於一身的感覺。論高士人物清雅,我還喜歡拿任煥章與李友梅比較,任的人物變化較少,都是那種“一如既往”的清雅,而李友梅則富於變化,當然技高一籌還是任的人物……

~~知己難得天自老          --賞析俞子明早期書畫

印象中,俞子明作品跨度時間長,似貫穿了整個光緒早中晚期,其晚期作品有漁家樂、神仙人物一類的題材,圈內玩得久的藏友經常不看落款即可知為俞子明作。網上嘗見一同治晚期書畫,落款為“文曜”的作品,還曾引發到底是“義維”還是“文曜”的討論,上繪高士也是清雅異常。遍查網絡及資料,落款“文曜”的作品似皆在同一年,較為稀見。

今天一早即收到快遞電話,當天辦公室川流不息的人,單位上接了市委幾個活動的視頻專題要做,幾個協調會要開,承盤收到後,我只在水龍頭下略略的衝了一下,但擺在案頭時不時瞅一下;辦公室人一走,即捧於手,細端詳細欣賞……

同治晚期、光緒早期的淺絳藏品一般入手較重,此盤亦是如此。我喜歡老物如新的感覺、喜歡稱其為“原光全美”。側光下其釉水肥臾,人物初看圖片時,似一人左臉有掉彩,上手看來,其只是繪畫略淡,人物眉目與腮之紅暈及盤邊金彩俱如新出,可謂之“原光全美”。

作者取邊角之構圖,於平面中表達場景。近處壯立一柱遒勁蒼松,兩高士神態氣韻高妙,閒趣軒昂,神氣盎然,身形一胖一瘦,一前一後,前後躲隱,空間感強,取高士隱逸之意,其背如松直,全不佝僂,寬袍大袖,;蒼松挺直,松針如織與如茵綠草呼應;高士衣裾飄飄,長線挺括,線條勁直,或行筆略有顫掣,畫幅左側大量留白,虛渺空靈。

一隻白鶴低頭凝視,與兩高士神態相呼應,款款深情,意蘊無窮,“沐霞乘風仙鶴來” 一片輕嵐,空靈靜寂,攜千古爽風,落入凡間。 作者運筆成風,落筆如神,把嫵媚婀娜、舞姿翩翩的仙鶴表現得瀟灑絕倫、純淨空靈、自然恬淡。其鶴用筆率意,用墨灑脫,簡練的幾筆便勾勒出仙鶴的藝術形象:仙影飄逸,皎皎然如“沼澤之神”,悠悠然如“凌波仙子”.......

畫面給人以生動的美感:高士修長的身段,悠然自得的神氣;而仙鶴或偶爾興起,長空嘹唳,寄清風而伴夜月。常常望著望著,你會自然地進入到一個“清風生兩腋,飛入雲水間”的意境……

壬申年,查詢年份,1872年同治晚期,其時一般還用彩濃重,時下謂之同光彩,此盤則設色淡雅,增一分太濃,減一分太淡。規整的六邊倭角正好擺放,尺寸不大不小,立於案頭,雙手捧於掌上,似清風徐徐,兩位高士,立於前,似知已在前,哪一位都似在與已心靈對話,雖不言,我亦無言,略世間繁雜瑣事,任時光流逝,任窗外車**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