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泉》:人自身就是自我的救世主

洛克——自由創造的靈魂

在《源泉》中,安·蘭德所想表達的正是對時代的尊重。從主人公身上我們能很好的看出來或者感受到他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並且對世間一切的交往行為都很蔑視,

洛克的一生表明了就算是不為世間人所理解,但是仍可以獲得自由的靈魂。

《源泉》:人自身就是自我的救世主

創造性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個角色吉丁,文章中他從剛開始直到最後,都是一個工於心計,並且在交流各個方面都更強悍的一個人,他覺得這樣一個投其所好,阿諛奉承這種本事能為他帶來最好的結果,

他的婚姻,他的愛情,也隨著這個而改變,從頭到尾,吉丁就是一個與洛克相比較而存在的角色,整個的從頭到尾當中,吉丁就是嫉妒,甚至憤怒,他憤恨於自己的無用,並且憤恨於洛克的才華,

天才從來不是,後天產生的,而是在自己的年代當中產生的,天才,並不需要世人理解,他只需要使自己,發揮出天才的本性就可以。

因此在本文中也有另一個角色拖黑,拖黑是很複雜的角色,剛開始作者給她一個溫柔的筆觸來描述它,使它顯得像是我們的一個好朋友,或者是我們身邊一個珍惜,善良,勇敢,並且,熱愛平等的人,

但是到了後來。作者就把他真實的面目顯露的出來,他本身也是一個為了自己的名利而奮鬥的人,他為了不使洛克有更大的成就,繼而去把神廟的任務交給洛克,直至最後把洛克拖入更深的深淵。

它和吉丁一起是本文當中的兩個最極端的人物,吉丁是無用的極端,他而是善於應付社會性的工作,善於能瞭解人的心理的一個人。

《源泉》:人自身就是自我的救世主

毀滅式的愛情

繼而我們應該談一下洛克的一個愛情,因為愛情永遠是作品的主題,洛克的愛情貌似跟別人並不太一樣。

洛克或者說主人公的愛情其實是隨著他的性格來開始出現的,就像從頭到尾剛開始那樣。

洛克的這種極端的個人自由,對自由的祈求和對自我的相信,是當時的一個年代的一個特徵,並且也是與他的命運息息相關,甚至我覺得在他的命運當中,就已經包含了一個尼采式的衝動,洛克在作者心中就是超人的代表。

在洛克的一生當中,有很多時候,他都可以得到一個更好的生活,但是他選擇堅守自己的靈魂,他的建築就是他的靈魂,他所秉承的這樣一個理念,就是從他十歲那年開始的這樣一個建築師的一個夢想,其實就是她的一個生命的靈魂的體現。

《源泉》:人自身就是自我的救世主

孤獨的守候者

在結尾處,洛克求多米尼克在一個夜裡引開守夜人,自己則引爆了那個正在建築中的工程大樓。

美國舉國震驚,聲討嚴懲洛克的犯罪行為,除了華納德的《旗幟》――華納德終於找回了維護正義的勇氣。他下令自己的報紙為洛克的行為辯護。

《旗幟》的發行量一落千丈,但是在多米尼克的鼓勵和幫助下,華納德仍然繼續為洛克戰鬥著。然而,最後華納德還是在壓力下屈服了,放棄了洛克。

在法庭上,洛克的命運似乎已經註定了,但是他並沒有放棄為自己辯護:他講述了人類火種的發現,車輪的發明;文明的創造,人的源泉動力;他講述了“自我”的價值和人類必須對自己保持“真實”的必要……

他講述了創造者在社會中的作用,講述了在腐敗的社會中他們要付出的代價。最後,陪審團宣判他無罪。

洛克與多米尼克跨越七年的考驗和等待,終於又走到了一起。小說的最後,華納德請洛克設計他的最後一棟建築,一棟用以檢驗人超越一切的摩天大樓。

結:人自身就是拯救自己的上帝

這本書在西方是長盛不衰的熱門書籍,但是這本被忽視的傑作卻在今天才被引進中國,讀罷該書後完全可以理解這樣的狀況。

這本書表達著對個人激情的頌揚,對青年志氣的肯定,對反抗權威的支持,書中的洛克反傳統,反集體主義,大談自我主義,極端的將人分為創造者和二手貨兩類而不提供可調和的中庸之道,甚至為了自己的理念炸燬大樓。

《源泉》:人自身就是自我的救世主

這樣一個靈魂人物,讓我們相信,其實上帝並不是他人,而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就是我們自身的上帝,我們自己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並且有些時候,就算我們窮困潦倒,就算我們在痛苦當中度過每一天。但是我們也可以堅持自己的靈魂。

這個靈魂就是我們的自由,也是我們的本性,正因為有了這個靈魂,洛克可以接受採石廠工人的角色,他可以接受自己一個人黯然的走,他可以接受每一天落在屋頂上的,雨滴的聲音,甚至也可以接受,沒有熱水的洗澡,沒有生活的明天。

我們都是庸人,但天才不是天才,註定不能為庸人所瞭解,並且在我們的這個生活當中,天才永遠都只是,並不能與我們的這樣一個社會性的交往所形成,馬克思說社會交往中,人是社會性的動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