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 | 限制向大學生放貸?大學生是成年人但應避免陷入債務陷阱

快評 | 限制向大學生放貸?大學生是成年人但應避免陷入債務陷阱

(小塵4x/圖)

2021年3月17日,銀保監會官方網站發佈文件,禁止小額貸款公司向大學生髮放互聯網消費貸款,持牌銀行業金融機構也要審慎發放、嚴格管理大學生網絡消費貸。在校園消費貸款氾濫的當下,監管部門對大學生消費貸進行限制有其必要性,但也應避免一刀切,滿足大學生正當的金融貸款需求。

隨著互聯網金融遍地開花,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把目標對準了大學生。絕大多數大學生剛剛成年,從枯燥的高中生活到繽紛多彩的大學校園,擺脫了父母的限制可以自主決定如何消費,這讓他們的消費慾望大大膨脹。但是大多數的大學生並沒有自己的收入,主要依靠父母提供學費和生活費。膨脹的消費慾望與父母提供的有限生活費之間的矛盾,讓互聯網金融發現了機會。於是針對大學生的各種消費貸大行其道。想買蘋果手機?想買大牌包包、化妝品?或者是想上語言培訓班?做牙齒矯正、做輕整形?甚至是給愛豆打call應援?沒錢沒關係,總有一款網貸適合你。

但是貸款容易還款難。除了父母提供的生活費,多數大學生並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而各種網貸的利率往往很高,一旦逾期,更是面臨高額的罰息。很多大學生被迫借東家還西家,最終陷入網貸不能自拔,甚至有不少人不堪重負而自殺。2017年4月,廈門華廈學院的一名大二學生自殺,家人發現,她在多個“校園貸”平臺有借款,僅其中一個平臺就累計借入57萬多元,累計筆數257筆,最終還欠款5.6萬多元。

事實上,對於過度向大學生髮放貸款所帶來的亂象,有關部門一直在進行整治。早在2016年,教育部和金融監管部門曾多次發文,要求加強不良校園貸風險防範。2017年9月,教育部更明確要求“取締校園貸款業務,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髮放貸款”。然而針對大學生的網絡貸款仍然野蠻生長。雖然“裸貸”等嚴重違法的貸款受到打擊,但是仍然有不少“正規”的互聯網貸款機構在向大學生放貸,更有很多電商平臺以消費分期等消費貸誘惑大學生購買超出其購買能力的高價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新規明確,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所有信貸信息都要及時、完整、準確報送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對於不同意報送信貸信息的大學生,不得向其發放貸款。也就是說,大學生的所有貸款都要上徵信,這就能夠讓大學生的所有貸款信息對金融機構都是透明的,金融機構可以知道某一個大學生是否已經有貸款,貸了多少,是否有逾期,以決定是否再給他貸款。而在過去,各互聯網貸款平臺的貸款信息不上徵信,互相獨立,即使在一個平臺已經負債累累、嚴重逾期,在其他平臺上也能貸到款。這對部分自控能力差的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引誘他們去貸更多網貸,過度消費。現在,所有的貸款都要進入個人徵信,一旦違約可能給將來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大學生們再要貸款消費時,就不得不三思而後行了。

對大學生貸款進行限制,有利於約束年輕人過度消費的傾向,避免向沒有還款能力的人過多貸款帶來的金融風險。但是也應該看到,大學生一般已經年滿18週歲,在民法上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有權利得到相應的金融服務。有些大學生也有正當的金融需求,比如有些人想上的課外輔導班學費較貴,有些大學生要創業需要資金。有關方面也應該在審慎評估其還款能力的基礎上,滿足部分大學生正當的資金需求。

大學生們也應該剋制自己的消費慾望,不要因為貸款容易就過度消費,要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貸款總是要還的,尤其是貸了不正規的網貸,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辛省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