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中原突围与南阳(随笔)

吕兆航

壮阔中原突围与南阳

吕兆航

随着时光飞逝,年轮不断叠加中推动层层翻过的日历,我有些情不自禁,眨眼间,南阳解放72年一晃而过,与前辈们一起回顾72年前那烽火如图的日子,心中总是充满敬意,中原突围,这个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大事件,则永远留在了南阳大地的记忆里。

壮阔中原突围与南阳(随笔)


抗日战争胜利后,囯民党急于推动一党专制,悍然撕毁停战协定,以重兵把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和中原军区部队包围在宣化店一带,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20多个师的部队,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企图消灭中原解放区部队,打通向华东、华北、东北的进军道路。1946年1月,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双方代表签署停战协定后,国民党军仍继续增调兵力包围和进攻这一地区。5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虽然专门就中原地区停止武装冲突签订了《汉口协定》,但国民党军拒不执行。至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达1000余次,占去县城、村镇1100余处;将中原军区部队5万余人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的罗山、光山、商城、经扶(今新县)、礼山(今大悟)之间,纵横不足百里的狭小地区内,解放区面积已不及原先的1/10。为避免内战,中共中央多次同国民党政府交涉,表示愿意让出中原解放区,将部队和平转移到其他解放区去。但国民党政府一意孤行,至6月下旬,用于包围中原军区部队和全面进攻解放区的兵力增至10个整编师约30万人。此时,蒋介石认为消灭中原军区部队的时机已经成熟,遂令其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在驻马店设指挥所,指令各围攻部队于6月22日前完成攻击准备,待命攻击。其部署是:以整编第41、第47师和整编第72师主力、整编第48师1个旅由信阳、罗山、光山、商城、经扶、黄安(今红安)之线,整编第11师附第72师一部及整编第66、第15师由黄陂、花园、应山、广水之线,分路向宣化店、泼陂河地区合击;以整编第75师及整编第26师1个旅控制广水和麻城以北地区;以整编第3师集结于襄阳、南阳地区机动。此外,还调集西安、武汉的空军配合作战。26日拂晓,国民党军开始向黄安以西、经扶以东、孝感以北的中原军区部队阵地大举进攻,占领沙窝、邓店、浒湾等地。这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起点。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鉴于中原解放区处于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中,势孤力单,多次指示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准备以主力向西突围,转移至豫西、鄂西、陕南、川东地区,并在这些地区长期坚持,以牵制敌人,配合其他解放区作战。在国民党军进攻迫在眉睫之时,中共中央于6月23日明确指示:立即突围,生存第一,胜利第一。据此,中原局和中原军区以第1纵队第1旅伪装主力,向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以东转移;鄂东军区部队就地坚持斗争,以迷惑、牵制敌人;主力分左右两路于26日开始向西突围。右路突围部队为第2纵队第13旅、第15旅1个第359旅、干部旅及中原军区机关共约1.5万余人,由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及359旅旅长王震率领,于29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跨越平汉线,进入桐柏区。北路突围部队全体指战员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在吉河打垮国民党军赘编第三师一部后,又击败枣阳县民团,忍饥受饿,风雨兼程,日急行军180华里,抢先赶到唐河县苍台镇。7月6日至8日,在当地党组织和群众帮助下,强渡唐河与白河,进入新野和邓州境内。

壮阔中原突围与南阳(随笔)


蒋介石气急败坏,严令刘峙“务于7月20日前寻找有利战场全歼共军”。刘峙动用接收的日军汽车团运兵,令墼编第四十一师、四十七师、十五师、第三师在宛西地区布防,企图围歼北路突围部队于丹江以东地区。同时,蒋介石又令胡宗南部整编第90师61旅迅速赶到豫陕鄂交界的荆紫关,堵截北路突围部队进入陕南。不过,事与愿违,北路突围部队于7月9日歼灭镇平贾宋镇守敌,11日抵达内乡师岗。军区在师岗召开会议,决定分兵右路和左路,王震率左路军,李先念率右路军继续西进。右路部队12日击溃内乡民团,在界牌岭打垮民团贾殿华部,于13日到达丹江沿岸的大石桥一带,当天即将马蹬之敌围歼。并袭击了李官桥、孟家楼等地之敌。

王震率领的左路部队在进攻淅川县城未果之后,在荆紫关在与抢先到此之敌相遇,经过激战后转移,和李先念率的右路军先后强渡丹江,绕过荆紫关,南绕鲍鱼岭和南化瑭向陕南挺进。7月17日王震部首先冲过鲍鱼岭进入陕南,然后,向陕北进发。李先念率部经过与胡宗南部激战后,也经鲍鱼岭进入陕南地区。

壮阔中原突围与南阳(随笔)


河南军区部队在完成掩护主力向西突围后,奉命于7月7日黄昏,由随县祝林店出发,当晚渡过淮河,抵达桐柏县境,后经桐柏县的固县、毛集、黄岗、泌阳县的羊册镇,南阳县赊镇(今社旗县城关镇),方城广店,于13日到达南召县南河店,并在南河店遭遇南召县民团堵截,敌整编47师的一个团也从后边追来,并有两架飞机助战,面对严峻情况,河南军区部队果断集中优势兵力,击溃堵截之敌,抢渡白河甩掉尾追之敌,迅即进入伏牛山区。进入伏牛山腹地后,粮食补给困难,并频遭土匪袭扰,当地共产党员及时发动群众给部队送饭送情报,给部队行军食俗提供了方便。经过几天几夜的翻山越岭与反阻击作战,河南军区部队于26日晚在滂沱大雨中到达豫陕边界的两岔河。为解决行军与征粮困难,部队分左右两翼前进。左翼部队经过与国民党军笫15旅一部激战后突出重围,在卢氏县木桐沟与右翼部队会合。7月29日,河南军区部队接到中央指示,立即停止西进,在洛南,商南,卢长一带就地打游击,创建游击根据地。

壮阔中原突围与南阳(随笔)


中原军区南路突围部队在王树声的带领下,于1946年7月11日,一路激战到达宜城东南流水沟,垭口一带掩护主力西渡汉水的三旅八团和二旅六团两个营在背水作战,在敌机轰炸与重兵围堵的情况下,有300人未能过江,他们在一纵三旅副旅长闵学胜的带领下,遵照中原军区指示,沿山区北上后西进。于7月17日晚,从唐河祁仪出发,由当地群众做向导,徒步涉过唐河与白河,19日,经新野沙堰、樊集、邓州白牛抵达镇平黑龙集。正当战士们用饭时,尾追之敌123师和邓县(今邓州民团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合围上来,部队边打边撤,迅速突破敌人的包围。翌日晚,闵部在内乡马山口一带击溃民团两个大队堵截,于21日晚经七里坪插向伏牛山腹地的宛西地区,7月下旬到达西峡太平镇,得到了大量粮食与休整,8月初,闵部与先到达的河南军区部队胜利会师。并奉命参加组建豫鄂陕军区第四军分区,开始新的战斗征程,至此,中原突围部队全部通过南阳到达陕南。

壮阔中原突围与南阳(随笔)


中原突国的胜利,是与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及南阳所属各地地方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倾心相助分不开的,回硕当年中原突围的历史过程,我的心中充满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充满了景仰。阔步新时代,坚信南阳的明天一定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