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思考力》:架設穩固的結構是寫好文章的關鍵

前言

我喜歡看書,每次讀罷心中總有萬番感慨卻不知如何表達,尤其看別人揮灑筆墨盡情抒發時更覺得自己讀書讀得不圓滿。

一個多月之前我開始接觸書評這種寫作方式,雖然現在寫得仍不盡人意,但是起碼有了傾訴的渠道。

在這期間給我幫助最大的除了導師“鼴鼠的土豆”就是李忠秋的這本《結構思考力》。

但凡書寫都離不開結構。如果結構混亂,不但讀者看不懂,時間久了恐怕連寫作者自己都搞不清當初究竟想表達什麼。

寫作的前提是思考,也可以說是理清思路,只有想清楚了才能寫明白。將腦海中“萬馬遊疆”的混亂思緒梳理成井然有序便於表達的狀態,這個過程需要運用的就是結構思考力。

想必很多人都看過芭芭拉·明託的《金字塔原理》,不過如果不是理解力特別強的人估計很難啃透。

李忠秋的《結構思考力》可以說是中國版的《金字塔原理》。這本書以金字塔原理為核心,中國本土的案例為輔助,語言通俗易懂,降低了閱讀的門檻。

全書分為五大塊,分別是:

  • 明確理念打基礎
  • 基於目標定主題
  • 縱向結構分層次
  • 橫向結構選順序
  • 形象表達做演示

在這裡我以如何應用於寫作的角度來闡述一下這本《結構思考力》。

《結構思考力》:架設穩固的結構是寫好文章的關鍵


一,明確理念打基礎

結構存在於每個整體與局部關係的無窮變化中,每個局部表現整體,而局部的意義又由整體來決定。

① 文章好不好,看結構就知道了

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我讀過許多文章,不同的作者水平差距很明顯。一篇文章是否具有可讀性,去掉語言和風格因素,單從結構上就可以看出一二。

寫得好的文章結構清晰,條理分明,不管最後認同不認同他的觀點,起碼知道對方要表達什麼,又是怎樣證明自己觀點的。

寫得不好的,結構混亂,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顧左右而言他。看到最後莫說認同與否,連他站在哪一方,主張什麼觀點都沒搞清楚。

② 結構是對組成整體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

結構看不見摸不著,但小到原子大到宇宙,還有並行的思想,世間萬物皆有結構,

它體現的是一種變化的關係。

不是每個人都蓋過房子,但是我們都玩過積木。把零零散散的積木塊組合成各種形狀,不同的形狀就需要不同的結構來搭建。想要方形就得用方形的結構來搭建,想要三角形就得用三角形的結構。

運用到寫作中也是同樣的道理,文章的結構是對素材的組織和安排。同樣的素材放在不同的位置,整體文章的結構就不盡相同。

把結論放在最前面,然後再論證就是總分式;如果各個部分逐層深入探討那就是遞進式。

運用結構思考力寫作,則是從多個側面全面而清晰地分析觀點或者事物,強調“先總後分”的一種寫作方法。

結構思考力的核心理念包含四個基本特點和結構化接收信息的三個步驟。

四個基本特點分別是: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

結構化接收信息的三個步驟分別是:第一步:識別信息中的事實、理由及結論。第二步:找到事實與觀點的對應關係,並畫出結構圖。第三步:一句話概括出所有內容。

《結構思考力》:架設穩固的結構是寫好文章的關鍵


二,基於目標定主題

結構思考力是一種典型的目標導向的思維模式,所以搭建出有說服力的金字塔結構一定要先明確目標、主題,並以有效方式引出主題。

①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我在接觸書評之前就是沒有方向的。那個時候我什麼都寫,散文,故事,小說都發展過。既沒有天賦也沒經過系統的訓練,哪方面寫得都不太滿意,迷茫之中甚至想過棄筆。直到遇見導師鼴鼠的土豆,她幫我指明瞭方向,從此才明白自己該走那條路。

運用到寫作中也是同樣的道理,無論是思考和表達都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目的,有了目的才能確定主題、搭建結構,才有努力的方向。

比如,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通過對《結構思考力》的解讀,初學寫作的朋友們能夠重視結構的重要性進而寫出條理清晰的好文章。

② 基於目標定主題

如果目標不同,同樣的內容也會產生不同的主題。還是拿這篇文章為例,同樣是解讀《結構思考力》,如果目標是面向職場,那麼主題就變成了“怎麼做好PPT”;而我是針對寫作,所以我的主題就是“如何搭建文章的結構”。

需要注意的是,主題要基於目標並且服務於目標,是整篇文章的結論,而且必須是一個有觀點的結論。

表現到寫作中,主題就是文章的標題。讀者通過閱讀一個合格的標題就可以知道你想表達什麼,是不是他想知道的,從而決定是否要點開看看。

有句話說得好,酒香也怕巷子深。文章寫出來就是給人看的,沒有哪個作者願意錦衣夜行,所以對主題的美化包裝就必不可少。

好的包裝會讓主題變得更加吸引人,誘發讀者的好奇心,情不自禁就想點開看看。包裝主題要遵循三個原則:簡單,準確,利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所謂利益就是從對方角度出發,如果讀者覺得你的文章對他沒有任何價值,自然也就不必看了。

