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先了解這四項基礎能力

導讀

經常看工具書的人,大致都會對其內容結構有所瞭解。

比如用真實案例為我們描繪出現實生活容易出現的社會現象,接下來作者會講問題詳細描述及挖掘本質原因。那麼問題描述清楚之後,就需要為讀者提供可行性方案,這時候就要提供方法了。

而這整個框架就是工具書能夠為讀者解決各類問題的原因。

解決問題也需要遵循這樣的原則及秩序。即認清事實或現狀——挖掘本質原因——構思有可能的解決方案——做出決策。

要想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先了解這四項基礎能力

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需要解決這樣那樣的問題,但能夠運用這四個步驟解決問題的人卻不多,要麼本質原因沒得到挖掘,要麼就是沒有逃避事實,然而上述的幾個步驟,無論缺少哪一個,都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以上提到的四個步驟分別對應著四項能力

一、接納力

常常靠逃避、拖延或停滯不前來應對問題的人都不具備對現實的接納力,他們不願對現狀進行解讀與反思,更多的是希望暫時不去觸碰問題本身。

但事實上即便你不予理會,它也依然會成為你生活或工作中的問題導向因素,縱使你多麼不願談及某些話題,此種消極怠工的表現也無法令問題得到緩解或釋然。

要想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先了解這四項基礎能力

解決問題的底層能力就是先接收事實的發生,只有接納現實,人們才有可能對問題予以正面“回應”,否則,它在未來的生活中只會持續不斷地出現,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醒人們“你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哦”

任何問題的出現,都是在為人們提供解決問題的機會,這一點,不容置疑。

二、分析力

分析種種問題的本質,需要極強的洞察力,以及對事物進行深度解讀的能力才行。二者兼備的人才能發現問題的根源。

好比初高中學生常常受困於沒有足夠的理解能力,導致在審題這一步經常出現紕漏或是“馬虎”,你一定見過做事經常丟三落四、馬馬虎虎的孩子吧,甚至有很多成年人也是如此,當這種疏忽形成習慣,也就很難跳出這個怪圈了。

要想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先了解這四項基礎能力

你會發現他們理解及分析事物時,通常只能看到表象。這就是缺乏分析力給他們帶來的困擾。

能夠把一件事或一種現象由表及裡地進行剖析,為得到真相而收集論據的能力使人們懂得什麼叫做追本溯源,看不到問題的本質,就算你想解決問題,都清楚問題出在哪。

三、思考力

當你發現問題的根源時,你才能夠調動你畢生所學的經驗及常識,你的大腦才會將那些“有可能與問題產生關聯”的神經元逐一連接,這種融會貫通的靈活調動思想的能力,即為思考力。

經驗或學識在沒有派上用場時,都只是暫時存檔的一部分記憶而已,潛力的開發過程就在於此,當你面對挑戰及困惑時,這些記憶就會被激活。

也只有在遇到問題時,你才會發現擁有不同知識儲備的人有著截然不同的處事思路,這就是每個人獨特的思考力在發揮著作用。

要想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先了解這四項基礎能力

沉思的商人電腦前工作時和在工作場所的思考

人們的思考力是否是通過主觀思想所調配的,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事件能否得到相對有效的解決方案。

當然這句話並不是絕對的,有很多人的確可以依靠他人的思想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但在悠長的前路上,任誰也不可能永遠依賴他人的思考力去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

四、決策力

如果說思考力可以為你提供一些可行性的解決方案,那麼決策力的出現就意味著最終的決定了。

決策為人們提供了行為導向,沒有正確的決策,行為又怎麼可能靠譜呢?

因此,做出相對正確的決策,對每個人的當下及未來都至關重要。

試著分析以往做出的決策,並默默認同那些沒有令你產生遺憾的決策,這樣的回顧有助於你有意識地做出決策。

要想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先了解這四項基礎能力

人們在反思很容易發現自己的問題,不過,過度反思則會令問題被無限放大,導致你只知道哪些經驗是不可取的,但對於如何做出正確有效的決策卻依然沒有太大幫助。

我們在自己以往的決策經驗中,需要找到一些正確的決策記錄下來,這樣可以為你提供相對正向的決策導向。

小結

解決問題需要完整的步驟,而這個思辨及決策的過程一旦養成習慣,你將擁有縝密、審慎的思想,伴著這種持續迭代的成長思維,你會發現,你能解決的實際問題將會越來越多,行為能力及應變能力也會穩步提升。

其實不論是工作或是生活,我們都是在不斷地面臨挑戰、解決問題。因此我還是那句話:你遇到的問題本身就是機遇,它讓人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人持續成長。


#解決問題#

#決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