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後服務全覆蓋,學生普遍參加,能否有利整體減負?

2月23日,教育部召開發佈會,介紹春季學期中小學教育教學有關工作情況。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各地要推動落實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全覆蓋,每個學校都要做起來。在時間安排上,要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切實解決家長接學生困難問題。要豐富課後服務內容,指導學生儘量在校內完成作業,幫助學習有困難的補習輔導。

課後服務全覆蓋,學生普遍參加,能否有利整體減負?

早在2017年,為解決放學後部分家長無法接孩子的困難,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要充分發揮中小學校課後服務主渠道作用,廣大中小學校要充分利用在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積極作為,主動承擔起學生課後服務責任。隨後,各地都推進了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工作,但採取的模式各不相同,課後服務的質量也參差不齊。教育部要求課後服務全覆蓋,且和當地正常下班時間銜接,是對課後服務提出的新要求,以及進一步做實做細課後服務。而落實這一要求,需要有新的課後服務理念與保障機制。

教育部要求課後服務在時間安排上,要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這是切實給家長減負。課後服務本來就是一項便民工程,然而,之前有的地方開展課後服務,並不考慮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銜接,有的課後服務在下班時間之間結束,有的則晚於下班時間,家長很是為難。而要做到課後服務與正常下班時間銜接,體現了實事求是服務家長,想家長所想的服務理念,具體落實時,要廣泛聽取家長意見,結合大部分家長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時間安排。

對於課後服務,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地方認為課後服務主要是提供給放學無法接孩子的學生家庭,不應該追求全員參與,課後服務內容也應該主要是看管服務,不必開展太多的興趣活動,孩子放學後,還是儘量和父母多相處。而另一種意見認為,課後服務可以成為培養學生,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平臺,開展課後服務,學生不但可以在校內就完成作業,而且還可參加興趣活動,拓展素質,也可以由此減少對校外培訓的需求,從而實現學校教育提質增效,給學生整體減負,也減輕家長送孩子去校外培訓班的經濟負擔。

課後服務全覆蓋,學生普遍參加,能否有利整體減負?

從教育部做出的“盡最大努力使學生願意留在學校參加課後服務活動”表態看,是採納了後一種看法。這也就要求持前一種觀念的地區轉變對課後服務的看法,要在所有學校開展課後服務,並豐富課後服務的內容,提高課後服務的質量。雖然學生選擇參加課後服務,還是要基於自願原則,但從之前只是滿足部分學生的需求,解決這些學生的實際困難,變為開展好課後服務,吸引學生參加。

當然,實現課後服務全覆蓋,提高課後服務質量,必然牽涉到相關經費保障問題。現實中,課後服務大致有兩種模式,一是財政補貼成本分攤模式,由財政給一定補貼,由參與學生繳納一定的費用。經濟不發達地區、財政實力比較弱的地區大多采取這一模式,這種模式的優點是,財政不要投太多錢,但弊端也比較明顯,有的家長質疑學校借課後服務亂收費,還有就是在參與學生較少的情況下,所收取費用無法支付教師開興趣班的費用,課後服務質量不高。

另一種是政府購買服務模式,所有課後服務的成本由政府承擔,解決參加課後服務教師的加班費用,或支付外聘教師的費用。這一模式的優點是,不再有亂收費的問題,但課後服務的內容與質量,和財政投入力度密切相關,有的地方雖然由財政買單,但財政投入不多,且對本校教師參與課後服務獲得加班費有諸多限制,導致課後服務只是低水平維持,課後服務內容,主要是照看家長不能在放學時接的學生完成作業,很少組織興趣拓展活動。

課後服務全覆蓋,學生普遍參加,能否有利整體減負?

圖片來源:網絡

今年新學期開學之際,深圳市教育局正式印發《深圳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後服務實施意見》,將從2021年春季開學後,分批、穩步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後服務工作。與之前的課後服務相比,新的課後服務延長了時間,原則上在正常上課日的下午放學後開展1-2課時的課後服務。同時,課後延時服務專項經費標準從目前的每生每年350元提升至1000元,所有選擇參加課後延時服務的學生不需繳納費用。這得到家長的普遍支持和輿論一致點贊。

當然,由於各地的財政實力不用,開展課後服務需要因地制宜。但總體原則應該是,把課後服務打造學生素質拓展的新平臺,既解決家長接孩子的現實難題,又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給學生整體減負的重要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