《結構思考力》:架設穩固的結構是寫好文章的關鍵


三,縱向結構分層次

通過結構思考力縱向結構的兩種方法,可以完成金字塔結構框架的搭建,而這個框架完全符合“結論先行”和“以上統下”的基本原則,不但觀點明確,而且完全從對方角度出發,說服力極強。

縱向結構搭建金字塔結構時的兩種方法:一是從上而下的搭建金字塔結構,叫作疑問回答做分解;二是從下往上搭建金字塔結構,叫作概括總結做聚合。

① 自上而下——疑問回答做分解

仔細回想一下,不管看書還是觀影,能吸引我們看下去的一定是懸念。一個大的懸念下面還有很多小的懸念,我們在看的過程中不斷尋找答案,等所有的答案都找到了,疑問解除,劇終。

這種方式就是自上而下——疑問回答做分解。

運用到寫作中具體表現為:

  • 標題即結論,也是整篇文章要解答的問題。
  • 文章中所有的小標題都是用來回答標題的,同時也是下一層級的結論。
  • 小標題下面所有的內容都是用來回答小標題的。

以此類推,層層設問,解答,直到所有的問題解決,文章也就寫完了。

在設定問題和解答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兩點:①設想問題,從對方角度出發,在基於主題的前提下,猜想對方會關注哪些問題。

②回答問題,提前想好答案。答案同時也是下一層級的疑問,只有提前想好答案才能層層論證把所有問題解決,直至完成文章。

文章寫完了,最後讀者能否認同你的觀點,就看你的論據是否充分完整了。整合素材,提煉觀點需要的是概括總結做聚合。

② 自下而上——概括總結做聚合

平時蒐集的素材往往是紛繁雜亂的,我們需要在眾多的信息當中提煉出它們的共性以便形成可以用來作為小標題的觀點,這個過程需要三個步驟。

  • 收集信息,將能夠收集到的信息,全部羅列出來。
  • 分類,確保同一組的思想都屬於同一個範疇。
  • 概括總結,根據共性,將每個分類概括出一個結論。

這些概括總結出來的結論就是你文章中的一個個小標題。

在實際搭建結構的過程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方式是相輔相成,組合運用的。觀點需要素材來論證,沒有素材的支持,就是自說自話。素材也需要觀點來統領,沒有觀點,再多的素材也是一盤散沙。

《結構思考力》:架設穩固的結構是寫好文章的關鍵


四,橫向結構選順序

搭建完框架,文章已經大致成型,下一步需要做的是選擇合適的素材填充到相應的位置,用來論證我們的觀點。

那麼該用什麼方式來論證呢?通常有以下兩個方式:演繹和歸納。

① 選擇演繹——讓說服更有力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實說的也是“是什麼”、“為什麼”和“如何做”三個方面,也就是2W1H(What、Why、How)

演繹是從普遍性的理論知識出發,去認識個別的、特殊的現象的一種論證推理方法。有經典的三段式:大前提→小前提→結論和常見的2W1H: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三段式的運用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我們平常寫文章的時候多數用的是2W1H模式,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在使用2W1H的方法進行論證的時候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不要把表面的現象當成原因,否則最後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禁不起推敲的。相同的原因表現出來的形式可能不盡相同,同一個現象也可能是因為不同的原因。

這就和醫生問診一樣,肚子疼也許只是吃錯了東西,但如果臟器有了毛病也一樣會疼,想要治好病就得找到根本原因,否則一片止痛藥下去不但治不了病,弄不好還得搭上一條人命。

所以在分析的時候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② 選擇歸納——讓要點更清晰

歸納是從許多個別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則或結論的方法,這種方式最大的好處就是要點清晰明瞭。

歸納論證的子結構一般可分為:

  • 時間順序
  • 結構性順序
  • 重要性順序

寫文章的時候時間順序是最為常見的,就是根據實際的先後順序排列,彼此之間可能存在因果關係,也可能不存在因果關係。

比如方法論的文章解決問題要分為若干步驟;寫人物文章時按少年,中年,晚年幾個階段劃分。

結構順序是指將一個整體劃分為不同的部分,這個整體既可以是事物也可以是概念,或從外到內、從上到下、從整體到局部來加以介紹,這種表達順序有利於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徵。

重要性順序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點的內容,按照重要程度進行排序。也就是主要的關鍵的內容往前排,次要的內容往後排。

在運用歸納法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兩點:

  • 在同一個主題下不要交叉使用幾種順序,否則就會造成分類不清,無法自證其說。
  • 要遵循MECE原則,即相互獨立,完全窮盡。雖然這只是理想中的狀態,但我們在分類時儘可能做到不重疊、不遺漏。這會讓我們的論證更加嚴謹,不至於漏洞百出。


《結構思考力》:架設穩固的結構是寫好文章的關鍵


結語

綜合全文,我們探討了這幾個步驟:

  • 明確理念打基礎
  • 基於目標定主題
  • 縱向結構分層次
  • 橫向結構選順序

經過這幾步,主題、結構、素材都整理好了,一篇文章至此已經初具規模,接下來就是要仔細打磨發表啦。

結構思考力是這個時代所有人的必備技能。學會結構思考力的好處顯而易見,它會讓我們的思路變得清晰有條理,在表達的時候觀點明確,有理有據。

因為篇幅有限,書中許多的精華未曾展現,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仔細研讀李忠秋老師的這本《結構思考力》,你會發現思維的提升將給我們的學習和工作都帶來一次本質上的躍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