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出租車你敢坐嗎?有了5G也許不一樣

最近有幾則好玩的消息。


上海人民這周起可以開始通過高德地圖打無人車了,背後是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圖聯合自動駕駛公司AutoX啟動的的RoboTaxi項目。


而不久前,百度的Robotaxi項目已經讓長沙人民免費體驗了自動駕駛試乘。


埃隆·馬斯克也表示特斯拉計劃在今年底前推出100萬輛無人駕駛出租車。


看到這些新聞,普通百姓總難免有疑問:真的安全嗎?


其實,目前落地的項目並沒有真的“無人”,每輛車裡都會配一名安全員,遇到情況隨時準備接管方向盤。也就是說,無人駕駛的概念雖然討論了二十年以上了,離真正解放人的雙手和雙眼,還是有些距離的。


這個距離在哪裡呢?


行業專家指出,目前處於駕駛輔助功能的車輛基本屬於單車智能


單車智能在駕駛途中可以發出危險提醒,比如車道偏離警告等信號。但是這些跟車輛的時速、天氣等因素有著很大的關係。單車智能只有在一定距離內才有效,超過一定距離就失效了。


業界現在的共識是,要突破單車智能的瓶頸,要大力發展車聯網和車路協同。也就是說光一部分車“智能化”是不夠的,要真正安全,把失誤率降到接近零,就得所有的車都智能化(或通過車聯網裝置將普通車輛納入車聯網平臺),而且車要和道路、交通信號、路邊設施實現互動,即所謂的車聯萬物(vehicle-to-everything,V2X)。


無人駕駛出租車你敢坐嗎?有了5G也許不一樣


而車聯萬物,只有在5G大規模商用的時代才能真正變成現實。


怎麼說呢?單車的智能化是在車輛上搭載大量的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攝像機,等於給了車“看”的能力。


但正如人眼有許多侷限一樣,實際中的路況異常複雜,雷達、攝像頭和激光雷達等本地傳感系統受限於視距、天氣等因素。例如當自動駕駛以130公里/小時行駛時,攝像機/雷達融合無法安全地檢測到前方超過120米距離外的停車,這將觸發加速度超過5米每二次方秒的緊急制動,這是人無法接受的。


無人駕駛出租車你敢坐嗎?有了5G也許不一樣


要實現100%安全性,自動駕駛需要彌補本地傳感器所欠缺的“感知能力”,而這個感知能力,需要依靠其他的車輛、道路、交通信號等都裝上傳感器,形成網絡,徹底打破單車採集信息成為信息孤島的狀況。


也就是說,未來的自動駕駛車不是靠“看”,而是靠彼此間的通信信道來交流、感知。


其實在4G時代就有基於LTE的V2X技術,但難以支持高速移動場景,要實現100%的安全性,需要基於5G的,蜂窩網絡技術的V2X。


5G技術的高速率、低時延和高可靠,能真正保證車聯萬物需要的通信的流暢性和可靠性。這就好比以前的V2X是跑在一條單車道的小路上,隨時面臨阻塞,而現在一下變成了十車道高速公路,可以隨心所欲地變換車道了。


5G支持的V2X不僅能大幅降低自動駕駛和車聯網部署成本,還能令車載服務器走上雲端,大大解放車上空間——這是因為自動駕駛對運算能力的需求非常大,用車載計算機的話甚至會佔去整個車的後備廂。


再加上5G支持的網絡切片和邊緣計算技術,真正的車-路-雲協同才成為可能,到那時,這一“上帝視角”不僅能解決駕駛安全問題,還能管理交通系統,大大降低擁堵,解決效率問題。


舵主上星期討論過汽車和ICT產業的碰撞。要實現汽車產業的“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離不開幾個基礎賽道的支撐,其中之一就是5G。2020年是5G商用元年,而汽車四化正是5G最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


無人駕駛出租車你敢坐嗎?有了5G也許不一樣


國家層面已經認識到了這個領域的巨大前景。


今年2月,發改委等11部委聯合發佈《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


中信證券的研報預計2021年車聯網市場規模即可達到1150億元,這個產業鏈包括上游的通信芯片和模組提供商(如華為、大唐),中游的整車製造廠商和軟硬件供應商(如上汽),和下游運維服務商(如中國移動 )。


當二十多年的美國總統克林頓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時,它大概不會想到有一天“信息”真的能融合進入“高速公路”,點燃一場駕駛革命。而中國今天雄心勃勃的“新基建”、“汽車四化”,又將帶領我們走入怎樣的美麗新世界,打開怎樣的增長空間呢?


而要一鍵把握這方面的增長空間,自然是選5GETF(515050)。當然,汽車四化不是靠一個基礎賽道支撐的,芯片ETF(159995)、人工智能ETF(515070)、新能源車ETF(515030)都是密切相關的領域,以後有時間舵主再給大夥兒侃一侃。


文章來源:ETF總舵主


(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