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出租车你敢坐吗?有了5G也许不一样

最近有几则好玩的消息。


上海人民这周起可以开始通过高德地图打无人车了,背后是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图联合自动驾驶公司AutoX启动的的RoboTaxi项目。


而不久前,百度的Robotaxi项目已经让长沙人民免费体验了自动驾驶试乘。


埃隆·马斯克也表示特斯拉计划在今年底前推出100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


看到这些新闻,普通百姓总难免有疑问:真的安全吗?


其实,目前落地的项目并没有真的“无人”,每辆车里都会配一名安全员,遇到情况随时准备接管方向盘。也就是说,无人驾驶的概念虽然讨论了二十年以上了,离真正解放人的双手和双眼,还是有些距离的。


这个距离在哪里呢?


行业专家指出,目前处于驾驶辅助功能的车辆基本属于单车智能


单车智能在驾驶途中可以发出危险提醒,比如车道偏离警告等信号。但是这些跟车辆的时速、天气等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单车智能只有在一定距离内才有效,超过一定距离就失效了。


业界现在的共识是,要突破单车智能的瓶颈,要大力发展车联网和车路协同。也就是说光一部分车“智能化”是不够的,要真正安全,把失误率降到接近零,就得所有的车都智能化(或通过车联网装置将普通车辆纳入车联网平台),而且车要和道路、交通信号、路边设施实现互动,即所谓的车联万物(vehicle-to-everything,V2X)。


无人驾驶出租车你敢坐吗?有了5G也许不一样


而车联万物,只有在5G大规模商用的时代才能真正变成现实。


怎么说呢?单车的智能化是在车辆上搭载大量的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机,等于给了车“看”的能力。


但正如人眼有许多局限一样,实际中的路况异常复杂,雷达、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等本地传感系统受限于视距、天气等因素。例如当自动驾驶以130公里/小时行驶时,摄像机/雷达融合无法安全地检测到前方超过120米距离外的停车,这将触发加速度超过5米每二次方秒的紧急制动,这是人无法接受的。


无人驾驶出租车你敢坐吗?有了5G也许不一样


要实现100%安全性,自动驾驶需要弥补本地传感器所欠缺的“感知能力”,而这个感知能力,需要依靠其他的车辆、道路、交通信号等都装上传感器,形成网络,彻底打破单车采集信息成为信息孤岛的状况。


也就是说,未来的自动驾驶车不是靠“看”,而是靠彼此间的通信信道来交流、感知。


其实在4G时代就有基于LTE的V2X技术,但难以支持高速移动场景,要实现100%的安全性,需要基于5G的,蜂窝网络技术的V2X。


5G技术的高速率、低时延和高可靠,能真正保证车联万物需要的通信的流畅性和可靠性。这就好比以前的V2X是跑在一条单车道的小路上,随时面临阻塞,而现在一下变成了十车道高速公路,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车道了。


5G支持的V2X不仅能大幅降低自动驾驶和车联网部署成本,还能令车载服务器走上云端,大大解放车上空间——这是因为自动驾驶对运算能力的需求非常大,用车载计算机的话甚至会占去整个车的后备厢。


再加上5G支持的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技术,真正的车-路-云协同才成为可能,到那时,这一“上帝视角”不仅能解决驾驶安全问题,还能管理交通系统,大大降低拥堵,解决效率问题。


舵主上星期讨论过汽车和ICT产业的碰撞。要实现汽车产业的“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离不开几个基础赛道的支撑,其中之一就是5G。2020年是5G商用元年,而汽车四化正是5G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


无人驾驶出租车你敢坐吗?有了5G也许不一样


国家层面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领域的巨大前景。


今年2月,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中信证券的研报预计2021年车联网市场规模即可达到1150亿元,这个产业链包括上游的通信芯片和模组提供商(如华为、大唐),中游的整车制造厂商和软硬件供应商(如上汽),和下游运维服务商(如中国移动 )。


当二十多年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时,它大概不会想到有一天“信息”真的能融合进入“高速公路”,点燃一场驾驶革命。而中国今天雄心勃勃的“新基建”、“汽车四化”,又将带领我们走入怎样的美丽新世界,打开怎样的增长空间呢?


而要一键把握这方面的增长空间,自然是选5GETF(515050)。当然,汽车四化不是靠一个基础赛道支撑的,芯片ETF(159995)、人工智能ETF(515070)、新能源车ETF(515030)都是密切相关的领域,以后有时间舵主再给大伙儿侃一侃。


文章来源:ETF总舵主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