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是否曾經迷茫?

你的人生,是否曾經迷茫?

在做生涯規劃的時候,常常會有來訪者處於一種迷茫狀態,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選擇、作何決定,最大的表現是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從事這份工作。這個問題不僅發生在初入職場的新人身上,職場老兵也會有這種情況。

你的人生,是否曾經迷茫?

對於職場新人而言,往往是定位和適應的問題。在現行的高考制度下,大多數的人全憑那一場考試的分數來決定自己能讀的大學和專業,4年結束了,也可能還是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這個專業,或者是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勝任這份工作,因而迷茫,因而困惑。

對於職場老兵而言,這其實也是定位和適應的問題,只不過是滯後了的。有可能是因為當年的一考定終身,一直從事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想要換個行業;有可能是一份工作幹久了、膩歪了,想要換一份工作,這時候突然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想要什麼,於是迷茫,於是糾結。

你的人生,是否曾經迷茫?

於是,常常也會有來訪者問我,是否曾經也有過迷茫的時期,或者是如何做選擇。

就像我在《如何終結非A即B的選擇困難?》這篇文章裡寫到的那樣,“在面對這樣兩難的境地的時候,我的方法是——預判哪一個選項放棄以後的後果,是我最不願接受或是最不能承受的,我就選哪一個,然後伺機而動或是為之努力。”

文理分科時,我用這個方法選擇了理科,因為我不能接受文科要死記硬背的日子,不能接受沒有數理化解題的快樂。這是當時的我不想要的。

在工作了3年多以後,我用這個方法最終決定了放棄設計院得心應手收入頗豐的工作、放棄在家人朋友身邊安逸自在的生活,隻身闖深圳,因為我不願意在事業單位過那種一眼就能望到頭的日子。這是當時的我不想要的。

大概在16年的時候,開始思考轉型的事情,與朋友討論心中的困惑和糾結,在17年開始,選擇了自己當時最感興趣的方向——心理諮詢,利用業餘時間開始學習,然後在18年正式開始做諮詢,並且利用碎片時間斷斷續續的重拾年少時的愛好和夢想——寫作和朗誦。畢竟是精力有限,本專業的工作已經是需要經常加班的了,挑燈夜讀那是常有的事,以至於我現在是處於嚴重缺覺、身體嚴重透支的狀態,但我的內心很快樂、很滿足。常常也會有人問我,你這麼拼幹什麼,賺那麼多錢來幹什麼?(我真的很想告訴他,做心理諮詢真的不賺錢,真的養活不了自己……)也會有業內人士問我,你的工作也是高薪行業了,怎麼會願意來做這個費力不討好的工作?答案很簡單,因為

我不願意我的人生只有一種活法。所以趁著還有機會,拼命努力拼命折騰。

你的人生,是否曾經迷茫?

在人生中這3次的重大選擇裡,我能夠堅定的做出決定,是因為我清楚的知道我不要的是什麼,即使是我沒那麼清晰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回到諮詢裡被問到的那個問題,答案也呼之欲出了。面對人生中的種種困境,有過糾結也有過痛苦,但沒有過迷茫,因為我篤定,什麼是我不能接受的。

世間的選擇那麼多、誘惑那麼多,想要知道自己要什麼,確實是不容易,但至少需要知道什麼是自己不想要的。

那,如何才能知道自己不要的是什麼呢?

我的經驗是,儘量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開拓自己的視野領域,明確自己的職業價值觀,訓練自己的思維方式,越早越好。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找準方向持續努力,不怕受挫不怕失敗。不做四處逃竄的螞蟻,不做井底觀天的青蛙,不讓自己卡在一個思路里、困在一個世界裡。這樣,哪怕沒有那麼清晰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至少也會知道自己不要的是什麼。

人間不值得,是在努力之後的釋然,而不是散漫、迷茫的混日子的藉口。迷茫的人生如何破局,方法其實都在自己手中。願你我的人生都可以少一點迷茫,多一點堅定,從今天開始,讓自己的生命可以多一份精彩。

你的人生,是否曾經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