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难得天自老 --赏析俞子明早期书画

◆潇湘雅藏

周六日一般是要去孩子的求学地陪读的,儿子去参加培训了,会有难得的半天空闲,有时觉得“倒地铁”都慢了,就直接在街上拦摩托车赶着逛古玩市场,人称坐“摩的”。但往往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颇有背枪不遇鸟、遇鸟一空枪之感。

于是乎,已有时日没有收到自己很喜欢的浅绛了,好物件不常见,好不容易遇到一件,则可能是自己理想价格的几倍。实在来瘾了,也收几件在网上“捣腾”一下,也就是许多人说的生意货,但那终归是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并令人朝思暮想的。繁忙的工作之余,心中常有一丝淡淡的惆怅……

因好的浅绛作品而与全国各地的藏友结缘,相互探讨,相互欣赏,常常会视藏品为知己,视藏友为知己,哪怕路途遥远,从未谋面,也会有无数的共同语言,一机在手,常聊常新。

金秋十月,朋友圈里到处都是交流会、“床交”会的消息,有多位好友来湘,而我则工作事务繁杂,只能遥遥地隔着手机了解、闲聊一下。前天傍晚收到好友在交流会现场发来**图片:一个乖巧六边倭角承盘。落款为:子明俞文曜,印章款为:“子明”;画面中两位高士崖岸清俊、仙鹤灵动、苍松遒劲,文气非常。 我脑海里直接蹦出“高山流水觅知音,人生能有几回同。红颜易老花易飘,知己难得天自老!”的情境来。

~~知己难得天自老          --赏析俞子明早期书画

~~知己难得天自老          --赏析俞子明早期书画

~~知己难得天自老          --赏析俞子明早期书画

当时在开车,就地把车停在路边细细品味。晚清民初的中晚期浅绛花鸟画,一般画意为枝头唤友、落花有意、松鹤延年之类;如是画仕女人物,一般是临窗独坐、二乔出行之类;倘画一男一女,则多为对镜贴花黄、貂蝉拜月之类;还有不少作品为老少配:爱菊者居多;佝偻高士或策杖或骑驴,身边跟一书童或抱琴或背着行囊随后……

真正能把人物画出清雅味道的,我则较喜欢王少维、任焕章与汪介眉、李友梅、程松石等名家作品,即使是个佝偻背影也给人一种“我就是我,不一样的我,不食人间烟火”的况味;当然若是那种长线条有力、衣襟飘飘的正面高士,则给人崖岸清俊、雅气文气聚于一身的感觉。论高士人物清雅,我还喜欢拿任焕章与李友梅比较,任的人物变化较少,都是那种“一如既往”的清雅,而李友梅则富于变化,当然技高一筹还是任的人物……

~~知己难得天自老          --赏析俞子明早期书画

印象中,俞子明作品跨度时间长,似贯穿了整个光绪早中晚期,其晚期作品有渔家乐、神仙人物一类的题材,圈内玩得久的藏友经常不看落款即可知为俞子明作。网上尝见一同治晚期书画,落款为“文曜”的作品,还曾引发到底是“义维”还是“文曜”的讨论,上绘高士也是清雅异常。遍查网络及资料,落款“文曜”的作品似皆在同一年,较为稀见。

今天一早即收到快递电话,当天办公室川流不息的人,单位上接了市委几个活动的视频专题要做,几个协调会要开,承盘收到后,我只在水龙头下略略的冲了一下,但摆在案头时不时瞅一下;办公室人一走,即捧于手,细端详细欣赏……

同治晚期、光绪早期的浅绛藏品一般入手较重,此盘亦是如此。我喜欢老物如新的感觉、喜欢称其为“原光全美”。侧光下其釉水肥臾,人物初看图片时,似一人左脸有掉彩,上手看来,其只是绘画略淡,人物眉目与腮之红晕及盘边金彩俱如新出,可谓之“原光全美”。

作者取边角之构图,于平面中表达场景。近处壮立一柱遒劲苍松,两高士神态气韵高妙,闲趣轩昂,神气盎然,身形一胖一瘦,一前一后,前后躲隐,空间感强,取高士隐逸之意,其背如松直,全不佝偻,宽袍大袖,;苍松挺直,松针如织与如茵绿草呼应;高士衣裾飘飘,长线挺括,线条劲直,或行笔略有颤掣,画幅左侧大量留白,虚渺空灵。

一只白鹤低头凝视,与两高士神态相呼应,款款深情,意蕴无穷,“沐霞乘风仙鹤来” 一片轻岚,空灵静寂,携千古爽风,落入凡间。 作者运笔成风,落笔如神,把妩媚婀娜、舞姿翩翩的仙鹤表现得潇洒绝伦、纯净空灵、自然恬淡。其鹤用笔率意,用墨洒脱,简练的几笔便勾勒出仙鹤的艺术形象:仙影飘逸,皎皎然如“沼泽之神”,悠悠然如“凌波仙子”.......

画面给人以生动的美感:高士修长的身段,悠然自得的神气;而仙鹤或偶尔兴起,长空嘹唳,寄清风而伴夜月。常常望着望着,你会自然地进入到一个“清风生两腋,飞入云水间”的意境……

壬申年,查询年份,1872年同治晚期,其时一般还用彩浓重,时下谓之同光彩,此盘则设色淡雅,增一分太浓,减一分太淡。规整的六边倭角正好摆放,尺寸不大不小,立于案头,双手捧于掌上,似清风徐徐,两位高士,立于前,似知已在前,哪一位都似在与已心灵对话,虽不言,我亦无言,略世间繁杂琐事,任时光流逝,任窗外车**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